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真的爛泥扶不上牆嗎?真實歷史上,胤礽為何被康熙廢掉?

王洋Daisy


康熙皇帝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晚年兩廢太子,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那麼太子胤礽真的那麼不堪,要被皇帝廢兩次嗎?

總體來看,胤礽就是一個大號的熊孩子。

關鍵點在於康熙太能生和太能活了。他是中國封建時代少有的高壽多子女的皇帝之一。他12歲大婚,14歲開始生育,一共生了36個兒子,20個女兒。康熙八年(1669),他大婚的第2年,嫡長子承祜出生,之所以取名承祜者,即希望他能夠受上天保佑健康成長也。可是當年康熙和皇后都還只是14歲的大孩子,早育的孩子能長大嗎?歷史記載,康熙前10個取過名的兒子,一共夭折了7個,直到康熙十二年,康熙寵愛的皇后赫舍里氏難產去世,但給康熙生下了胤礽。這種情況下,康熙對胤礽的寵愛可想而知。

太子胤礽儲君地位的傾覆起於一件特發意外。康熙一生喜歡圍獵。據載,他一生獵殺了135只猛虎,20頭狗熊,25頭豹子,96條狼。而康熙四十七年,54歲的康熙帶著大阿哥、皇太子、十三阿哥和寵愛的未滿8歲的十八阿哥胤衸去熱河避暑圍獵。

要注意的是,康熙十二年到康熙四十七年,胤礽已經三十五歲,當了三十五年太子了……這種感覺怎麼說呢,英國現在的王儲查爾斯肯定有感受。

半路上,十八阿哥突發高燒,兩腮腫脹。康熙將愛子抱在懷中,手足無措,焦慮萬分。雖經全力救治,仍然無力迴天,不幸夭亡。十八阿哥的死,讓康熙痛苦萬分。他更傷心的是,隨行的七位皇子竟然對自己寵愛的、他們的一父所生的十八弟的病情一點兒也不關心,乃至對其夭亡竟然無動於衷。

特別是作為兄長和太子的胤礽,在自己十八弟病危時,也竟然不聞不問。十八弟可憐地死了,竟然看不出太子他有一絲一毫的悲傷。這對一向以“仁孝治天下”的康熙打擊太大了,極其沮喪的康熙這一次對自己曾經一直寄予厚望的胤礽實在太失望了!康熙找來胤礽,訓斥他“毫無兄弟情誼”。

太子胤礽不理解父皇的殤子之痛,不諒解父皇憤怒之下對自己訓斥,當面雖然唯唯,回到自己帳篷則鞭笞隨從出氣。出於被罵之後的忐忑不安,心理緊張,他又做了一件大蠢事,竟然派親信去偵察康熙的生活起居。更荒唐的是,他自己還在夜裡偷偷地到康熙的帷帳前,扒開帷帳的縫隙鬼頭鬼腦地窺視裡面的動靜。不巧,太子異樣行動又被其他皇子發現並告發。康熙失望之極,痛哭流涕,一度昏倒於地。盛怒之下,康熙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武將,把太子和其他皇子統統拘來,當著眾大臣、武將的面厲聲痛罵這些無情無義的兒子,特別是皇太子胤礽。最後他宣佈“胤礽廢去太子名號,他這樣的人不能繼承祖宗的家業!”而且下令將太子的隨從和追隨者,即索額圖的兒子格爾芬、阿爾濟善和蘇爾特、薩爾邦等立刻誅殺。

以上就是改變了大清康熙一朝歷史走向的康熙第一次廢太子胤礽的因因果果和大致經過。至於第二次被廢,其實就是康熙用廢太子當擋箭牌去拉仇恨,吸引其他兒子爭鬥。無論胤礽表現如何,他都難逃被廢的命運,因為他實際上已經出局了。

如果要追究責任,康熙至少要承擔一半。是他對其他皇子皇孫從小教育嚴,而對太子獨寬;是他對其他成年皇子約束嚴,而對成年太子約束獨寬;是他對太子一步步細小的失德聽之任之,姑息放縱,最後對太子意外的乖張舉動不加詳察,放任自己對太子多年的不滿而一下子算總賬。

康熙難道不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古訓?他立胤礽為太子,說得好聽是寵他,是為了穩定政局;說得不好聽是害他,把他推在了眾矢之的的帝位之爭的風口浪尖,讓其成為自己承擔帝位之爭的沉重壓力的擋箭牌。這樣的父愛,說到底,恐怕多多少少有點兒自私和虛偽。

其實對於封疆帝王家,太子的身份特別尷尬,幹好了不行,幹壞了更不行,總體上處於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更錯的尷尬地位。

胤礽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已經當了三十五年太子。這三十五年,他不可能不犯錯誤,加之父親年紀大了,疼愛幼子,身邊又有那麼多虎視眈眈的弟弟們,他出問題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且早期康熙的嬌慣,又讓他成為了熊孩子。因此,他的悲劇結局是可以預料的……


冷兵器研究所


愛新覺羅·胤礽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由皇帝公開冊立的皇太子,是清聖祖玄燁的嫡次子,母親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

胤礽在康熙十四年(1675)剛滿週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他自幼即聰慧好學,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經典,而且熟練弓馬騎射;長成後數次監國,取得了不俗的政績,在朝野樹立了好口碑!

