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59式现在都没退役,而比它更晚的62式却早早退役了?

Hxiam


地表最终五对轮,59式魔改满地跑,从上世纪开始到现在都不知道有多少改型,足以证明其耐用性、以及生命力的强大。59式中型坦克是上世纪50年代仿制苏联T-54A中型坦克,并大量装备的一款自主研发坦克(仿制加改进),也是我国国产第一代主战坦克。

往后延伸国产坦克基本就是对59式的魔改,甚至还包括中美密月期的“美洲虎”主战坦克。59式坦克战斗全重36吨,装备一门100毫米线膛炮,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和现代主战坦克相比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方便。

附加装甲的59D型坦克,这张照片最经典,显得更霸气。

中美蜜月期合作研发的“美洲虎”主战坦克(注意五对轮),当时还准备推向国际市场。

62式轻型坦克的研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建国初期国家基础建设薄弱,没有很好的交通网,自然对于重吨位的坦克通过性很有限制。如何满足在南方丘陵山地侦察、迂回、作战等任务,就需要一款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轻型坦克。

62式轻型坦克战斗全重21吨,装备一门85毫米火炮,吨位小自然防护能力就比较弱,在上世纪60年代南方那场战斗就一览无遗。当时由于参战坦克团均为纯坦克部队,缺少步兵装甲车辆,坦克往往还兼职搭载步兵。特别是62式轻型坦克,仅42军坦克团106辆坦克和装甲车,在穿插过程中就被击毁45辆,同行步兵同样伤亡惨重。

包括苏制RPG2和RPG7型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以及美制M7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在实战中居然都能打穿62式坦克。再加上机动性能还不如新型步兵战车,火力也不突出,因此被淘汰是战场的选择,优胜劣汰。


河东三叔


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翻修时,馆内的展品移到广场上,使我们可以近距离的对比62式轻型坦克(左)与59式中型坦克(右)体积大小的对比,从外观上看62式轻坦就是59式的缩小版,要不仔细看主炮粗细和抽烟装置的位置,确实是难以辨认。

对比完它们之间的体积大小后,回到问题的原点,62式坦克和59式坦克目前仍然各自有约300~400辆在我军服役,遍布在我军南北各集团军,并没有62式要比59式退役的早之说。
62式坦克研制的目的是适应我军南方部队作战地域环境的要求,它实际上算是一种“步兵坦克”,主要作战任务就是使用85毫米主炮和重机枪给步兵分队提供火力支援,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要搭载步兵较远距离机动,起到一部分装甲输送车的功能,分配给62轻坦的这些作战任务的原因是:当时我军未完全进入到机械化或者摩托化,缺乏自行火炮和没有步兵战车,步兵营连分队缺乏有效的近距离支援火力和复杂地形机动的交通工具...所以,62式轻坦要干不少的活!


62轻坦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虽然起到了火力支援和搭载步兵分队远程奔袭的设计目的,但是也暴露出来它防护能力太弱和85毫米炮火力不足的固有缺点。

62轻坦战斗全重只有21吨,作为轻型坦克这个吨位是比较合适的,因为要求的就是可以翻山越岭,可问题是吨数低防护能力肯定差!62坦克正面车体装甲厚度为35毫米、炮塔厚度为45毫米...这显然是太薄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多次被RPG单兵火箭击穿,甚至被越军的M79单兵榴弹发射器击穿正面装甲。
越军在越南战争期间缴获了大量的美制M7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已经装备到了班一级部队,每一个班装备一支,M79发射空心破甲弹在150米的破甲厚度为55毫米...击穿62轻坦的装甲是较容易。


与这几名战士的身材相比,62轻坦确实是太小了,这也是造成它防护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鉴于62轻坦在战场上防护能力差的问题,我国军工部门也对它进行了防护强化 ,但是受制于原始设计的局限,即便是改进其防护也难以有较大的提高,主要问题就是发动机功率低,装甲增厚后速度会大大减慢。
我军在2012年已经开始着手研制新型轻型坦克来替代62式轻坦,新型轻型坦克命名为:15式主战坦克,战斗重量达到了35吨,已经与59式坦克的重量相当了,对比于62轻坦增重15吨,在新研制的大马力动力包的支持下装甲厚度也显著增加,它目前已经装备到了我军南方部队,开始全面的替代过去62轻坦的任务。



