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跟你想的不一樣

李鵬舉一行代碼也沒寫過,但是論起對程序員的瞭解程度,可能連程序員自己都比不上他。

李鵬舉是一名獵頭,專“挖”互聯網技術方面的獵頭。入行這麼多年,發生在他與程序員之間的故事,精彩紛呈,“有一個程序員,母親在老家犯了心臟病,都是我給送去的醫院。”

“我是想掙這份錢,但也是真心幫人家。沒有認真負責的態度,沒有跟程序員做朋友的真心,我憑什麼掙這份錢。”

在李鵬舉眼中,程序員確實跟大家想的不大一樣。

週五下午,時間剛過四點,李鵬舉就準備下班了。今天家裡要來幾個重要的客人,他得好好準備一下。說是客人,其實都是朋友,是“我從北京挖回大連的程序員”。年紀相仿,聊的投機,慢慢就成了朋友。”

人生關懷專家

前幾年的一個春節,有一個維護了很久的候選人從北京回來大連老家。“聊了挺長時間但一直沒見過面。想跟人家把關係拉近一些,我就主動提出來去接站。可能是聊的確實不錯,他就同意了。”

李鵬舉早早就去了火車站,“那種心情就像網戀奔現,也激動也緊張。”

“畢竟只是網上聊的好,不知道線下是不是也能聊的來。”結果證明鵬舉多慮了,兩個人不僅聊的不錯,候選人還給他帶了不少公司的手辦周邊,“從那之後,每年我家門上貼的對聯都是他給我帶回來的。”

“其實跟程序員聊天並不難。你這邊說一長串,那邊回覆一個嗯的真的非常少。這麼說吧,程序員們不僅沒那麼內向,相反有的時候還特別愛聊特別能聊,不分時間地點的聊。”

最近倆月,李鵬舉每個禮拜都能在半夜收到同一個程序員候選人的微信。

這位候選人在大廠核心部門工作,趕上忙的時候,連續一兩個月都是半夜回家。

“聊的也就是同事甩鍋、搶功、加班之類的事。雖然是半夜,但作為獵頭,我得陪他聊啊,這是工作。不過越聊我就越能理解他的處境,沒成家,在北京租房住,半夜下班了,想把一天的苦水跟別人說說,打開微信,來回滑,他能跟誰說。爸媽不能說,不熟的朋友不能說,太熟的朋友也不行,還沒有對象,只有我這個沒見過面還總是聊工作的獵頭最合適。”

做獵頭,李鵬舉生生把自己做成了人生關懷專家。

“仔細想想,半夜只能找我這個獵頭聊人生,他真的太難了。”

“按理說,既然被加班折磨的不輕,那跳槽的時候就該選一份不加班的工作吧,結果還真不是。我的不少候選人,往往是從一個加班多的地方,跳槽到一個加班更多的地方,原因很簡單,薪資高。”

有一個候選人,從大廠跳槽去了一家做自動駕駛的創業公司,每天忙的直罵街,但他跟李鵬舉說,如果再選一次,可能他還會選擇跳槽到這家公司。“程序員自己心裡有一個評價,程序員可能是一碗青春飯,趁著能掙錢的時候,趕緊掙錢。”

脈脈《程序員真相大調研2019》的數據也印證了李鵬舉的說法,只有26.1%的受訪程序員表示,願意一直做技術崗位到退休。

程序員,跟你想的不一樣

與候選人溝通得越多,李鵬舉就越能發現,除了工作繁重,程序員這份工作另一個殘酷的地方是,高速迭代。

技術開發是一個不斷成長高速迭代的行業,需要程序員不斷學習,跟著時代發展,“今天用的語言、結構,明天可能就過時了,這樣的壓力太大了。”

技術更新快就不能保持學習嗎?很難,因為沒那麼多時間,尤其人到中年。

工作需要時間,學習需要時間,一旦成家立業,家庭也需要時間,三方不斷壓榨程序員的時間,當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學習常常是第一個被放棄的。

“這邊是工作的deadline要到了,那邊是家裡孩子或者老人有事了,你還有精力學習?”李鵬舉說,也有程序員跟他說過“寫代碼其實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整塊的時間,一會被這件事打斷,一會被那件事打斷,不僅效率低,寫的也不好。但成年人的時間,哪有自己說了算的,領導讓你去開個會,妻子讓你幫孩子報個班,哪個都得罪不起。”

脈脈在《程序員真相大調研2019》中,請受訪的程序員對生活壓力進行自我評分(1-10分,10分為壓力最大),結果顯示壓力值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顯著增加,初入時程序員們的壓力值為6.42,隨後一路攀升,進入職場10年後,程序員們的平均壓力值超過了7。

當工作、家庭,以及被時代淘汰的壓力同時襲來,焦慮和中年危機似乎不可避免。

年輕時逃過的課,變成躲不開的債

當程序員們試圖向上生長,突破職業瓶頸時。那些制約他們的,不僅僅是技術能力。

根據脈脈《程序員真相大調查2019》的調研數據,在專業技術之外,程序員最想學習的是人際溝通和經濟管理知識。

程序員,跟你想的不一樣

單輝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國際雲計算巨頭在國內的合作伙伴,他是技術出身,現在負責平臺運營和產品開發的管理工作。在他看來,有技術基礎,同時具有商業和業務視角,能夠將技術與業務結合起來的程序員,才能獲得不一樣的發展。

“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比如輪崗、項目合作等,增加自己的商業、業務、客戶等多視角。”單輝認為,“路能越走越寬的技術人員,總是能夠主動拓寬視野,學習各種知識。但大多數人的知識結構和學習習慣,在大學就已經定型,個人突破需要足夠強的心理動機和持久力。”

單輝很是認同,放大視角來看,需要回到如何改變專業或是說職業教育的知識結構開始。比如厚基礎的通識教育對於職業成長的意義,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後逐漸顯現出來。

那些在年輕時逃過的“課”,可能都會成為人生的債。

公司內,雙通道是正解嗎?