康熙廢黜胤礽太子的念頭產生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馳驛前迎,胤礽到行宮看到父皇病容,絲毫沒有憂愁的樣子。,康熙據此認為這個兒子沒有忠愛君父之念,不堪重用。

當時,胤礽只有十六歲,對於一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一心只學如何治國安邦的公子哥兒來說,怎麼面對病中的父皇才能表現自己的孝順之心顯然沒有心裡準備。而康熙在這個時候就對胤礽非常不感冒了,可惜,胤礽沒有絲毫覺察。

後來康熙在廢太子時說”朕已包容了20年”。就是指這事。



胤礽第一次被廢黜太子職位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在巡幸期間,大阿哥胤禔等私下向父皇康熙彙報說太子暴虐不仁,隨意捶撻諸王大臣,截留蒙古貢品,還放縱奶媽的丈夫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等。

其實這些話多為不實之辭,因為,胤禔年齡長於太子,也有戰功,他覬覦大子之位已久,在朝廷又有明珠撐腰;而且他有辯風識向,察言觀色的能力,早知道父皇對太子已經心生不滿,才敢肆無忌憚地誣陷太子。康熙帝竟然對這些事深信不疑。

康熙為太子的暴行所氣惱,他認為皇太子的行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而這次巡幸途中,皇十八子胤祄,當時只有七歲,患了急性病,康熙等十分焦慮,而太子卻無動於衷,沒有悲痛的表示,這就非常嚴重了。

顯然,康熙把如何對待親情關係當作衡量太子品格的一個重要標準了,太子呢,也許是情商太低的緣故,確實沒有做好這方面的表演,又落一上了一個把柄。


也是在這次巡幸的返京途中,康熙發現太子竟然於深夜靠近他自己住宿的帳篷,並且從縫隙向裡面窺視,他認為這是太子要“弒逆”,這件事導致他下定決心果斷地廢掉了皇太子。

胤礽以罪被廢黜太子,羈拘繫於鹹安宮,同年十二月被釋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又被複立為皇太子。

眾所周知,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這個第六十一年就是1722年;而胤礽是1674年出生的,如果胤礽要正常上位,待他坐北朝南時,也是年近六十的老人了。在古代,一個快58歲的人還能活幾年呢?所以,胤礽也有焦慮情緒。胤礽經常在私下抱怨: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

這句話有譴責康熙貪權戀位之嫌,康熙認定這是大逆不道,是兒子盼著他早死。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康熙巡視塞外回京當天,即向諸皇子宣佈:

“皇太子胤礽自從復立以來,以前的狂妄還未消除,以至於大失人心,祖宗的基業斷不可託付給他。朕已經奏報給了皇太后,現在要將胤礽拘執看守。”

再被廢黜,仍禁錮於鹹安宮。此後多次有推薦其復立的建議,但康熙帝始終未再立胤礽。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曆1725年1月27日)幽死於紫禁城鹹安宮,享年五十一歲。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

縱上觀之,太子被廢黜,並不是自己沒有執政能力,監國時發生了錯誤;也不是他沒有國計民生情懷,有勞民傷財,奢侈浪費之舉;直到胤礽的兄弟們長大成人,開始參與朝政後,並且經常活躍在康熙身邊了,胤礽的地位才開始受到威脅,才開始有了關於他的流言蜚語,而他的父親康熙廢黜他只是抓住他不會處理親情關係這一條大做文章,至於康熙認為太子有“弒逆”之舉純屬虛構,鬼才相信。

當然皇太子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穩固,面對野心勃勃而蠢蠢欲動的眾兄弟們,也有所反應,他的結黨贈權之舉也屬無奈;但是,在皇帝康熙看來,這是胤礽迫不及待,要提前取自己而代之的舉動,作為政治家的康熙是信奉君子不可一日無權的帝王,這終於導致了他和胤礽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胤礽長期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面對錯綜復——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最終使其人格分裂,賢德不再;而對高度集權的康熙來說,皇太子擁有的過多特權對其構成了嚴重威脅。這是康熙與胤礽根本矛盾所在。

胤礽是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明立的皇太子。作為康熙寄予殷切期望的繼承人,他不負眾望,努力過,奮鬥過,掙扎過;他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國才能與業績;縱使後來康熙帝對他失望透頂,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他的能力與工作業績。他的數次監國聽政,確實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對大清朝康乾盛世,胤礽功不可沒。


希望星晨58298869


胤礽並沒有那麼不堪,他之所以會被康熙廢掉,是因為早期康熙對他注入太多心血,要求過高。而年輕的胤礽被萬般寵愛,性格上還不完善。所作所為也被康熙看不上,最終才導致父子離心離合,不得不忍痛捨棄胤礽。

胤礽是康熙的嫡長子,在康熙除掉鰲拜之後,剛滿週歲的胤礽就被康熙任命為皇太子。此時康熙首要任務是要平定三藩之亂,但他對此也不是很有信心,所以他很早就立下了太子,也是為了讓後繼者緊緊握住大權。

康熙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他為了把皇太子也培養成聖賢的君主,他在胤礽身上傾注了很多的心血。在胤礽幼年時期,康熙甚至親自為其講解四書五經的內容,然後又在朝中選取名師,對其輔導。

為了提高太子在人們心中的威信,胤礽的用度、禮儀都和康熙沒有差別。國家大典上,文武百官向康熙朝賀之後,還要去東宮朝拜太子。而對於那些不尊重太子的大臣,也都遭到了康熙的嚴懲。

為了鍛鍊胤礽的執政能力,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都是將太子胤礽作為監國留守。而太子胤礽做的也不差,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每次時長都高達數月以上。但康熙能夠在外安心平定亂軍,而不受朝中事務分心,這也足以說明胤礽的能力還是不差。

康熙和胤礽之間的矛盾,是在胤礽成人之後才開始爆發的。兩人之間的矛盾似乎並不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反而具有濃厚的政治鬥爭色彩。

康熙征討噶爾丹,歸途中生病,就命令胤礽和三子胤祉來見。但太子在一旁侍奉康熙時,臉上。並無憂慮之色,而太子周圍的一些勢力小人們,反而在暗中慶祝。這引起了康熙的極大憤怒,將胤礽趕出自己的房間。康熙痊癒後,就對太子一系給予了嚴懲。

康熙37年,康熙皇帝大封諸位皇子,先後六位皇子參與了國家政務的管理。康熙的本意是給胤礽一些壓力,並無益處的想法。但這些皇子的從政,無疑讓他們有了競爭皇儲的資本。這也為日後康熙幾位皇子爭除儲君之位,留下了隱患。

而之前被康熙冷落的太子胤礽,立刻就感到了極大的威脅。太子的親信侍衛大臣索額圖,就試圖助太子胤礽起事。而索額圖正是前輔政大臣索尼的兒子,康熙孝誠仁皇后的親叔叔。但索額圖依舊讓胤礽提前登基的想法,他最終還是被康熙囚禁致死。