再说一说59式坦克,“五对负重轮”是赫赫有名的!我国从1959年开始制造它到停产,估计制造了约6000辆以上,成为苏制T54A/T55坦克的一个重要分支!数量要大大超过62式轻型坦克。它也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由于装甲厚度和主炮威力好于62轻坦,对步兵的火力支援效率也高于62式,同时59式的战损修复率大大高于62式轻型坦克。


这么多的坦克也为59坦克的升级、衍生、变形...提供了物质基础,据称:59坦克各种各样的型号和以它底盘变形出来的特种坦克有30多种之多,可以较灵活的改进都是也因为59坦克的车体较大的缘故,武器装备体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适当的大一些,给升级改造提供冗余度,太小了咋改造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是费劲儿的事情。

59D型坦克是59家族当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先进的型号,最显著的就是安装了“反应装甲”,据称炮塔正面相当于520毫米(破甲弹)、车体为490毫米(破甲弹),这两个厚度已经相当于早期的T72B坦克的水平了,也就是说可以抗击RPG在100米外的正面攻击,显著的提高了59D坦克的生存能力。


59D第二个升级的地方就是换装了94式加长管105毫米线膛炮,该炮是在引进的英国
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基础上改进的,在2000米内发射83式穿甲弹,穿甲厚度为440毫米、发射93式长杆尾翼稳定穿甲弹深度为500毫米,可以击穿T55/62和T72早期型的炮塔正面装甲和车体正面装甲。

59D通过两项重大改进使得它在96式和99式坦克未服役之前,可以对抗周边任何坦克,也弥补了两型新式主战坦克在装备初期数量上的不足。
缅甸陆军的59D坦克,在VT–4/T84和T90S未装备到泰国陆军和越南陆军前是中南半岛上最强大的坦克!从使用情况来看缅甸陆军对其总体性能很满意。


到21世纪00年代,59系列坦克在我军服役了半个世纪之久!虽然经过了很多次的重大升级和改进,终归平台太老已经不适应我军的作战要求了,所以我军在96系列和99系列较大批量服役之后将59式坦克大批量的退役,车况较好的进行封存...但59式坦克为我军做出贡献却永远不能磨灭!也正是长时间对它的改进升级和大批量制造,培养出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和高级技师、以它为平台的各种改进,也为我军后续型号坦克的研制提供了经验和工艺积累...所以,称:59坦克是我国“坦克制造业之母”不为过!

59式坦克会像62式轻型坦克那样,被96系列坦克所全面替代,但它俩为保卫我们的国家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记载在人民军队的“功劳簿”上!


皇家橡树1972


59式,或者说其前身T-54,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的中型坦克。但是,59基础上研发的62,是非常非常失败的,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62式最初被作为一款机动性能比59更为出色的轻型坦克,以适应南方多水网稻田,多丘陵的复杂地形环境。该车基本上就是一个减重,简配版本的59A。然而非常尴尬的是,最终定型的62式在这方面还不如59。

坦克的地形通过性主要取决于2个层面:

1,功重比。

2,履带的对地压强。

功重比高自然跑得快,对地压强小不容易陷进烂泥地。

62式轻型坦克的发动机功率是砍过的,只有300千瓦(59是390千瓦),结果就是62的功重比比59高不了多少。并且62式的履带很窄,对地压强反而比59更高。在公路上62跑得快一点,但是越野环境下很多时候62跑得不比59快。由于履带的对地压强太大,有些59能去的地方反而62去不了。

(62式的履带有多窄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除此之外,62式也无法胜任“坦克”的作战任务,该车的装甲太薄,正面炮塔45mm车身35mm,仅能够防御14.5mm机枪。而当时各国广泛装备的20mm级机炮在使用穿甲弹的情况下可以轻易击穿62式的正面装甲。美制12.7mmM2机枪也可以击穿62式的侧面装甲。

而其装备的85mm坦克炮也几乎没有反坦克能力。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云,广两大军区投入了将近500辆62式轻型坦克,被击毁超过20%。

