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近几周全球资本市场剧震,A股多数板块维持宽幅震荡,除了5G、半导体等新基建要素板块时有接力以外,化工领域维生素板块表现强劲。据悉,其中维生素中VA供应阶段性偏紧,市场高位挺价,国外疫情快速蔓延,市场消息称国外维生素A及原料工厂或因疫情影响生产受限,国外工厂供应受关注。目前国外VA1000市场报价73~75欧元/公斤,国内维生素A市场报价450~540元/公斤,涨价动能持续维持。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维生素A、C价格走势

回顾历史价格走势,维生素A价格暴涨都是因为中间体的生产供应和工厂生产受限影响,供给端一旦出现收缩,价格弹性较大,17年由于环保督察叠加巴斯夫工厂事故,维生素A价格暴涨至1400元以上,19年由于帝斯曼瑞士工厂废水处理的菌种被污染,维生素A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这次疫情能否引发VA价格持续上涨,我们以观后市。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维生素特别是VA的基本情况。


维生素产业链概况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从整个行业来看,维生素可分为天然制品和化学合成制品。由于天然维生素受原料和提取技术的限制,产量低、价格高,因此化学合成居主导地位。据统计,合成维生素占总的维生素市场的80%,天然维生素占20%左右。维生素类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学原料药中少见的大产值细分产品系列,较早就进入产业成熟期,其市场价值约占化学原料药行业的1/5强。

从维生素各品种市场份额占比来看,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是国际维生素市场上的三大当家品种,其中VE市场份额占比30%,VC占比21%,VA占比13%,三者合计占据维生素市场64%,此外,维生素 B族合计占33%的市场规模。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维生素各品种市场份额


维生素A 、维生素C 、维生素E作为维生素市场上的主流品种,近年来全球需求稳定增长。维生素C是全球用量最大的维生素,中国是VC的世界工厂,全球VC需求量约为13-15万吨,其中中国出口13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80%以上。按照博亚和讯统计,2018年全球维生素E需求量7万吨,国内需求1.2万吨,国内维生素E企业2018年的供应量为5.07吨,国内需求为全球需求的17.1%。根据新和成的公司公告,目前全球维生素E年均需求增长率约为5%-8%。目前维生素A市场需求增长率约为3%。


维生素行业上游原料主要是石油化工品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对其加工形成重要中间体,进而再加工成维生素。上游是石油化工行业以及玉米、大豆供应商,对于大宗生产原料供应商,维生素行业对其议价能力弱。维生素的下游需求主要为饲料,饲料约占维生素需求的70%,而维生素只占到饲料成本的2-3%,因此维生素对下游的议价能力强,并且饲料用量对维生素用量的影响较大。维生素A 最重要的用途也是饲料用,占总量的85%,而在医药化妆品、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只占15%左右。


下游饲料行业技术门槛不高,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尽管行业中参与者数量逐年减少,但依旧众多。饲料作为畜禽养殖的上游环节,畜禽养殖的景气程度直接影响公司业绩,由于猪料占比最大,生猪养殖的变动影响具备一定代表性。由于饲料中维生素添加量很小,在饲料成本中占比约为2%,因此饲料行业对维生素价格敏感度较低,下游需求具有一定刚性。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维生素近仅占饲料成本的2%


国际维生素产业经过多年的分化、改组、并购,已经形成了集中度很高的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了中国、巴斯夫和帝斯曼的三极格局。进入21世纪,我国相继突破维生素多品种生产技术封锁。2006年我国维生素总产量为15万吨,占全球份额的46%;而到2015年中国维生素总产量为26万吨,占全球的份额上升至 70%。世界维生素行业的竞争格局经过多年并购整合、生产企业调整、产业国际转移,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集中度。


维生素A产业链分析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个具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1、A2两种,是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维生素A产业链中,VA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为以柠檬醛为原料合成的主要原材料β- 紫罗兰酮,下游为饲料、 医药及化妆品和食品饮料。维生素A最重要的用途为饲料用,占总量的85%,医药化妆品和食品饮料等占15%左右。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维生素A产业链


柠檬醛全球产能集中在巴斯夫、新和成以及可乐丽 三家企业。巴斯夫是最大的柠檬醛生产商,全球产能占比达79%,市场份额超过60%,在柠檬醛全球生产企业中处于绝对龙头地位。目前,我国最大的柠檬醛生产企业是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产量约为 1.1吨/年,占我国整个柠檬醛市场的81%。2018年,我国柠檬醛产量为1.37万吨,同比增长9.22%。2018年,我国柠檬醛需求量约为1.85万吨,同比增长5.67%。柠檬醛下游需求主要在医药中间体、香精香料和维生素制造等行业。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全球柠檬醛市场产能格局