康熙對太子胤礽一系的打擊和制裁,並沒有讓胤礽對爭奪皇位的企圖有所收斂。他們開始更加密切的活動,胤礽甚至派人監視康熙的一舉一動。康熙得知後,十分惱怒,下令廢除胤礽的皇太子職位,將他囚禁在鹹安宮。這就是胤礽第一次被廢太子,後面還有兩次,直到第三次,康熙是真的對胤礽失望到底了。

其實這一切,並不能完全都怪罪於胤礽。這只是太子的權利過大,威脅到了到正統皇位。而將太子的權力無限擴大的人,正是康熙本人。所以康熙在太子一事上,算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康熙為了訓練胤礽的從政能力,在太子留守期間,規定一切事物都有皇太子處理。康熙的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太子從政經驗。但太子的從政,也使得他身邊聚集了一些官僚。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會侵蝕皇帝本身的權利。

隨著胤礽的長大,對權力的要求就越高。而康熙又比較長壽,當胤礽第一次被廢去太子之位之時,他在太子的位置上已經坐了40多年。明明離最高權力只有一步,但卻怎麼也得不到的感覺,讓應人感到很沒有安全感,於是他開始鋌而走險。

而且由於胤礽的特殊地位,在經濟的分配上,胤礽總是最高規則。這也就養成了胤礽奢侈揮霍的習慣,而康熙對於胤礽的奢侈,並沒有制止反而更加縱容。太子的權利膨脹之時,也使得他對財富更加渴望。他甚至凌辱大臣、藐視皇帝、攔截貢品,這已經發展到於康熙爭奪財富的地步。

所以,胤礽之所以發展為最後那個樣子,康熙應該負首要責任。不適胤礽扶不上牆,而是康熙的教育方式實在有問題。


老蟲


拔苗助長本身就是一種錯誤,胤礽就是這種犧牲品。仁孝皇后赫舍里氏臨死前用恩義套住康熙,直接封胤礽為太子,而康熙又執政六十年,這就造成四十年的太子成了悲劇!

胤礽其實很有能力及才幹的一位繼承人,從康熙三次親征葛爾丹及離京活動都是讓胤礽監國,可見康熙還是很認可胤礽的才幹的。

如果赫舍里氏臨死前只是求康熙用心照看胤礽,而不是直接封太子,少了重兄弟的暗箭,胤礽又少了患得患失的心境。那結局就不好說了,要知道四十年的太子如果最終不能登龍位,那結局是很慘的。所以在壓力下,胤礽難免顧此失彼!


潛蛇在淵1


真實的愛新覺羅·胤礽,其實並不是一灘爛泥,甚至可以說,他本來是建築大清帝國基石中很重要的一塊磚,只不過這塊磚被康熙過分的保護,而沒有經過烈火的淬鍊,而變得十分脆,脆到一碰就碎。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早那些年不可多得的電視劇,不過在劇中,將皇太子胤礽的形象表現的極為糟糕,比如在第一集中,江南水患,康熙在金鑾殿很焦慮,其他的兒子都到了,只有太子胤礽和四爺胤禛沒有到,雖然沒到,但是胤禛是在戶部查詢國庫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而太子胤礽呢?卻在後宮和自己的小媽鄭春華偷情。

後面還有胤礽賣官,貪贓枉法等等的行為,讓觀眾看了都十分生氣,覺得真實歷史上的皇太子胤礽就是如此,爛泥扶不上牆。

歷史上的胤礽

其實歷史上的胤礽是一個文武兼備的人才,長得也還不錯,起碼符合當時的審美標準。

年幼的胤礽在康熙眼中,簡直就是天賜之寶。

胤礽十分孝順,康熙二十六年的時候,孝莊皇太后病重,十三歲的太子衣不解帶的在皇祖母旁邊伺候著,讓康熙看了都十分的不忍心。

不光孝順,學習方面也不用康熙操心,康熙曾經評價過(直接翻譯成白話文):皇太子喜歡讀書,對於嬉戲玩鬧的事情,一概不會。而騎馬射箭,文學書法,沒有不如別人的地方。

歷史上寫的關於胤礽讀書的時候的樣子是:從讀書開始,到一本書讀完,時間很久,但是太子目不斜視,身子不斜靠著椅子,也沒有累的樣子,正襟危坐,口中念,手中還要隨時批註。可見皇太子對於讀書的事情是十分認真的。

^上圖為影視劇中胤礽形象

並且呢,胤礽並不是一個書呆子,他的動手實踐能力也非常強,康熙在開始的時候無論去哪都喜歡帶著胤礽,邊走邊教他,後來更是讓胤礽在康熙出行的時候,行監國的工作,不過這份工作胤礽做得很好,”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關於胤礽監國的事情,康熙評價的大致意思就是:胤礽關心的問題,和朕心中所想相同,他在宮中辦理事務穩如泰山,因此朕在外面心情才越發舒暢。”

胤礽公務處理的十分順暢,並且為人和善,待人接物都沒有表現出一絲太子的傲氣,讓百官信服。

兄弟封王,危機意識

直到康熙37年,康熙皇帝開始給自己其他的兒子進行封賞,比如大阿哥胤禔封為多羅直郡王,三阿哥封為多羅誠郡王,胤禛等人皆封為多羅貝勒等等。

自此開始,各個皇子參與協辦國家政務,一切事情並不是皇太子一個人處理了。後來各個皇子們手中權利更大,面對這樣一個考驗,從小生活在蜜罐裡,沒有受過挫折的皇太子慌了,變得性情暴躁,與各個皇子之間的摩擦也越來越多。