由于其糟糕的防护能力,在实际使用中很多时候62式都是当作步兵战车使用。然而别人的步兵战车可是能让步兵坐车里的。而62得让步兵把自己捆在车上。

不要以为这些士兵是站/坐在车上的,他们是把自己捆在车上的,因为坐不稳。如此一来,一旦受到伏击之类的会发生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顺带一说,这个坦克的炮塔是手摇炮塔,转速只有7.2°/s,炮塔旋转一圈大概需要一分钟。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玩意知道吧?二战德国的四号坦克,它的炮塔转速都要比62快不少。

鉴于该车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表现太差,同年5月总装备部就下令要改进。最终的产物也就是图中的这辆WZ-131改。该车是62式系列中第一款装备了破甲弹的型号。在此之前,62式与62A(WZ-131)的反坦克弹药均是85mmAPCBC弹,穿甲深度与上图二战德国的四号坦克基本一致。

这么一说,这车有多失败自然不用多说,所以后来退役也是一件好事。


战斗机解说家


电影《芳华》中的62式↑

如图,电影《芳华》中的坦克。运输车队遇袭,紧要关头开上来62式,一通金刚威猛,击退敌人。想知道62式南疆浴火的评价吗?功臣坦克,南疆卫士,绝杀的急先锋!琢磨一下也能明白,若非尽可能低地减轻重量至21吨,怎么可以在此种地带酷炫狂拽呢?是不错,作为36吨59式的轻化版,一切全都以轻为重,76毫米炮,换下来100毫米炮,为尽可能控制体重,正面装甲也只有35毫米,你可能说它经不住RPG的轰击,问题是在设计之初,它就是纵横南方玩飘移的重器呀。试想一下,如《芳华》,若非62式及时杀到,怎么可以轻易击退敌人呢?它被定义为在南方丘陵地带遂行侦察和迂回作战的坦克,火力足,机动性能好,可以达到50公里每小时,并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设计性能达到了,被大量用于实战,发挥了重大作用。

缺点也有

有点小毛病,也属正常。战斗室容易殉的问题,高射机枪必须探出车体才能操纵,中弹后车门不易打开,首发命中率不高,等等,造成了一些损失。我们只能说,62式做到了当时的最好,就是当时技术水平的产物,因此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步兵的最爱。在那种地形,有种坦克如奔,想想不也挺幸福的?面对暴躁出的问题,我们不是没有努力,使用新型技术进行加减,炮换上了105毫米,新型火控保证了精度,加厚了装甲,提高了发动机功率,炮塔也换上全新的一种型号,完成了不少试验。只是我们发现了技术已并主流,但在当时瑕不掩瑜,你得说,它是的设计思想和初衷,大部分都在战场得到了有效检验。

短小精悍

机动性足够,它是用于侦察的。火力足够,打个穿插,威风十足。还有一项优点都没说,它是短小精悍的。凡浓缩的都是精华,用在62式身上,妥妥的。说起来这要归功于玩游戏的高手们,不加伪装网,在有一定掩护物体下,比如躲在草堆中,被发现的距离只有50米。如此一来,它突然开火,这是一门炮,还有机枪,于敌后又是多大的动静?琢磨一下,游戏高手的话很有道理。要不然我们的坦克勇士们,不会无坚不摧。要找缺点谁不会呀,当今世界的坦克,无论怎么先进,哪一型哪一款,又不是毛病一大堆,何止我国设计的第一款轻型坦克呢?现在我们有了新轻坦,使用的是现在最前缘的技术,当然水平要高得多,这也是我们多少年努力的结果呀。


魂舞大漠


几方面原因。



第一,62自身局限性较大。作为基本上是“特供”南方作战部队在水网稻田等不良地形下使用的作战车辆,62式全重才21吨,搭载85毫米坦克炮,比59式36吨左右单位全重轻了1/3以上,这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提高机动性,但也带来了车体小、装甲薄、火力弱的固有缺点,85毫米坦克炮基本无法对付周边各国主战坦克,45毫米的主装甲也就能勉强抵抗一下重机枪,而小小的车体则对后期的升级改造极为不利,所以,虽然后面有过一些改进型号,但是都没翻起什么大波浪,陆续退役也是必然的事情。

第二,与之相反的是59的产量高,改造空间相对较大。根据公开数据,59的产量达到6000台以上,远非62式1300台左右能比。59较大的车体也为后期改造留下了较充足的余量,所以我们才能见到一系列装备了105甚至120毫米坦克炮、搭载反应式装甲、大幅提升动力的改进型号出现,甚至还有各种“改得连妈都不认识”的魔改型号。

