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 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朱由檢就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他一共在位十七年,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而又厲行節約,作風比明朝其他一些皇帝要好的多。但即便如此,朱由檢仍然沒能挽回明朝滅亡的命運,這其中有各方面的原因。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 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朱由檢從繼位時接手的就是一個內憂外患、千瘡萬孔的帝國。大明朝從萬曆後期起就已經積重難返了,尤其是萬曆末期明朝在與努爾哈赤的薩爾滸之戰失利後,明朝不僅失去了大部分的遼東領地,而且遼東後金的威脅此後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崇禎在位期間自然也不例外,遼東局勢始終是非常嚴重的外患。

崇禎時期不僅有嚴重的後金外患,內憂方面也很激烈,主要是各地的農民軍。崇禎剛上任那一年就遇上全國性的旱災,許多農民走投無路,陝西地區更是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是自然災害給崇禎朝造成的一個不小的負擔。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 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此後朝廷雖有對農民軍安撫過,但並沒能從根本上平息起義,反而是張獻忠、李自成等起義軍紛紛湧起。農民軍在國內攻城略地,甚至攻克鳳陽後發掘明皇陵。朝廷為剿滅國內各地的農民軍,耗費了大量的兵力財力。這樣一來明朝就面臨著遼東外患和關內農民軍的雙重考驗,對一個本已沒落的帝國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 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而在君臣關係方面,崇禎帝雖然勤於政事,厲行節約,但政治才能尤其是帝王權術似乎並不拿手。從在位初期一刀切將閹黨覆滅就已經埋下了禍患。閹黨覆滅後,崇禎帝並不能有效掌控文官集團。面對這群“不聽話”的文官團體,崇禎帝曾以頻繁撤換或斬殺的方式來處理,但這種處理方式無疑是於事無補的。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 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可見在崇禎時期,除了皇帝本人比較勤勉外,明朝面臨的嚴重內憂外患以及君臣關係等因素都在加速帝國的滅亡。當然君臣關係的不和諧,也有朱由檢自身的問題。基於明末崇禎時期的情況,後世在評價崇禎帝朱由檢的時候常說他本身非亡國之君,面臨的卻是亡國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