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是銀元,各類價格高低相差甚遠,龍洋的價格2000塊,坐洋的價格300塊?

華華品歷史


銀元做為一種收藏品,其價格的高低,是以存世量的多少決定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龍洋”,是指我國清朝光緒年間鑄造的正面鑄有龍紋的銀元。光緒十五年(1889年),廣東錢局開鑄機制龍洋,首鑄銀元為“庫平七錢三分”的光緒元寶。發行不久,即被收回,因此流通極少。後又試鑄“庫平七錢二分”銀元,未流通。因兩種銀元的正面皆有英文,有違體制,所以,即行停鑄。後把這兩種銀元,分別稱之為“七三反版”、“七二反版”。此後,重新制版,把原來銀元正面的英文鑄在背面,並統一以“庫平七錢二分”為標準重量。後各省皆有所鑄,唯其上述的廣東省造的“七二反版”,因其為試鑄品,並未流通,存世量極少,有拍賣行拍出六百萬元的高價。“七三反版”因剛流通即被收回,數量亦少,價格約為“七二反版”的一半。至於後來其它省鑄的龍洋,因其鑄造量和存世量不同,價格幾百至一兩千不等。 問題中提到的“坐洋”,為貿易銀元,其正式名稱為“安南銀元”。安南銀元始鑄於1885年,停鑄於1928年,前後共43年。該銀元曾在我國流通多年。由於版別繁雜,價格自然不一。加重版中的珍稀品種,價格七、八十萬元;稀少品的,二十萬元上下;普通品種的,三、五百元不等。

一般來說,銀元中的珍稀品,後世仿鑄較多,買家購買時應辨其真偽,謹防上當。


天地人2019


只要還是與發行量有關,龍洋是清朝光緒年間各省相繼開始鑄造,鑄造時間最長的身份也就十幾年,而當時的坐洋作為一種外貿貨幣,其鑄造量大,歷史價值也並不高,所以坐洋的價格沒法和龍洋比。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龍洋是國產,坐洋是洋貨,相比較而言國人更喜歡龍洋的多


阿龍愛收藏


銀元價格主要看年代,發行量,品相,還有款式。小頭髮行量沒有大頭多。但價格沒有大頭高。同是六級幣的吉林龍洋價格只有小頭下五星的一半。同是五級幣的貴州汽車幣就沒有四大金剛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帶帽文武曹高。只有近一半價。


手機用戶14485885774


龍洋的價格遠高於坐洋,我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文化因素,龍洋是清政府自1890年開始發行(廣東省造)至宣統三年約二十餘年,中央政府發行品種有造總、北洋、江南和湖北,後來如雲南、四川等省也有打造發行。龍的圖案深受中國收藏者的喜愛,也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錢幣市場上很搶手,所以價格逐步被推高。而坐洋是法國殖民者在鴉片戰爭期間在越南發行的貿易洋,中國人不追捧它,現價值就是銀子價格加工藝價,世界上銀幣的收藏者中國人佔絕大多數,主導市場價格的不單是當時的發行量,主要是文化根基的作用。






那個範


同樣是銀元,價格高低相差一定甚遠。清代的大清銀幣、雙龍壽字幣、上海壹兩、北洋造光緒元寶各省各地發行的各種各類機制銀幣龍洋,民國時期的袁大頭、孫小頭各省各地方的各種雙旗幣銀元等等,因為各種各類銀元發行的時代時期不同、版別不同,當時所發行的數量大小有所不同,再就是當時兵荒馬亂、炮火連天的損壞,有的還被大量回收,現今的存世量和稀缺性品相大不相同,有的存世只幾枚、有的還很多,有的幾百元、有的幾千元幾萬元幾十萬元價格高低相差確實甚遠。所謂坐洋是,法屬印度支那貿易銀圓,又叫安南銀幣俗稱坐洋銀圓,為清朝末民國初期主要在印度、緬甸、越南等中南半島國家和我國雲南、廣東、廣西一帶流通的外國銀圓之一,銀幣正面為自由女神坐像,背面的裝飾圖案為麥穗,法文有"貿易銀圓"和"法屬"年號等法文。由於當時西方烈強對我國和東南亞各國的入侵值民,打壓國內銀元、經濟資源掠奪更是瘋狂到極點,坐洋銀圓發行量極大、現存世量也很多,國內收藏家及愛好者對外國銀圓興趣普遍不高,升值空間有限,所以龍洋的價格是2000塊,坐洋的價格是300塊。(感謝大家閱讀支持)