当然,在此期间,作为一款研制生产达半个世纪的老装备,59式也在批量退役,但是总体而言,在可见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有一定数量的老59和各种魔改型号活跃在我国和周边其他国家的部队里。





深蓝防务


同样都是坦克,但62式坦克却无法与59式坦克相提并论,毕竟62式坦克是一辆轻型坦克,重量只有区区21吨,还没有当下的步战车来得沉,且本身就是个“薄皮饺子”,只于薄薄的装甲,也就只能防备12.7/14.5毫米重机枪子弹而已,无法抵御一般火炮和单兵火箭筒的打击。

而59式坦克,尽管廉颇老矣,但尚能食饭,本身就有36吨重,被命名为中型坦克,实际上装上125毫米滑躺炮,具有先进观瞄器材的59改型坦克,其生猛的作战能力已和主战坦克无异。

59式改型坦克,除了主炮威猛给力,还能发射炮射导弹,具备在5000米范围内击穿现役主战坦克的能力,岂是21吨的62式轻型坦克所能比拟,所以迄今为止依然是重装机械化部队的主力坦克。

当然,随着重量33吨的15式坦克大量装备南部战区集团军,以及驻高原地带的部队,量产了半个世纪以上的59式坦克也已停止改建,生产线转而生产其他坦克,最主要的是出口型坦克。

62式轻型坦克尽管用于南方多水网稻田多丘陵的复杂地形环境,具有较好的机动性能,能遂行侦察、迂回、同敌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任务,但毕竟存在85号米火炮威力过小、打不穿主战坦克前装甲、本身装甲防护很弱等先天不足,因此淘汰出局是注定的。

79年南疆冲突中,实战检验并证明了62式轻型坦克防护力不足,已经不适合现代化作战,其薄弱的装甲都经不住RPG-7火箭筒的打击,别说的反坦克炮,包括其他反坦克导弹了。

因此,62式轻型坦克的战损率之高,大大出乎了军方的预料,是战后改进或直接淘汰62式轻型坦克的最主要原因,尽管其生产线直到10年以后的89年才停产,但大都是用来出口创外汇的,或将62式轻坦援助第三世界友好国家。


国平军史


59式坦克是基于苏联T-54坦克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一款中型坦克,59式坦克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款中型坦克之一。

而62式坦克的作战性能却非常的糟糕,62式坦克本身就是在59式坦克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一款轻型坦克,主要目的是用于适应在南方水网密布的地区进行作战。所以说,62式轻型坦克研发装备的晚,但是却比59式坦克退役的早,根本原因就是其性能较于59式坦克落后。如果保留62式坦克在解放军继续服役的话,还真的对解放军没有任何用处,况且解放军还有大量比其较为先进的59式坦克服役。


(解放军62式轻型坦克)

并且在近年来,59式中型坦克发展出了许多改进型,在其性能上装备了许多现代化的电子设备,改进型的59式坦克在作战性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图为59式坦克的魔改型号)

改进后的59式坦克继续在解放军中服役,因为其较少的维护费用与使用成本,平时用于训练新兵、维持坦克部队的大幅编制,或是部署在军力较弱的小国边境用于战备值班等等,这对于军费精打细算的解放军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在知道62式为什么退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款62式坦克,以便于更好的知道62式坦克为什么退役。这款坦克是在上个世纪的1958年开始研发的,最开始是基于中国南方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在上个世纪建国初期,中国南方地区并没有那么多的道路,这一点从二战时期的中国远征军的路线也可以看出来,并且由于气候还多喜欢种植水稻,因此多水田,南方水网密布。

中国当时主要装备的主力坦克59式坦克很难在那种环境下进行作战,因为坦克较重而无法在水田里行动,因此开发了62式轻型坦克。而62式坦克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仅仅是将59式坦克进行减重得来的。可以说是59式坦克的缩小版本。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削减坦克的装甲防护,而这一削却削的十分要命,62式坦克最薄处仅仅达20毫米厚(但是有角度),车体最厚处仅达35毫米,炮塔厚45毫米,但是这也不行啊,在对越作战中,有一部分62式坦克甚至被M79榴弹发射器击毁,此说法虽然缺少证据。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军队现在装备的87式榴弹发射器,设计人员为这款发射器特意开发了破甲弹弹种,这种破甲弹穿深可达80毫米,从任何方向都能够击穿62式坦克。既然榴弹发射器都可以击毁62式坦克,越军装备的40毫米火箭发射器,甚至是落后的T34/85坦克自然不用多说。