慢慢的,變成了大家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那個奢靡,任性,脾氣暴躁的廢太子。

胤礽兩次被廢的原因

第一次:第一次廢太子,是因為在康熙巡遊塞外的時候,諸皇子上奏皇太子在宮中的所作所為,暴力不仁,私自毆打王公貴族。雖然沒有直接出發,也讓康熙心中有了一根刺。

並且之後七歲的十八阿哥生病,病情很嚴重,康熙十分焦急,其他的阿哥也都是沒事就會過來詢問一下十八阿哥的情況。但是隻有太子殿下,優哉遊哉的毫無憂慮的感覺。

這個時候,康熙又想起來自己當年遠征塞外生病的時候,那個時候,身為太子的胤礽也面無憂色,這讓一直以孝道治國的康熙覺得自己的太子不仁不義,而且不孝,於是就順勢廢了太子。

第二次:雖然廢了一次,但是康熙對於胤礽還是沒有放棄希望,儘管在被廢一次之後,皇太子已經有點不正常了,但是康熙還是希望能夠感化自己這個費盡心力培養的接班人。

果然,胤礽一點面子都不給康熙,恢復太子之位後,竟然想讓康熙提前退位,讓自己當皇帝,這讓康熙蒙圈了,蒙完之後,再次廢了這個曾經讓自己滿懷期望的繼承人。

結語

胤礽的兩立兩廢,究其原因,雖然可以說是康熙的嬌慣,忍讓造成的,但是也需要怪他自己不爭氣,本來前途大好,一片光明,只要保持平常心,那皇位肯定沒有老四什麼事兒啊,九龍奪嫡也有可能不會發生,要怪只能怪自己沒有把握住機會吧。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在真實的歷史中,太子胤礽被廢了兩次,所以被說成“爛泥扶不上牆”。

愛新覺羅·胤礽是康熙帝的皇二子,但並不是第二個兒子,因為在他之前還有6個,不過有5個都是早殤,剩下的一個就是皇長子胤禔。

胤礽是康熙帝原配仁孝皇后所生,康熙帝對他的原配感情是非同一般,然而在生完胤礽後沒多久,仁孝皇后就去世了。也因此,康熙帝為了表示自己對仁孝皇后的愛,決定親自撫養胤礽。

這也是胤礽能夠當上太子的重要原因,胤礽在1歲的時候就被封為了太子,足以可見康熙對仁孝皇后的愛屋及烏。

胤礽算是皇子中最幸福的一個了,因為康熙把自己對仁孝皇后所有的愛都給了胤礽,讓胤礽從小就感受到了父愛。

在胤礽4歲那年,得了天花,康熙急得飯都吃不下,甚至直接守在胤礽身邊,所有工作都在胤礽身邊完成,當胤礽病好的時候,還為他舉行了各種慶典慶祝。

總而言之,康熙對他這個兒子是非常喜歡的,甚至第一次廢胤礽的時候,都猶豫不決。

康熙為什麼會廢胤礽呢?

第一個原因是有人挑唆,皇長子胤禔經常對康熙打小報告,汙衊胤礽,康熙也信以為真。

第二個原因,康熙早就對胤礽抱有不滿。當初康熙生病的時候,胤礽沒有一點擔心的樣子,在康熙眼裡,這就是不孝的行為。所以從這之後,康熙就一直“懷恨在心”。

第三個原因,康熙的皇十八子生病,胤礽依舊是保持冷淡的態度,康熙就認為胤礽沒有做兄長的樣子。

從這幾個方面,康熙最終忍無可忍,廢了胤礽。

那麼康熙為什麼後來又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難道是因為康熙還想給他機會?

這也算是一點原因,康熙心裡還是愛著自己這個兒子的,以為胤礽吸取了教訓,有所改進,所以重新恢復了皇太子。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大阿哥和八阿哥爭儲爭的越來越兇,康熙為了緩和他們之間的矛盾,就決定重新立胤礽為太子。

算是給了胤礽一次機會,也算是將胤礽當成了一個工具。

為什麼胤礽第二次被廢?

因為胤礽心裡有怨恨了,他變得更加瘋狂,甚至都敢明面上和康熙作對。就比如他開始策劃逼宮,讓康熙退位。這件事惹得康熙更是怒不可遏,被廢是免不了的了,而且還被關押了。

自此胤礽再無出人頭地之日。

總結:胤礽兩次被廢,都是自己作的,好好的太子之位不認真做,反而竟想一些沒用的事情,在我看來,就是被康熙給慣的,才導致了最後的結局。

你覺得胤礽為什麼兩次被廢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一起討論有趣的歷史故事。

理科男讀歷史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當中,胤礽是典型的爛泥扶不上牆,不僅目中無人並且做事不經過大腦思考。康熙賞他明皇服飾,設為儲君,這位太子一出門就穿上招搖了起來,康熙知道了明著不說,心裡肯定不高興。更別說遠征葛爾丹期間,胤礽聽說康熙一病不起,連忙製作龍袍準備登基,這些事都讓胤礽在康熙的心中留下了極差的印象。

但是影視劇還是不能當正史來說,真正歷史上,胤礽又是怎麼被廢的呢?


胤礽當上太子得益於自己的母親,康熙的結髮妻子赫舍裡,在康熙在困難的時期赫舍裡一直陪伴著他,最後赫舍裡難產而死,讓胤礽當太子也是對她的一種補償。

但是無奈康熙皇帝的壽命實在太長,胤礽足足做了37年的太子,擱誰身上誰不難受?而且自己的皇阿瑪精力旺盛,一共有36個兒子,而且康熙十分注重對子女的教育,這些個兒子都是優秀之至,胤礽在才能上和他們相比並佔不到便宜,而且還以為自己太子的特殊地位康熙對其的標準也是高於其他皇子。

為了將胤礽培養成明君,康熙也是下足了功夫,為其聘請了一大批的名師,並且在之後讓胤礽輔政。胤礽也是一個很聰慧的人,自小熟讀四書五經,也是深受康熙的喜愛,但是有一點,康熙對於胤礽過於溺愛。

可能是因為自己虧欠赫舍裡,康熙把愛都傾注在了胤礽的身上,胤礽做了錯事只要不過分康熙就不會責罰,這就養成了胤礽驕縱的性格。到最後胤礽開始覬覦康熙的權利,這是犯了大忌!沒有一個皇帝願意分享自己的權利,就算你是太子也要遵守君臣之禮,這是康熙的底線。

