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不論是快樂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先給娃搭建“腳手架”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的育兒經,希望通過悉心的教導,可以讓孩子成長成才,然而很多事情不盡隨人意。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我們要他怎樣,他就可以怎樣,因此要學會做智慧父母。

我家大寶三四歲的時候我開始他識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數字的概念,我努力地試圖讓他去理解,明明是很簡單的例子,給他翻來覆去講了很多遍,他還是不懂。就在我想怎麼樣才能讓他更好的明白時,他怎麼也不肯再聽了,十分抗拒。不僅理解新的概念是如此,平時玩遊戲或者說其他什麼事情也一樣,玩著玩著覺得有困難就立馬放手。


智慧父母,不論是快樂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先給娃搭建“腳手架”


那時候也是剛教孩子,沒什麼經驗,看著他這樣我就很著急,手裡總是捏著一把汗,心想他以後會不會遇到困難就逃避。為此,有的時候我會逼迫他去挑戰一下遇到的困難,但只會讓他更抗拒。

隨著他慢慢成長,我通過實踐、學習或與他人交流等方式慢慢也積累起了一些經驗,我意識到原來的方法有很大的問題。人們總是更願意待在舒適區,不喜歡挑戰未知的障礙,成人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孩子。

因此,想要讓孩子走出舒適區,積極主動地克服困難,強推硬上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科學的方法。後來我偶然接觸到一些不同育兒理念,實踐之後發現頗有效果。該理念大概是講我們要做“腳手架型家長”,為孩子創造“最近發展區”,讓孩子在其中自發的學習。

智慧父母,不論是快樂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先給娃搭建“腳手架”

什麼是“最近發展區”和“腳手架型家長”?

在上世紀初,前蘇聯有一位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名叫維果斯基,他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概念,指出如果孩子和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在一起,可能會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他人的適當幫助可以使得孩子做得更好,而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尤其是幼年時期,這個幫助者最好的人選就是家長。

家長要以怎樣的方式幫助他們呢?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不是直接出手幫他們解決問題,也不是無動於衷,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而是像蓋房子一樣,為他們搭好腳手架,讓他們藉助搭好的架子自己一點一點的去修建大樓。這裡的搭“腳手架”就是指家長給孩子適當的提示和線索,鼓勵和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因此就把這樣的家長稱為“腳手架型家長”。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讓孩子自己動手搭建一座摩天大樓,那是不容易的,很容易蓋著蓋著就罷工了,但是如果家長能幫孩子搭好這樣一個架子, 會給孩子更多堅持下去的力量和信心,使得他們敢於去挑戰。

智慧父母,不論是快樂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先給娃搭建“腳手架”

怎樣的家長才是真正的智慧家長?

除了前面講到的“腳手架型家長”外,還有兩種教育的極端類型家長:“放養型”和“直升機型”。三者之間的區別如下:

“放養型”:這類家長的育兒理念就是讓孩子快樂成長,他們覺得不應該約束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的選擇。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很少插手,哪怕是孩子遇到困難,也更傾向於讓他獨自面對。

“直升機型”:這裡家長與是放養型正好相反,他們總是喜歡包攬孩子的一切事物,凡事都要過問,事事都要囑咐,對孩子是100個不放心,生怕他出這樣那樣的意外。他們總是覺得孩子在外不能獨立生活,只要他們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內就感到焦慮。

“腳手架型家長”:他們認為對於孩子的事既不能坐視不理,也不能事事幹預。他們能把握好出手與不出手之間的分寸,點到為止,既給了孩子適當的支持,又不影響孩子自己的發揮。“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哪種更智慧,一看便知曉。

智慧父母,不論是快樂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先給娃搭建“腳手架”

先判斷孩子的狀態,不盲目搭“架”

家長在行動之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的狀態,搞清孩子真正的所求。所以,不論孩子遇到什麼事,有什麼樣的反應,都先不要急於上前幫助。

大寶小的時候玩玩具總是拿起一個玩一會兒,覺得無聊了就丟開,再找一個再玩,覺得沒意思了就會鬧。這種情況就不需要幫忙,因為它總體處於一個舒適區,只是玩的久了興趣變淡而已。

而最前面案例裡提到的教他認數字的事,他排斥是因為他總是理解不了,接連的失敗對他很有打擊。此時他處於沮喪的狀態,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幫助。但是我們在幫助前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畏難而退都是不對了,有時候也要看是不是他們所遇到的困難真的超出了他們太多。

搭架子的前提是,他們要能爬的上去,因此即使是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也是要在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內的,這才是最近發展區,在這個區域內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性,否則只會給他們更多的打擊。也許大寶的年齡確實還不足以理解那些對他來說還很抽象的概念,即使給他施加壓力也沒用,倒不如減小難度,讓他只單純的去記憶數字。

智慧父母,不論是快樂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先給娃搭建“腳手架”

在實踐中有哪些好用的搭“架”方法

一、 適當提示

我們上學的時候被不會的題難住,老師們往往不會直接告訴我們正確的答案或者正確的做法,而是在關鍵的點上提點一二,使得我們茅塞頓開。教育孩子也是一樣,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實在困在死衚衕裡出不來時,那些適當的提示就好比在牆上敲點裂痕,要開路還是得靠他們自己。

有時候即使給了提示,孩子還是百思不得其解,那麼這時候家長就不需要吝嗇語言了,可以多給一些更詳細的建議,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

智慧父母,不論是快樂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先給娃搭建“腳手架”

二、 抽象問題具體化

孩子的思維能力不比大人,有的問題孩子可能無法很好的理解,這時候不妨使用一些道具,幫他們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比如:一斤鐵和1斤棉花哪個更重?孩子們總是覺得鐵比棉花重,即使前面有量詞也反應不過來,可以給他找來等重的物體,讓他們從實踐中去認識。

三、 降低難度

就拿拼樂高來說, 零件又多,造型又複雜,要拼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把一個整體分成許多不同的部分,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去拼,這樣每完成一部分就能獲得一點成就,最後也不難拼出完整的形態。大事化小,也是解決困難的一個很好方式呢。

智慧父母,不論是快樂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先給娃搭建“腳手架”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支持和鼓勵,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幫孩子搭好架子,打好基礎,給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這樣才能讓他一步一步勇攀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