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程序員“996”與高薪真實的現狀

前言:隨著互聯網迅猛發展,軟件開發人才數量逐年增長,“程序員”的高薪吸引眾多學子的前赴後繼,熟不知,高薪背後那沒日沒夜的“996”工作制和敏捷開發的高壓式工作模式,已經讓高薪變成了“高辛”。

文 | 極客宇文氏

1

996工作制的來臨是軟件發展的必然產物?

不知什麼時候,“996”工作制成為了互聯網公司正常不過的事情,阿里巴巴,字節跳動,華為等優秀的互聯網公司,紛紛使用這種工作制度,最終的結果是,其他中小企業紛紛效仿,導致現在有比較尷尬的局面就是,一些小公司給不起BAT的高薪,卻要求加相同強度的班。

不得不承認,中國軟件的發展起初時間確實會比歐美以及日本印度這些早早開啟軟件開發的國家晚一些,不過BAT的崛起也是帶給中國互聯網的春天,但是中國互聯網在通過“996”的方式去追逐那晚上的幾年是否有效果呢?實際上並沒有顯著效果,國內太多互聯網公司的加班是建立在壓縮薪資與工作時間的比例進行的,其目的是推動項目進度,將利潤從程序員的工作時間上榨取出來。

從Java技術棧來看,Java領域的軟件發展在國內是相當龐大的,但是大部分還是停留在使用國外的開源技術,基本上百分之90的Web項目都還停留在Spring全家桶,沒有國內自研技術棧的影子。唯一相對有自研技術的阿里巴巴,開源出Dubbo,RocketMq等還算在國內用戶量比較大的技術,但是比較尷尬的是阿里巴巴是商業公司,終究不會為了技術而研究技術,如今的Dubbo社區已經活躍度大幅降低,這意味著Dubbo的出現只是為了解決短暫的分佈式需求,當Spring Cloud出現的時候,大家逐漸放棄了Dubbo,放棄了自研框架。很現實,Dubbo的出現成就了阿里部分高P(阿里職級按P劃分)技術人,阿里的文化也就造成了Dubbo可能只是一個可以使創作團隊獲得高績效的過客。

由此看來,“996”帶來的更多是資本市場的節奏,沒有帶來技術領域上升臺階。“996”工作制可以是必然產物,但看起來更像是資本市場的工具。


深度解讀程序員“996”與高薪真實的現狀

2

帶著高薪的程序員有多“高辛”?

沒有做過程序員,沒有體驗過那種偶爾通宵加班,平日朝九晚九,被逼著寫進度日報週報,24小時要小心翼翼保證待命的工作節奏。

程序員是辛苦的,除了程序員自己知道,那些催促的領導也是心知肚明的。前日一個項目經理在和剛休完陪產假的程序員聊日常,我向那位資深程序員打趣道讓自己兒子去做程序員吧,那位程序員一臉凝重的搖了搖頭。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項目經理,平日裡喜歡催促程序員,生怕程序員同事有一點空閒時間,她對於這個問題的態度是,馬上斬釘截鐵得說,“我絕不會讓他(她兒子)去當程序員”。至於她怎麼果決的原因,各位讀者細品。

程序員“辛苦”在什麼地方?其實不是在於敲代碼,程序員大部分都熱衷於敲代碼,敲代碼可以讓自己專注進頭腦裡。程序員最辛苦的地方在於,每一條需求給你個截止時間(業內喜歡叫“deadline”),但是呢傳遞需求的產品經理們不能保證這個需求中間是否會發生變化,一但中間發生在改變,截止時間經常不會退後,你本來看起來寬裕的開發排期,變得那麼不堪一擊,是的時間不夠用了,你得加班完成,如果加班完成不了?通宵完成,通宵完成不了?週末完成。這也是程序員和產品經理永遠解決不完的“愛恨情仇”。


深度解讀程序員“996”與高薪真實的現狀

3

高薪的性價比並不“高"

在一二線城市,程序員平均都會有月薪過萬的水平,看上去但是會比普通其他行業多上一截,可是你仔細去計算,別人朝九晚五的公務員,月薪5千,公積金按最高檔繳納,你朝九晚九(“晚九”可能都是奢侈)並且週六加班的程序員,月薪一萬,公積金按私企水平,用年收入對工作時長做一個除法。你會發現其實程序員的時薪並不高。

更可怕的是,程序員在健康上在生活上,要損失很多。你調侃的程序員禿頂的背後,是多少日夜加班造成的。程序員遠在他鄉不能陪伴父母妻兒,孤獨冰冷的深夜一個人下班,為了那看似豐厚的薪酬,忍住了艱辛的眼淚。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麼高工資怎麼可能白拿?但是不是每一個公司都是這種局面,不看BAT,看看那些在國內有分部的外企,簡直是程序員的天堂,外企大多嚴格遵紀守法,朝九晚五,薪資不低。是的,朝九晚五是程序員的一種”奢侈“,因此大齡的程序員最終會嚮往那些外企抑或是國企,但是你要知道,這種局面並不是程序員自己希望的。


深度解讀程序員“996”與高薪真實的現狀


這種”996“下高薪的局面,我想不是程序員可以改變的,更多的是資本的原罪吧。

(本文由頭條號“極客宇文氏”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更多原創科技獨到請見解關注“極客宇文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