第一次被廢

乾隆皇帝愛好打獵,每次也要攜皇子一同前往,在一次打獵中十八阿哥感染上重病去世,舉國上下一片悲痛,但是胤礽卻表現得無所謂,甚至揚言“一個小孩子死了就死了,有什麼大不了的”這種話,康熙一怒之下將太子廢除。但是因為康熙兒子太多,每個人都看著太子的位子,為了避免手足相殘,胤礽很快又被立為太子。

第二次被廢

這第一次被廢之後,胤礽深刻地知道有多少人覬覦自己的太子位,於是他開始拉攏官員,結黨營私,甚至大有黨爭之勢,這是讓康熙最為光火的,不久胤礽再次被廢,而且是永久性的。


所以可以看出,胤礽被廢除,都是康熙作為一個父親一手所造成的!


七七談歷史


如果說康熙死了誰最開心,那一定是胤礽。

這不是誰扶得上牆、扶不上牆的原因,而是因為權力爭鬥,天家無父子。

胤礽對皇位等的太久了,他已經不耐煩了,正是這種不耐煩,導致胤礽最終被廢黜的命運。

說到當皇太子,除了英國的查爾斯以外,恐怕沒有人能像胤礽那樣富有心得。

胤礽是在康熙十四年(1675)被立為皇太子,當時他的生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產後崩逝,外有三藩之亂。

因此,胤礽自幼一直都是照著未來皇帝來培養的。康熙也給予了胤礽充分的信任。

例如,在親征噶爾丹期間,康熙不僅讓胤礽以皇太子的身份監國,而且還經常把前線戰場的消息告訴給兒子。


總體來講,胤礽在早年並沒有多少真正讓康熙不滿意的事情,直到胤礽的兄弟們長成,開始參與朝政後,胤礽的地位才開始受到威脅。

皇太子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面對野心勃勃的兄弟們,必然要不斷結黨贈權。但皇帝畢竟不是他,皇太子的權力過大,就會威脅到皇帝的權力。


因此,康熙和胤礽的關係逐漸惡化。

我們注意一下年齡的問題:

都知道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六十一年是1722年,而胤礽是1674年出生的。這意味著,等到胤礽即位的時候,他少說有58歲了。

一個快58歲的皇太子,恐怕也活不了幾年吧?

所以胤礽經常在私下抱怨: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

這種話在康熙看來,肯定是大逆不道,等於兒子盼著他趕緊死。

總而言之,胤礽沒有那個命。如果他晚生個十幾年,也許情況又有不同了。


HuiNanHistory


我想說的是,太子胤礽並非爛泥一灘,相反他還頗有能力。只不過後來變質了而已。



01

不到兩歲就被立為太子,頗受康熙重視

胤礽為孝成仁皇后第二子,因其兄早殤,故而成為事實上的嫡長子。

當時適逢三藩之亂,康熙急需穩定國內環境。為鞏固清朝統治,他決意立太子。再加之,他對漢族人的“嫡長子繼承製”十分羨慕。於是,嫡長子胤礽就成為了太子。

因為是太子,胤礽享受了最好的教育資源。而且,康熙還效仿朱元璋培養朱標,經常把胤礽帶到身邊學習。

在諸多老師以及康熙的培養下,胤礽從小就能熟練地背誦四書五經,而且身體素質極好,八歲就能拉弓射箭。

而在外出征戰時,康熙就命太子代為監國,全權交於太子處理國事。胤礽很爭氣,至少在他當監國的時候,沒有出什麼差錯。

如此種種,就連康熙都經常讚揚他。

02

結黨謀私,為康熙厭惡

胤礽作為太子,未來的皇帝,身邊自然就有一大堆攀附的人(其中就有他的舅爺爺索索額圖)。慢慢的,這個隊伍越來越龐大,最後竟然成為了一個黨派。

與此同時,皇長子(庶長子)胤褆野心膨脹,也開始拉幫結夥(其中就有他的舅舅明珠)。



慢慢的,兩個黨派開始對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為非作歹,無惡不作。康熙看不下去了,於是懲治了大學士明珠,目的就是給太子胤礽一個警告。

可這在胤礽看來,就是康熙在幫他處理對手,於是更加得意。

03

暴力不仁,為王公大臣厭惡

胤礽雖然從小就修得四書五經,然而他的行事作風卻於儒家之道大相徑庭。

他仗著自己太子的權力,凌辱大臣,甚至連各個貝勒爺也不放過。

在跟著康熙審視地方的時候,他就趁機勒索豪取。若是有人不願意,他就設計致其於死地。



04

大爺黨、三爺黨、四爺黨、八爺黨、十四爺黨做大,針鋒相對

前文說道,大爺黨已經與太子黨有了衝突。而在被打壓之後,大爺黨吸取教訓,廣納實力,悶頭髮展,其中就有八阿哥胤禩。

大爺黨中人才濟濟,康熙三十七年,大阿哥就被封為直郡王,除太子以外爵位最高。胤禩是第八子,不過母親出身貧賤,從小由大阿哥之母惠妃撫養。他從小聰明伶俐,謙虛謹慎,廣交賢才,與太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十八歲就被封為貝勒,他的能力已經被康熙認可。



後來胤禩做大, 產生了自己當皇帝的念頭。在他的指示下,不少王公大臣向康熙美言自己,這給康熙留下了極好的印象。與此同時,他還與九阿哥胤禟以及十四阿哥胤禵交好。

雍親王胤禛就不用多介紹,如果說大爺黨以及後來的八爺黨、十四爺黨是人才濟濟,那四爺黨中便是群星璀璨。胤禛自己就是個大bug,更不用說十三、十六、十七爺、張廷玉、隆科多、李衛、年羹堯等的加成了。而且,胤禛懂得審查局勢,與大爺、八爺、十四爺在前期保持良好的關係。

後來,八爺坐不住了,便籌劃毒死太子,可惜沒有得逞。總而言之,皇子黨派之爭,愈演愈烈。太子黨的敗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他黨派做大,漸漸壓過了太子胤礽。