程序員的焦慮,絕不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是程序員所在公司要面臨的嚴峻問題。

在公司內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大公司都設置有“雙通道”制度,即專注於技術與專業的人才,可以循技術專家路徑晉升,而有志從事管理的人才,則可以從管理通道上升。

雙通道的設置,意在幫助人才在管理之外開闢出一條專門針對技術人員的晉升路徑,使得技術型人才更安心的通過提升專業能力的方式,為組織提供貢獻。

但在實際執行中,雙通道職業階梯卻難以盡如人意。在李鵬舉溝通過的技術領域候選人中,不論最開始選擇的是什麼,大多數人最終都將選擇走上管理道路。“始終走技術專家路線,我只見過一個,交大少年班畢業,進入某大廠後一直寫代碼,技術非常高,在公司裡被當做寶一樣貢起來。這條路只適合那些真正痴迷代碼的人,而這樣的人太少了。大多數人工作幾年後升為技術管理經理,少寫點代碼多做點計劃。”

在脈脈上,相關的話題討論也不少:

“國內管理更好一點,也看公司技術話語權,技術話語權高的可以走技術路線。”

“管理線天花板更高,但是更不安全。”

也有一位大廠經理直言,“其實就是管理崗位不多,用專家通道釋放一些管理上需要晉升的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MBA中心主任周禹教授對脈脈說,出現這樣現象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在一些中國企業中,企業實體資源的決策權實際上會向管理傾斜,造成專家的資源調動權缺失感。

周禹教授將雙通道職業階梯分為了初中高級三個版本。現階段,中國大部分企業只能做到1.0版本,也就是職級對等;部分頭部企業可以做到2.0版本,即待遇對等,甚至在一些技術高度密集的企業,專家比管理的薪資還要更高;但3.0版本,也就是權利對等,還鮮有企業能做到,專業領域的技術決策權、資源決策權和人才決策權並不在專家手中。

“雖然現階段,中國企業一直在講授權,其實更多的是經營管理授權,技術決策授權做的還相對不足。”周禹說。

想通過雙通道職業階梯,幫助程序員解決職業難題,還需要企業在制度上做更多的事情。

跳出來,求出路

跳出企業內部晉升這條路,程序員們還有哪幾條路可選?

轉向服務體系,將專業知識轉場應用。陳瑞在國內一家著名電信設備廠商工作,他身邊的同事,到了中年之後,許多研發人員就會進入服務體系,即從事專業服務、培訓、諮詢等相關工作,還有的會轉換去做HR,或是成為業務部門的HRBP。

釋放自己的價值,去中小企業和創業公司,去國企,去正在擁抱“互聯網+”的傳統企業。一方面,工作壓力相比互聯網公司要小很多。另一方面,這些企業也並不要求技術水平非常頂尖,到了那裡,馬上變成香餑餑,何樂而不為。當然,技術能否再上一層樓,就成為了問號。

轉型銷售,做銷售中最懂技術的,最技術中最能賣貨的。前文提到的單輝說,客戶對於這樣的銷售,更是視為專家來溝通,的確會高看一眼。“資源型銷售有資源有關係,關係可以更快的敲開客戶的門;而技術出身的銷售既能理解客戶業務,又能實際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更容易成單。當然,相互配合,效果更好“。

轉型獵頭,你的同事就是你的寶貝。轉型做獵頭的不多,但做出名堂的不少。李鵬舉說,業內頗有幾個名氣挺大的老大哥,原來做過十幾年程序員,在理解用人公司的需求,以及評估候選人的水平的時候,他們非常有優勢。“做程序員的時候,他們同事,認識的人脈,都是寶貴的財富,只要稍微能說會道,轉型做獵頭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一個知名度頗高的相親角,北京的天壇、玉淵潭,上海的人民公園,杭州的萬松嶺,在大連,這個地方是勞動公園。前一段時間,一位程序員朋友被家裡逼得太緊,沒辦法,只好約上李鵬舉陪他一起去勞動公園走一遭。

“一般這裡都是大爺大媽比較多,年輕人少。我倆一到,就有不少大爺大媽圍上來問,一下午,我這個程序員朋友的微信幾乎加爆了。”

“那天勞動公園的大爺大媽,飯都不做了跟他在這嘮,你說有多稀罕他這個程序員。”

你看,程序員還挺受歡迎的。


為什麼你眼中的謝頂格子衫雙肩包,在大爺大媽這卻成了爭搶的寶?有沒有那麼一個瞬間突然自我懷疑,自己認識的根本不是“真正的程序員”?

來,我們為你精心準備了一個大彩蛋,點擊瞭解更多,參與挑戰!

程序員,跟你想的不一樣

最後再假正經一把。

我們常問的是:都問35歲的程序員哪去了?那35歲的運營,35歲的產品,35歲的行政,35歲的市場,他們都去哪了?以及35歲的你,將何去何從?

程序員們面對的,工作壓力大,技術迭代快,工作生活平衡難,職業發展道路不明確等等問題,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或早或晚都要面對的。

站在1024這個節點,我們觀察程序員,其實又何嘗不是在觀察自己。

修煉,成長,轉場,跨界,那些程序員們對生活的反擊,也可以給每個職場人啟發。

面對這些問題,你有答案了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