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區:“片區+產業”,讓希望的田野欣欣向“融”

省、市、區、鎮四級板片區建設馬不解鞍,步履匆忙;兩家農業企業入選山東省農業“新六產”示範主體,捷報頻傳……三月春暖、萬物生長的時節裡,臨港區鄉村大地上生機勃勃,盎然一新,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精緻畫卷”正徐徐展開。

樣板片區火熱建設,產業項目“抱團發展”

伴隨著一輛輛大型推土機、運輸車來來往往,一條嶄新的農村公路正緩緩向西延伸;在轟隆隆的作業聲中,工人們熱火朝天地配合著大型作業車輛整修河道,原本髒亂差的小水灣幾天時間就變了樣……眼下,在臨港區黃嵐辦事處和草廟子鎮,兩大新樣板片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

“有了麓源果鄉省級示範區的成功經驗,今年,臨港區鄉村振興佈局再擴面,在樣板片區打造上持續發力,重點打造草廟子清泉康谷樣板片區和黃嵐辦事處河景休閒帶樣板片區兩大樣板片區。”臨港區農業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疫情阻擋不了春天的腳步,走進位於臨港區黃嵐辦事處的河景休閒帶樣板片區內,各類獨具特色的農業大項目紛紛開工,特色產業正“抱團發展”。

临港区:“片区+产业”,让希望的田野欣欣向“融”

栽苗、培土、澆水……3月20日,在黃嵐辦事處山馬果園裡,工人們正圍著剛剛種下的10畝花椒苗忙活著,拿鐵鍬的拿鐵鍬,扶水管的扶水管,現場幹勁十足。“可別小看了這小小的一根花椒苗,種好了,好日子離我們就不遠了。”現場,黃嵐辦事處黨工委委員、副主任叢濤一邊叮囑著工人,一邊給他們算起了一筆賬:一顆花椒樹大約能產5斤乾花椒,一畝花椒地種植60棵,按照目前60元每斤的市場價算,一畝地收益就近2萬。

底氣從何而來?原來,前期通過考察發現,在黃嵐辦事處乃至臨港區,有不少優質農產品加工企業都需要大量的農產品原料,但當地資源不足,企業完全都是靠外出採購。

“我們有改好的高質量農田和大量農村勞動力,為什麼不能讓企業就地取材?”叢濤說,就衝這一點,黃嵐辦事處積極與轄區味正品康等農產品加工企業溝通交流後,順利達成了合作協議:黨支部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拉企業“入夥兒”,企業需要啥原料,只要符合種植條件,合作社就種啥。目前,山馬果園基地共流轉了山馬劉等周邊村土地500畝,計劃建設花椒種植基地、農林體驗園、園藝試驗場三大板塊,種植花椒、鐵皮石斛、紫蘇、芝麻等農產品。

“提前就‘綁定’好客戶,咱們的基地只負責種出好產品,種植上企業提供技術,銷路上企業負責收購,投入資金和收益都有十足保障,可不是有底氣嘛!”叢濤笑盈盈地說。

山馬果園基地是黃嵐辦事處整合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村抱團發展的產業增收項目,同時也是黃嵐辦事處河景休閒帶樣板片區中的一個特色產業板塊。當下,在黃嵐辦事處,沿著山馬河畔,順祥生態、文峰五彩谷、上善堂農業快繁試驗基地等5個新落地的產業項目正在穩步推進,河景休閒帶樣板片區產業基礎已初露頭角。

临港区:“片区+产业”,让希望的田野欣欣向“融”

風景不止這邊獨好。眼下,草廟子鎮清泉康谷樣板片區一邊對片區4個村9.4公里河道進行系統河道治理,一邊沿線栽種綠化苗木,加緊打造一條集灌溉、觀光、休閒於一體的景觀親水長廊。“今年,我們以東李家夼、西李家夼為中心,進行修路、架橋、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將周邊的良品果蔬基地、淘金嶺生態修復項目等項目納入其中,向西與蔄山鎮樣板片區實現無縫對接。”草廟子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一枝獨秀”到“接二連三”,臨港“新六產”生機一片

鄉村振興,基礎在產業。今年以來,按照做精一產農業、補齊二產短板、升級農業休閒旅遊的思路,臨港區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化水平,走出“看天吃飯”的侷限,步入靠產業致富的康莊路。

3月20日,走進位於蔄山鎮的上善堂光伏農業觀光產業園區,大棚頂部的光伏發電板銀光閃閃,綿延數百米。光伏板下,獼猴桃、桑葚、不老莓等果蔬也在卯足了勁生長,工人們正忙活著施肥、剪枝。“目前我們的光伏板年可併網發電5000萬千瓦時,高效農業大棚也已達到131個,今年將加強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並完成對所有大棚的封棚和種植工作,切實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山東上善堂集團總經理蔡志強介紹道,“‘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我們實現了農業性受益與農業發電雙贏。”

在距離上善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7公里外的上善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內,果蔬深加工車間正在加班加點趕製訂單。從基地剛剛採收回來的蘆薈,通過原料處理、滅菌、灌裝等深加工後,搖身一變,成了營養價值高的飲料。“目前公司的產品主要銷售市場在美國、迪拜、加拿大、哥倫比亞等十幾個國家。”據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雖遇疫情,但這裡的訂單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有了“光伏+農業”賺錢的“底氣”,上善堂的產業觸角開始繼續延伸。

临港区:“片区+产业”,让希望的田野欣欣向“融”

繼續向西,在資源稟賦的黃嵐辦事處山馬河畔,總佔地1000畝的上善堂進口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裡,一輛輛大型推土車正在進行土地整理,工人們拿著鐵鍬在一旁忙碌著,東南角處,剛剛栽植的北美冬青幼苗正迎風搖擺。

“今年,我們投資9000萬在這裡建苗木花卉基地,主要栽植歐洲連翹、伊朗紅柳、北美冬青、火焰南天竹等高檔苗木,同時,將以高檔出口苗木栽培銷售為主軸,集合打造農業觀光、園藝新品種的開發推廣等於一體的新型農業綜合體。”上善堂集團總經理蔡志強介紹,項目總建設週期為兩年,今年,重點建設300畝苗木培育基地和1000平方米種苗繁育基地,園區建成後,可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年產值8000萬元。“目前,公司已先後與周邊村的20名村民簽訂了用工協議,村民年人均收入25000元。”蔡志強說。

一邊搞光伏發電種植,一邊進行果蔬深加工,一邊打造新型農業綜合體,從“一枝獨秀”到“接二連三”,上善堂已成為臨港區“新六產”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

產業融合帶來新風撲面的不止這一處。櫻聚緣以建設NFC果汁加工廠為抓手,加快補齊蘋果二產發展短板;威鷹玫瑰加大協同合作,全新打造民俗、養生等新業態;神山葡萄發展釀酒、休閒觀光鏈條……如今,臨港區希望的田野上一片欣欣向“融”的景象。(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楊妍 通訊員 杜軍輝 劉雪寧/文 楊妍/圖)

籤審:孫 鋒

複審:譚立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