05

父子矛盾激化

在之前,康熙僅僅是覺得太子有些不守規矩,禮制方面還不太成熟,所以僅僅是稍微訓斥了一下他。不過,後來胤礽的做法,卻讓這個父親徹底失望。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親征葛爾丹,不過中途生病,想讓太子來照顧。不過,這個“倒黴兒子”沒有趁機表現,反而沒有一絲憂慮難過的表情。康熙帝看到這麼一個不孝順的兒子,非常生氣,這也為後來的廢太子埋下了禍端。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看到太子黨派實在是太過分,於是把太子黨的領導人之一索額圖給抓起來,把他囚禁致死。索額圖被抓,愚蠢的胤礽不以為意。反而,他更加猖狂地胡作非為。



06

兩次被廢

  • 第一次被廢

古往今來,當過三十年太子的有幾個?如果可以遇見未來的話,他會發現總計自己要當四十七年太子才能變成皇帝。

在康熙四十七年,當了三十三年太子胤礽忍不住了,他準備發動兵變。在康熙帝外出巡幸的時候,他每天晚上都在康熙的帳篷旁邊轉悠,伺機而動。可是薑還是老的辣,康熙早就預見了他的陰謀,命胤禩保護自己。



而且,在回宮的路上,康熙帝就宣佈廢黜太子之位。

  • 第二次被廢

太子胤礽被廢之後,康熙帝又面臨這一個問題——愈演愈烈的皇子之爭。為了穩固人心,他不得不屈從環境的安排,不久後就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可是,胤礽可能不知道,他的復立僅僅是康熙帝的權宜之計,只是康熙為了遏制黨派之爭而做出的無奈之舉。

在復立之後,胤礽仍然結黨謀私,不顧王法,繼續為非作歹。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忍無可忍,再次廢了胤礽。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胤礽很像是朱元璋太子朱標。雖然他比朱標命長,但是卻沒有太子朱標那番仁厚。原本安安穩穩熬過四十七年,就可以當皇帝,但是胤礽卻總是不爭氣。康熙帝無可奈何,才廢了他。所以說,胤礽被廢實在是咎由自取。

我是小豪說歷史,歡迎點贊,歡迎關注

參考文獻:

《雍正傳》


小豪說歷史


歷史記載胤礽的實際形象。

一、血統高貴

胤礽的母親是康熙的結髮妻子皇后赫舍里氏。名門世家,位份十分尊貴。她是索尼的孫女,她父親任領侍衛內大臣,叔叔是當朝大學士索額圖。

康熙與赫舍里氏婚後曾經生過一個兒子,但不幸夭折。皇后體質虛弱,一年後再次懷孕,後來產下胤礽。生產當日,赫舍裡皇后卻因難產而死。

兩人雖是政治姻緣,但康熙對赫舍裡皇后還是相當寵愛的,而胤礽是皇后留在世上唯一的骨血,是兩人少年夫妻真摯感情的結晶。所以,康熙對胤礽是萬般寵愛。早早就立為儲君。

【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烈昭垂。付託至重。承祧衍慶、端在元良。

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

謹告天地、宗廟、社稷。 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二、少年英才

對於胤礽的培養,康熙是下了苦心,選擇名師大儒,精心栽培。胤礽六歲拜師入學,先後有張英、李光地、熊賜履、湯斌等大儒名士擔任老師。

胤礽也不負期望,少年時節就文武兼備,滿漢皆通,才能出眾,書法、字畫、騎射皆精。

【上幸景山,命皇太子騎射,連發五矢,射中一鹿、四兔,聖意大悅。時太子睿齡方六歲。】――《清實錄》

【書法端重藏鋒,儼然名帖。】――《清實錄》

【皇太子書法,八體俱備,如鐵畫銀鉤,美難言盡。】 ――《康熙起居注》

【青宮睿學孰敏,即法書一端亦超越前古而冠弁百王。】――張英《篤素堂集鈔》

【皇太子自六歲學書,至今八載,未嘗一日間斷。字畫、端楷在歐、虞之間。】――湯斌《湯子遺書》

【太子通滿、漢文字,嫻騎射,從上行幸,賡詠斐然。】――《清史稿》

三、刻苦學習

胤礽的態度端正,學習刻苦,讀書認真。少年時節就能從容應對儒學經典考察,並能有自己的獨到觀點。

【上沿途觀書,每至齊家治國、裨益身心之處,及經史諸子中疑難者,上必將意義本末善為誘掖,旁引曲諭,一一啟發,教之通曉。皇太子心領神會,從容奏對。言詞溫雅清朗,即侍從近臣不諳文義者,經天語研究討論明晰,亦皆欣然,不自知其手舞足蹈也。】――《康熙起居注》

【皇太子洞徹書理,開卷即講,毫無遲疑,毫無遺漏。雖皓首窮經之士亦不能至此。此皆皇上豫教深宮,皇太子夙夜勤學,故如此融貫耳。】――《康熙起居注》

【在行宮御前,几案周環,皆列圖書。上或翻閱書史,或書大小字,或著文及作詩賦,常至夜分,為時甚久。皇太子在傍讀書,未嘗先寢。】――《康熙起居注》

【皇太子復坐,侍衛捧置紙筆於案。時盛夏初伏,溽暑炎熱。皇太子凝神端穆,冠服嚴整,儀度從容,伏案作書,持筆甚敬。】

【於時日已正中,甚暑。皇太子不揮扇,不解衣冠,端坐無惰容。】――《康熙起居注》

三、謙遜溫和

胤礽對老師十分尊重,謙虛求教,溫和體諒。

【皇太子令旨曰: “皇父慮予幼稚,未知勤學,日以為念,即一字一畫無不躬親詳視,勤加訓誨。予性不敏,於皇父睿旨雖未盡能領會,然何敢不殫心竭力從事於學?四書、《書經》、《易經》略能背讀。既恭聽皇父講解,今復舉行大典,設立講員,敢不佩服《易經》蒙卦之義。況爾等皆學問淵博,品行端方,可以倚任,所以皇父著爾等為予講官,此正予重道崇儒之日也。今特於爾等進講時,停其行禮侍立,賜坐進講,庶得從容討論,便於問難,可以講解多時。”