謝玉




探索大地


幣收藏投資價值)也可免費鑑定現代紀念幣、紀念鈔,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如果喜歡師傅請記得點贊、關注我的頭條號!


為什麼同樣的銀元,各品種的收藏價值相差巨大。它們的共同特性只有一個,就是以白銀為材質的硬幣。其他的圖案和發行量完全不一樣,坐洋其實屬於貿易貨幣,真正意義上的外國錢幣,同時期一起流通的外貿貨幣還有鷹洋、站洋、雙柱銀元這些都屬於外貿銀元,並且這些銀元大部分都不在發行國所在地區流通,多用於輸出購買其他地區的生產物資,外貿貨幣不光光我國有流入、其他地區也有很多流入外貿貨幣,其實外貿貨幣的損失量是非常巨大的,就以座洋為例歷年的發行量以1903年至1923年間最為瘋狂,年鑄幾百萬至上千萬枚是相當平常的一件事,到目前也無法完全統計具體發行數量。


龍洋完全不同的發行量以及我國自行鑄造,雖然說呃,造幣機器都是從英國引進包括鑄幣的模具也是從英國引進的。龍洋最早出現在光緒年間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光緒元寶,由於當時各地都有生產銀元而且每個省份和鑄造的銀元都有所不同,光緒元寶北洋造銀元為例從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開始鑄造到光緒三十四(1908年)停止鑄造,合計鑄造12年曆史,因為當時我國所有的設備和技術依賴外國,倒閉的模具常常出現損壞需要維修,造成版別非常多的一個原因之一。


其實外貿銀元完全不能跟龍洋或者民國時期的銀元進行對比,外貿貨幣始終是一個存世量巨大的銀元,如果一定要計算一個大致發行量我想清末加民國所有鑄造的銀幣總和還不止,另外一個原因龍洋是我國自行製造的貨幣,同時也體現了中西結合,各省鑄造的龍洋存世量也並不是太大。

其實銀元收藏也是離不開發行量越少越具有收藏價值,當然也需要了解銀元所發行的歷史背景,在不瞭解收藏情況下光看價格是不正確的,一般銀元收藏都需要多方面的瞭解。

若您也對錢幣收藏有興趣,歡迎在下方留言。


師傅很閒


兩者的銀含量差不多,大概在90%左右;重量也差不多,均27克左右;製造發行的年代也差不多,都是100多年。在當時,兩者的價值是對等的,一元兌一元,屬於硬通貨,沒有匯率之說。目前的收藏價格懸殊的原因是1.國產銀元發行量小,外貿幣發行量大,尤其墨西哥發現大銀礦後,鷹洋的發行量是天量,越南坐洋也是一個情形;2.國產銀元承載中華文化元素,中國玩家更喜愛、更有研究把玩價值;3國產銀元假貨很多,好不誇張的說,市面上90%的國產銀元是假貨,收藏一塊真銀元需要考驗很多經驗知識,所以收藏國產銀元也有一定的成就感。外國銀元也有假貨,但比較少,用非銀造的話別人能一眼看穿,真銀造假賺頭很少。但是外幣也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只是不受中國玩家待見而已。


碧螺茶





2361507564192


簡單點說!

第一,存世量。物以稀為貴,越少的越值錢,國外銀元因為很多都是世界流通,所以鑄幣量很大,但是國內的銀元都只限本國流通,所以量少。再加上歷年的回收,銷燬所以剩餘不多了。

第二,民間認可度。銀元紛繁複雜,任何人都做不到了如指掌。而且國外銀元本身就不是我國流通貨幣,所以認可度很低。收藏領域不認可就意味著價格上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