中游维生素行业经过多年的分化、改组、并购,已形成了集中度很高的寡头竞争格局。VA市场格局较为稳定,全球仅帝斯曼、巴斯夫、新和成、安迪苏、金达威、浙江医药这6家生产企业,寡头垄断格局下行业议价能力极强,2018年全球维生素A总产能约为3.7万吨,需求约2.7万吨,需求/产能比约为73%,处于相对紧平衡状态。维生素A行业技术工艺复杂,进入壁垒较高,近十年来无新进入者,全球供需格局比较稳定,产能稳定,产量保持平稳增长。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2013-2020E年全球VA产量及增速


2018年我国维生素A产能18500吨,产量9200吨,消费量4900吨,出口量3116吨,进口量1200吨,出口量占产量的34%,国内VA的产能消化以内需为主。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2014-2018年我国VA累计出口量(吨)


维生素下游需求具有一定刚性。据奥特奇农牧数据统计平台显示,2018年全球饲料产量11.03亿吨,较2017年的10.7亿吨增长3%。近年来全国饲料产量稳定,饲料产量增长率维持在3%左右。维生素的补充并非多多益善,维生素缺乏会造成动物生长受阻,但在过量时,由于动物对维生素A有较好的耐受性,不易发生中毒,但常过量使用,会出现蓄积中毒的表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出现紊乱。


从全球六大地区的饲料产量来看,亚太地区仍然是世界领先的饲料生产地区,占全球饲料总产量的36%,其次是欧洲占24%和北美18%;六大地区在2018年的饲料产量同比2017年全部是增加的,增长最多的是非洲5%,其次是欧洲和亚太地区分别是4%和3。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2017年-2018年全球6大地区饲料产量(百万吨)


供需对行业周期影响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从需求端来看,维生素A价格受需求端影响较小,维生素需求端以饲料为主,由于全球饲料市场的产量和增速一直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且饲料对维生素A的需求具有严格的区间限制,因此需求端具有一定刚性;由于维生素在饲料成本中占比不超过2%,维生素价格向下传导较为顺畅。2007年至今,维生素价格总体来说较为平稳,但也有数次价格受供给端影响出现较大程度波动。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2007年至今维生素A市场价格


具体看2014年初,巴斯夫德国工厂柠檬醛生产线由于技术原因发生火灾,巴斯夫公司不得不关闭工厂,这起火灾使得柠檬醛供应严重紧张,对下游维生素A等产品的生产造成影响,国内维生素A价格暴涨。


2016年受BASF德国路德维希港工厂发生事故、帝斯曼为期3个月的检修计划和杭州G20峰会停产叠加影响,价格上涨到最高约320元/kg,随后VA价格回落至120元/kg水平,接近行业成本线。


2017年维生素A创纪录暴涨,主要为供给端双重影响的叠加。2017年8月开始,浙江地区面临第四轮环保督查,维生素A供给出现缩减,价格首先由147.5元上涨至530元,此时行业库存水平已经较低。在以上基础上,2017年10月,BASF工厂再度发生火灾事故,并且发布不可抗力声明,柠檬醛生产线停产,柠檬醛全球供应短缺。


2019年4月25日,全球原料药巨头帝斯曼瑞士工厂因废水处理的菌种被污染,将进行2-3月的停产,在停产期间内,该工厂生产的维生素A产品停报停签。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维生素A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


具体从需求端来看,维生素下游需求中饲料占比85%,在需求端居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下游用户饲料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饲料级维生素A的需求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2018年8月份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一直困扰着养猪业。猪料是最主要的饲料品种,在饲料行业产量中占比27%,因此,养猪业养殖规模的缩减会减少猪饲料的需求空间,进而减少饲料构成成分之一维生素A的需求。随着非洲猪瘟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下游需求迎来复苏机会。


从供给端来看,由于维生素A合成工艺复杂,技术壁垒高,近年来环保趋严提高了环保成本,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进入,全球产能基本集中在新和成、帝斯曼、巴斯夫、浙江医药、安迪苏和金达威6家供应商手中,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供应商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VA价格受供应商影响较大。


综上我们总结维生素A价格通常会经历的周期循环:偶然因素(产能缩紧)促使价格上涨,产能恢复价格回落,价格回落,下一次偶然因素引起价格上涨或供应商收缩产量或联合提价,VA价格上升,随着时间推移,缩量、合作格局被打破。此外,在我国环保趋严的大背景下,VA供应量受此影响有所缩减。


受疫情影响维生素A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保持强势

维生素A行业周期


长期来看,VA全球产能基本集中在新和成、帝斯曼、巴斯夫、浙江医药、安迪苏和金达威6家供应商手中,行业基本没有新的进入者,在建产能均来自现有厂商,因此,供应商拥有定价权,产能的变动对维生素A价格有较大影响。然而,供给端仅VA全球产能排名第二的巴斯夫与排名第六的金达威于近年来有新建产能计划,新增产能合计2300吨/年,2018年全球维生素A总产能约为3.7万吨,新增产能占全球总产能比例仅6%,因此,预计未来3-5年,全球VA产能将继续保持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