(湯斌,尹泰,郭棻等奏)臣等恭聽,不勝惶悚,遂呈奏曰:“臣等譾陋微末,學問粗疏,蒙皇太子勤學重道,孜孜不已,特加曠典,優待臣等,殊不克當。仍應行禮侍講,以抒微悃。”

未蒙皇太子俞允,復奉令旨,諄諭臣等曰: “予意已定,實出至誠,爾等其勿固辭。”恭請皇上敕諭,令照舊例進講。

久之,侍衛等進皇太子膳。皇太子令旨,命賜諸臣食。】――《康熙起居注》

這是說,胤礽出閣講書,感激諸位老師,謙虛地表示自己學業仍然不夠精深,真誠聘請諸位飽學之士充任講官。請老師們都坐下講課,以便多講一會。 諸臣都誠惶誠恐,奏請康熙請太子收回成命,但太子再次表示自己的誠意,希望不要推辭,最終康熙準允,命諸臣遵太子意,坐下講課。

康熙37年,太子接見大畫家王翬。。召見時,胤礽與他坐在一起吃飯,還送給他一支好筆,最後寫了“山水清暉”四大字贈於王翬。這使王翬深受感動,高掛家堂,來訪的客人都非常羨慕。

【皇太子曰:“聖人二字予何敢當?”】――《康熙起居注》四、恭順孝敬

胤礽對父親十分恭敬孝順,感情摯誠。

【爾如此孝順父親,諸事掛念在心,朕亦祝爾長壽無疆,子孫同爾一樣孝順,亦如此恭敬爾。】――《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

【皇太子允礽,累月以來晝夜在朕前守視湯藥,累月以來,朕因諸事憤鬱,心神耗損。允礽朝夕侍朕左右,憂形於色,藥餌必親、寢膳必視,惟誠惟謹,歷久不渝,令德益昭。】――《清實錄》

五、善於理政

【留皇太子辦理朝事,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清實錄》

【皇太子所問,甚周密而詳盡,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與朕心相同,朕不勝喜悅。且汝居京師,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閒。】――《康熙帝親征準噶爾期間給皇太子胤礽上諭選》

【胤礽居儲位,會聖祖親征準噶爾,胤礽奉命監國,以性仁弱故,為政務寬大。】――《清史紀事本末》

六、眾人稱讚

這麼好的孩子,大家自然是交口稱讚。

老師湯斌評價:

【皇太子聰明天亶,以致學問有成】

【皇太子乃天亶聰明,故當此髫年,學即大成。】

湯斌學問淵博,但教輔胤礽卻壓力很大,生怕自己教不好,耽誤了胤礽的學業。他幾次請辭太子講官,都被康熙駁回。胤礽卻認為自己不夠努力,得不到老師認可,就更加勤奮學習。

外國人對胤礽的評價也很高。

【這位現年23歲的皇太子和京師裡的同齡王侯一樣,長相清秀,身體健壯,在皇子中也是出類拔萃。皇太子的侍臣及朝廷大臣對他都評價甚高,人們深信他日後將像他的父皇那樣,成為歷代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洪若翰和劉應兩位神父抵達北京時,康熙皇帝正臥病在床,不能像往常那樣親自召見他們。皇太子聽說這兩位神父聰明練達,便召見了他們,並進行了親切的交談。 實際上,可以看出皇太子已經明曉天主教的主要教義,因此,和他的父皇康熙皇帝意見一致,他也認為儒教和天主教具有共通之處。】――(法)白晉《康熙大帝》

康熙本人對太子胤礽也是評價很好的。

【皇太子允礽,久踐青宮,夙標譽望,克殫誠孝,篤守恪恭。……累月以來,朕因諸事憤鬱,心神耗損。允礽朝夕侍朕左右,憂形於色,藥餌必親、寢膳必視,惟誠惟謹,歷久不渝,令德益昭……】

如此優秀的儲君,為什麼又被康熙兩廢兩立,最終放棄了呢?

難道太子胤礽做出什麼惡冠滿盈的事來了嗎?

也不是,胤礽最終被拋棄,問題不在他身上,真正的原因還是在康熙這裡。

一、胤礽的儲君身份

胤礽是清朝很小年齡就以儲君身份的第一人,也可以說是唯一一個。與前面的順治和後來的嘉慶都完全不同。

胤礽很早就被立為太子,有兩個壞處:

1.自然就成了眾矢之的。每個皇子都有的登監大寶的機會,被你一個人早早獨佔,大家心裡會高興嗎?

每個皇子都有自己的支持者,大多是些不受太子賞識和重視的人,當然不願意看著胤礽坐上皇位。那麼他們當然會儘量找到胤礽的缺點,並逐步放大,甚至無中生有,進行醜化。

三人成虎,眾口爍金。

過早的立儲,使胤礽在眾兄弟中始終處於被孤立的地位。

2.幼少立儲,不出意外,那就是未來的皇上啊。

即然是未來的皇上,那麼忠於胤礽就是忠於未來的皇帝,總有一些臣子提前留個好印象,以圖前程,自然就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勢力。而康熙又數次讓胤礽以儲君身份監國理政,那麼,站在胤礽這邊的人自然越來越多,當勢力達到一定的規模時候,康熙的皇權自然就受到挑戰。

四十年的太子,老不死的皇上,能不產生權力矛盾嗎?

二、康熙的過分溺愛

胤礽生而喪母,又是欽定儲君,少年聰穎,卻從來沒有獲得母受,對康熙十分依賴。康熙對他疼愛至極,滿腔父愛,漸成寵溺。

康熙遠征給太子寫信:

【關內氣候炎熱,能否完好送至或變味亦未可料。朕在外日久,甚為眷念,特意帶回,勿言不好】

內蒙一帶草原上野兔多而肥碩,康熙帝見到了一隻五斤多重的兔子。他特意問胤礽:

“京城之兔不知有如此重者乎?”

