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武夷】中國紀檢監察報等:武夷山一線督查護航脫貧攻堅

3月19日,中國紀檢監察報、東南網等報道了武夷山一線監督助力脫貧攻堅的經驗做法。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登圖片新聞,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刊登圖文《武夷山:一線督查護航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第一線 | 接力幫扶不掉棒》,福建紀檢監察官方微信公眾號《我們紀檢監察人:防控不鬆懈,脫貧攻堅在心頭》、東南網刊登《福建武夷山:共建共推春耕備耕工作》。現將部分報道截圖及《決戰決勝第一線 | 接力幫扶不掉棒》原文轉載如下:


武夷山:一線督查護航脫貧攻堅

【媒體看武夷】中國紀檢監察報等:武夷山一線督查護航脫貧攻堅

【媒體看武夷】中國紀檢監察報等:武夷山一線督查護航脫貧攻堅



福建省武夷山市紀委監委聚焦脫貧攻堅實效,聯合財政、農業等部門組成10個督查組,進村入戶、深入產業幫扶項目一線開展專項督查,收集扶貧領域優親厚友、擠佔挪用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線索。圖為近日,該市紀委監委第二督查組在嵐谷鄉橫墩村白鵝養殖扶貧基地走訪,瞭解扶貧惠民資金落實情況。攝影/黃亨營(武夷山市紀委監委幹部)
決戰決勝第一線 接力幫扶不掉棒
3月8日,天氣晴朗,碧空如洗。一早,福建省武夷山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劉鑫將一桶油、幾袋米放入車的後備箱,準備出門串“親戚”。這位“親戚”就是他結對幫扶的嵐谷鄉稍屯村貧困戶王培仁。
“小劉,又來看我們啊,快進來快進來。”剛從田裡回來的王培仁夫妻倆遠遠看見劉鑫就熱情地招呼著。
“本來今天劉姐也要來的,家裡臨時有事走不開。最近怎麼樣啊?”
“都挺好的呢,今年又多種了幾畦地,除了自己吃,多的還可以賣賣菜。多虧有你們姐弟倆,啥政策都幫我們爭取,現在我們的日子好過多了。”王培仁感激地說。


劉鑫說的劉姐是武夷山市紀委監委退休幹部劉慧璇,她是王培仁原先的幫扶幹部。
時間退回到一年前。
一天,劉慧璇找到劉鑫,憂心忡忡地說:“小劉啊,我馬上就要退休了,但有個事一直放心不下,我結對幫扶的那戶貧困戶需要有人接手。我向組織彙報後,組織安排你來繼續對接。他年紀大了又患有精神疾病,時好時壞。”
“劉姐,您放心,我會盡全力照顧好他的。”劉鑫拍了拍胸脯答應到。
劉慧璇還是有些不放心,把低保金、養老金、殘疾補助金、全年小額貸款分紅等相關政策情況詳細的介紹了一遍,才把王培仁的相關材料交給劉鑫。就這樣小劉接過了劉姐手裡的“接力棒”。
陽光曬進老屋,劉鑫和王培仁夫妻熱絡地聊著。“王叔,困難都過去了,今後的福利和政策會越來越好。您今年有什麼計劃呀?”
“如果有條件的話我想搞點養殖,然後打點零工。這樣一來,加上補助金一個月保底收入兩三千塊錢不成問題。”王培仁跟劉鑫嘮起今年的打算,話語中透露著喜悅之情。
別看現在劉鑫和王培仁一家交流的毫無障礙,提起第一次與他們見面,劉鑫直說:“尷尬啊尷尬。”原來,劉鑫不是本地人,聽不懂更不會說本地話。

去年年初,第一次到王培仁家裡詢問政策落實情況時,兩位老人只會說本地話,劉鑫瞪直了雙眼,努力想聽明白,無奈腦子裡飛起一堆問號,最終還是求助身邊的村幹部做翻譯。這一幕在他心中揮之不去。“貧困戶說的話,我都聽不懂,怎麼做好幫扶?總不能每次都把村幹部叫上做翻譯吧?語言交流障礙必須先解決。”劉鑫暗下決心。
於是,劉鑫給劉慧璇打了個電話,想找她“補習”,請她教本地話。工作之餘,姐弟兩開始了高強度的訓練,從“吃飯”“睡覺”之類的常用語學起,漸漸地劉鑫培養出了“武夷山語感”,一段時間下來,竟能用本地話做基本的交流了。
之後,劉鑫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幫扶工作,像走親戚一樣,經常到王培仁家走訪看望,定期電話慰問,瞭解一家人生產生活情況。
看著王培仁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劉鑫打心底裡替他們高興。“在脫貧摘帽進入衝刺倒計時的緊要關頭,希望脫貧攻堅的‘接力棒’傳到我的手上,也能不辱使命,在脫貧攻堅的‘賽道’上繼續跑出好的成績。”劉鑫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