问题远远不在于此,62式不仅削了装甲防护,甚至连坦克主炮都换成了85毫米口径。虽然弹种为全装药杀伤爆破榴弹,但是仍旧无法对抗同时期的苏联坦克,尽管人们也并不指望这款坦克去与苏联的装甲集团"抗线",但是一款穿深不行、防护不行的坦克,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如果比火力、防护的话,62式坦克仅仅达到了同样为60年代开发的BMP1步兵战车的水平,但是人家有的还有导弹,苏联的BMP1步兵战车,可以看到加装了反坦克导弹,可以在远距离摧毁坦克62式有什么?就算不比火力和防护,62式也没有BMP1炮的快。

这就引出了下面要讲的一个点,那就是这款车的实际速度也不行。首先在发动机上,62式坦克也是削过的,发动机功率为430马力。而我们来看下59式坦克,59式坦克的发动机可以达到500马力。虽然体重减少的62式坦克,搭配一款比59式坦克功率更低的发动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是,62式坦克在实战越野时的速度,有些时候还不及59快。而62式坦克唯一的优秀之处仅仅在于,有一些59式坦克去不了的地方,它能去,例如泥地、山坡、一些桥梁等。

而62式,火力、防护、机动性等问题也就决定了它在实战中的使用状况。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能让59上就不让62上。而62式因为自身防护以及其他原因,在越战中损失了百余辆62式坦克。值得一提的这样一款火力、防护都不足的坦克,目前在解放军中仍有装备,并没有像题主所说的比59式坦克早退役,推测目前仍作为教学车继续使用。


62式主战坦克后期还有改进型,后期的坦克还同时增加了炮塔侧后部位的间隔装甲和裙板,增加了敌我识别系统和烟雾弹发射器,经过现代化改进的62式轻型坦克,这次可是对该型坦克的大手术,把原来的85毫米主炮换成了105毫米主炮,使用全新弹药,火炮的射程提高了50%以上,安装了新型火控系统和观瞄装置,提升了整体的射击精度和夜战能力。炮塔改成了焊接式,正面安装了复合装甲,提升了机动能力。整体性能提升了一大截。而59式坦克的多款改型也是十分给力的,比如说59D型号,后期的型号整体作战能力都提升了一大截,即便在现在,面对战场上的先进装备,也是尚可一战。

令人兴奋的好消息是,中国新研制的15式轻型坦克已经逐步量产,主要装备在中国的南部战区和西部战区,来替换已经老旧的62式轻型坦克。而15式轻型坦克相比62式坦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可以上高原,而62式坦克就较难做到这一点。15式坦克的综合作战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不仅可以承担火力侦察等一般轻坦的任务,还可以执行一部分突击行动,迂回穿插,还可以进行攻坚战这样的主战坦克任务。由于重量轻,一般的大型运输机都能够运送,可以有效提升我军装甲部队的快速战略部署和灵活打击能力。因此中国目前主要生产的还是15式轻型坦克,等到大量装备部队后,62式坦克就会进入属于它的"退休时光。"


雷姐的机械空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5e200016d7a4662cf34\

最帅的码农


不一样-_-||,曾经的六二轻坦驾驶员,开过六二,五九,六三装甲车水陆坦克,开过152,155自行火炮,深知六二这车的性能,一句话,太简陋,,装甲薄,牙签炮,简单底盘,操作复杂无比,无同步器变速箱,离合式转向。六三装甲车变速箱都有同步器。火炮瞄准方式,是最原始的手摇,连垂稳都没有,更别说双稳,简单粗暴,倒也继承了五九的耐操,基本设计上没有考虑过后期改进,没有改进空间,曾经改进上过105线膛炮,为了'装上,连加温锅都拆了才能'装上,出了样车后就没下文。所以,六二要改进,几乎等于设计新车,倒不如退役了,换新车更实际。不过,这车倒不是一无是处,特别适合新乘员训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