兒子回覆聞所未聞,康熙帝十分得意地斷言:

“皇太子一欠缺處,為未見如此豐滿之兔,內心頗覺遺憾。”

胤礽表示要出征與父皇匯合,見識一下肥兔。

康熙:【朕二十三歲時,豈知有如此豐盛之兔乎?何必著急?今噶爾丹事若竣,朕等何處不可行?勿氣惱著急,慢慢等待!何必著急。】

父子之情,溺愛滿滿。

康熙18年,京城發生地震。朝臣請求停止正在營造修建的宮殿,康熙命令,除了奉先殿和皇太子宮外,其餘皆停建。

康熙25年,康熙規定元旦、冬至、千秋三大節,大臣要對太子行兩跪六叩禮,同時下旨,太子的名字也要避諱。

朝鮮國王因在奏表內沒有避胤礽的名諱,遭到康熙嚴厲斥責和懲處。

過分寵溺,使胤礽逐步驕狂性躁。

有一次,胤礽因認為知府陳鵬年招待自己不周,勃然大怒,差點把陳鵬年殺掉。

胤礽性情暴躁,居然當著康熙的面毆打老師。有一次將老師徐元夢臭罵一頓之後推進河裡,然後又撈起來打。

在康熙面前尚且這樣,對其他人當然更無禮了。

皇帝與儲君、父親與兒子、兄弟之間,臣子之間,各種矛盾逐漸加深,激烈的衝突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初廢太子

胤礽“賦性奢侈”,康熙命太子的乳公凌普充任內務府總管大臣,以便太子取用物品。康熙外出,住的是棚屋陋室,而胤礽卻挑三揀四,還縱容屬下四處敲詐勒索。

康熙在宮中興起節約運動,自己和後宮的各方面都縮減節省,而太子卻依然故我,各項用度和儀呈比康熙還闊大。

康熙29年7月,康熙出兵寧夏時因生病,想念太子,於是諭旨皇太子並皇三子胤祉前來探望。胤礽卻“略無憂戚之意,見於詞色”,康熙認為此子不孝,非常不滿。

胤礽僭越違制,居然用起了皇帝才能用的東西,令康熙不能容忍。

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終於爆發。

康熙42年,胤礽的死黨索額圖以“妄行議論國事”的罪名,被康熙逮捕的,不久便死在牢裡。 索額圖死後,罪名由“妄行議論國事”,擴大為“密謀大事”。

康熙47年八月,康熙率眾皇子去行圍打獵,中途十八子胤祄生病,留在拜昂阿,康熙迴鑾去看視,太子胤礽伴同。康熙卻說,胤礽絲毫不關心弟弟的病,而且“每夜逼近布城(皇帝帳篷),裂縫竊視”。

康熙又說:“朕不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

九月,康熙在布爾哈蘇臺繼續“行圍”,太子胤礽與皇長子胤禔均在身邊。這月十六日,康熙召集諸王大臣,宣佈了胤礽的罪狀,邊哭邊說,說完自己就氣倒在地上,當場把胤礽廢去太子之位,並交給皇長子胤禔看管。

索額圖的兩個兒子格爾芬與阿爾吉善,和胤礽的兩個格蘇爾特(侍衛官)哈什太與薩爾邦阿。這四個人在太子被廢之時,一齊砍頭。把內務府總管凌普免職,抄家。

現在大家該明白了,胤礽初廢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了――皇權之爭。

廢而復立,立而復廢

皇三子胤祉參了大阿哥胤禔一本,說胤禔僱了一個喇嘛巴漢格隆,用邪術咒得胤礽發瘋,做出很多悖逆的事來。

胤礽也很“配合”,在父親病榻前衣不解帶地侍奉著,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痛改前非。康熙也終於釋懷,認為胤礽錯誤不斷,是因為大阿哥的詛咒所致。

康熙於是就圈禁了長子胤禔。

康熙58年,有人奏請復立胤礽。康熙指出,之前索額圖規定與自己幾乎等同的皇太子冠服、儀仗,超越禮制,才致二阿哥變壞。

康熙皇帝就開始替胤礽開脫罪責,賜死、貶斥、罷免了一批陷害胤礽的人,並對一些對皇位有企圖的皇子進行打壓。

康熙查出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黨羽相結,謀害胤礽”,一怒之下,將胤禩免職鎖拿,同時把曾經給胤禩相過面的術士張明德抓了起來,還把得罪過胤礽,阿附胤禩的鎮國公普奇也一併交議政王大臣審理。 審理以後,胤禩被革去見勒爵位,成為“閒散宗室”,張明德被凌遲處死,普奇被革去公爵。

康熙強調說太子居住過的宮殿風水不好,大概從那時起太子就被鬼附身了。

康熙48年三月,康熙重新立胤礽為太子。

但在康熙51年九月,康熙卻又把胤礽廢了。這一次的罪名,是胤礽替步軍統領託合齊等幾個獲罪的貪官潛通消息。

康熙將胤礽禁錮在鹹安宮,但不許出去,也不許與人交往。

【胤礽儀表、學問、才技俱有可觀,而行為乖謬,不仁不孝,非狂易而何。】

說胤礽是瘋了。但實際上呢?

【凡人幼時猶可教訓,及長而誘於黨類,便各有所為,不復能拘制矣。】

仍然是因為胤礽結連黨羽,有圖謀之心。

其實,從《清史稿》,《清史紀事本末》等各種史料中,並未有多少胤礽有太糟糕的記錄。

《紀事本末》中形容胤礽“性仁弱,無矯飾”,“為政務寬大”,故不為康熙所喜。

所以說,胤礽並非是因為“無能”才被廢黜。

《清史稿》記述:“有為蜚語聞上者,謂太子暱比匪人,素行遂變”。

當我們再看看兩廢兩立之間,倒下去的各色人等,其實並不難發現,真實的原因仍然是皇權之爭導致了父子反目,一切都是為了那張龍椅。

無情最是帝王家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