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梅为什么被比喻为“岁寒三友”?

天香云外飘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传统文化由百花齐放,到以儒家思想为主,虽然倡导谦恭礼让,但不畏逆境,勇于向上的精神却深深的溶于血液之中。这一点像极了“松、竹、梅”顶风傲雪的特质,而被历代文人所推崇。

古有“松竹悔,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说,元·白朴在《朝中措》中有云:“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这里的“玉梨花”是暗指梅花的白像美玉做的梨花,花朵鲜艳更胜过红色和白色的山茶花。可见古人对它的的喜爱和赞美。

而松,四季常青,经严冬而不谢;竹,土内有节,到凌云仍虚心;梅,凌霜傲雪,凝清香而迎春。三者有一共同点,皆在万物萧条的隆冬,迎风斗雪,象征着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清朝吴庄在《吴鰥放言》里有则以物喻人的小故事,说松、竹、梅一向称做“三友”,有人想挑拔它们的关系,就对松、梅说竹的坏话:“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就是说竹子腹内空空,怎么能和你们做朋友呢?松竹恼怒的说:“惟空空,故能为吾友,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也。”就是因为腹内空空,所以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你们所说的其中空洞无物,其实其中何止容纳下你们几百个人啊。松、梅不仅没听那人的谗言,还赞扬了竹内心的宽广与谦虚的品格。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人如果能像松和梅那样不信馋言,做为朋友能了解彼此的秉性,相信朋友的品格,尊重并欣赏彼此的优点,友情才能像陈年老酒,久而弥香。那么,小人看到他的谗言不会有任何效果,那他还会做无益的挑拔吗?

所以,松的大雪压顶腰不弯的精神;竹的高风亮节,清雅而虚心的品质;梅的剪雪载冰,一身傲骨的特质;还有它们共同的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严冬,迎风而立,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傲骨,何尝不是我们现代人所要借鉴和学习的呢?


118黑幽灵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岁寒三友”的由来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黄州即今湖北黄冈.苏轼初到黄州时,心情很苦闷.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





天睛970


松、竹、梅为什么被比喻为“岁寒三友”?这要从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事讲起。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〇七九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精卫填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

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n yǒu):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Jason688


松四季常青,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 ”。古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说。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天寒地冻,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未出土前便有节,待到凌云仍虚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处: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

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宋·林景熙《五云梅舍记》


吴声吾熹


一,松、竹、梅被比喻为“岁寒三友”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独此一家,不开分店:

中国人的审美跟中国哲学有很大关系,天人合一直接影响了审美情趣,这一点跟西方美学脱胎于哲学异曲同工。

西方的审美偏向人的意识,中国人的审美偏向于自然,所以西方形成意识形态说,中国文化形成比德说,譬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夫君子者,其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老子的“上善若水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斯言“。也就是说,从春秋战国那时起,中国人的审美就跟大自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道德品质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情同手足,说得直接点,大自然就是美的母亲,道德是美的兄弟姐妹,再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大自然你是谁?没有道德你臭美啥?

饶了一圈回来,松、竹、梅被喻为”岁寒三友“是中国人的特有审美情趣,如孔子所说,”岁寒,而知松柏后凋也。”梅花迎风傲雪,冬天开放,香自苦寒,它们三都有君子一样不惧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品质,就像三个志趣相投的老朋友。

二、”岁寒三友“来自何处:

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三个老朋友很多人都喜欢,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人墨客,但它们来自何处呢?

1.宋·林景熙《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

2.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凋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三、“岁寒三友”被大文豪苏轼请进家门: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书、画、文章“四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文豪,被贬谪黄州之后,清贫一身,但即使“飘渺孤鸿影子,寂寞沙洲冷”,也“捡尽寒枝不肯栖”,在朋友帮助下建“雪堂",带领全家开荒种菜,种松树、梅花,竹子,还墙壁上画松。竹,梅,以此坚韧不拔,志行高洁的的品格,过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日子。后来朋友徐君猷来看他,看到屋里屋外的情景之后,觉得太单调、冷清,苏轼却大笑着说:”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已风泉为乐,松竹梅为友。

四、”岁寒三友“自画像:

这三个老朋友各自都有自己的品性,我用三首诗词(我很喜欢)来给它们作“自画像”: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松、竹、梅被喻为“岁寒三友”是中国文化使然,是中国的文人与知识分子的情趣使然,是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使然。


一剑刺破孤独


松“四季常青”;梅“傲雪挺立”;竹“宁折不屈”.南宋时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图称为“岁寒三友图”.冬季是万木皆凋落时节,而松、竹、梅在严冬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因此比喻友情长存的意思.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门洞.“岁寒三友”缘起苏东坡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然而,它们究竟源于何处,具有甚么样的意指却很少有人知道.原来,岁寒三友还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


任京阳


大家所说的“岁寒三友”,其实就是松树、翠竹、梅花 ,简单解释下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

  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

  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其他解释]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90后新撕基


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n yǒu):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

为什么要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

《论 语.子罕》中记载了孔子说的一句名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就是说在恶劣环境下,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就像松柏般,在寒冬中依然屹立不摇。所以四季常青且坚毅耐寒的苍松绿柏,由此奠定了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地位,苍松则被列为岁寒三友之首。故一个真诚的君子,他的品德就当正直如松。

除此之外,“岁寒三友”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

传说,是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关。

据传北宋神宗时,苏轼仕途不如意,被贬至黄州苏轼自己开垦了一大片荒地。苏轼栽种稻、麦、桑等农作物,又在田边筑起一栋小屋,取名为“雪堂”。他在雪堂的四面墙上画满雪花,还在院子里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

有一天,黄州知州徐君猷特地到雪堂来探望苏轼。他一见雪堂周遭荒凉寂寥,就打趣的问他日常起居,满眼所见都是白雪,又人迹罕至,不会太冷清、寂寞吗?没想到,苏东坡指着院内枝叶扶疏的花木,开朗的笑说:“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于是,后人便把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取其坚贞高洁的品格节操,并将其视为生命力旺盛、源源不绝的吉祥象征 。





耳根不净


“大爷,楼上是马冬梅家吗?”

“马冬什么?”

“马冬梅啊。”

“什么冬梅?”

“马冬梅啊。”

“马什么梅?”

“大爷,您凉快吧!”

“好嘞!”


松竹梅,让想到了马冬梅,

原因: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

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n yǒu):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松竹梅岁寒三友的典故: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

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回答到此圆满结束,喜欢的麻烦点个赞,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