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01

2019年下半年,张若昀、陈道明主演的《庆余年》席卷了全国。这部剧被称为当时的“神剧”,在各大网站上收视率都稳居前列,一度获得好评。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近日,《庆余年》登陆了香港最出名的电视台TVB,但是收视率却让人大跌眼镜。在香港和澳门的收视率分别为26.2和17.8,与同期的电视相比排名垫底,曾经的收视率第一,如今却垫底,不得不让人思考啊!虽然“水土不服”、“旧剧”可能占据一部分原因,但是也从侧面揭露了一个问题:以剧情去征服观众的“快餐剧”是没有生命力的。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什么是快餐剧?在小编的眼中就是演员仅仅是一个搬运工,只是将剧情给描述出来,而没有将剧中人给刻画出来。这样的电视剧,我们只想着快速追“剧情”,而不是欣赏演员们的表演,看一遍后再也不想看第二遍。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说的是现在的演员拍摄条件太好了。有时候在一个地方就能够将整部电视剧拍摄完毕,甚至在一个房间内都可以完成很多镜头,其余的就交给“后期特效”的师父了。简单的一句话,即使是一支小鸡,也能制作出凤凰的感觉。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该抠图的抠图,该修饰的修饰,画面看上去很美,但是人人都知道这是假的,完全没有那种环境“既视感”。

02

86版《西游记》为何那么那么经典?记得以前每个暑假、寒假都会重复播放、百看不厌。因为演员们能用心、剧组们能吃苦,据说当时六小龄童为了将演好孙悟空这一角色,与真猴子生活在一起很长时间,为的就是要了解猴子的习性。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这几张是86版《西游记》的老照片,从镜头上来看应该是“通天河”那一战。那时候的特效条件跟不上,演员们只能够亲自下水,就连道具都是制作的简易梯子。这是马德华拍摄的一幕“树上睡觉”,下面只有一层布来保障他的安全。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道具简陋就不多说了,生活条件也非常的辛苦。那个时候剧组不仅钱不多,物资也非常的紧缺,只有一部大巴车代步。车是破旧的、车窗、车门都是烂的,在那个寒冷的地区冻得直打哆嗦,即使如此车还经常的抛锚。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那个时候更没有什么“大牌”、“天价片酬”,主演、导演与配角、群演吃同样的饭。你知道六小龄童拍摄一集《西游记》多少钱吗?仅仅只有70块钱,虽然当时的钱价值高,但是也远远不及现在动辄就是上千万的片酬。

03

《盲井》这部影视剧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是王宝强从“群演”转变为“主演”的第一部戏。原本《盲井》这部戏的主演并非王宝强,当时的宝强只是1000多个群演中的一员,而且是非常普通的一人。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可是,《盲井》的拍摄条件太艰苦了,拍摄的“主片场”是在煤矿区中。导演李杨又致力于追求真实性,要求演员们必须在矿区中呆上十几个小时。更吓人的是,某一天矿区突然坍塌了,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出了这件事情后,有名的演员都跑了,李杨没有办法才从1000人中选出了王宝强。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盲井》这部剧本描述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塑造的形象,一针见血、给人一种震撼。此后,王宝强凭借这部出名了,《天下无贼》中的傻根让他彻底走红。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现在,回看以前的老剧,虽然画面感、清晰度、人物颜值都不怎么样,但是却越看越有味,有一种触动内心深处的感觉。很小的一个故事,很小的一个剧情,但是演出的效果却让人难忘。

04

《跑男》的颜值担当Angelababy曾自曝自己片酬8000万,还声称自己就值那么多钱,那是自己努力付出的结果。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建党伟业》中“哭都哭不出来”,最后还是以大半瓶眼药水做的假象。当时,刘德华就在一旁,看的是目瞪口呆。《孤芳不自赏》中的“抠图君”、“替身君”,拿着上千万的片酬却不出力。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对于,演员“拿钱不出力”、“难伺候”的问题,金星曾经大肆吐槽过。她举过一个例子,她认识一个演员,某一次在大西北拍戏,本身物资就缺乏,但是她出门还需要有人打伞、扇扇子。24小时都要有热水洗澡,水还必须要求是国外进口的水,因为当地的水太浑浊了。

05

从上面可知,80年代、90年代的演员都是以“演员为职业”,为了“拍戏而拍戏”,所以才能够拍摄出那么多百看不厌的经典。

而现在的很多演员,却是认为“演员高人一等”,别人看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影视本身”。用金星的一句话来说:都是惯得!

《庆余年》TVB收视扑街!这或许就是内地影视剧的“悲哀”!


《庆余年》的失利告诉了我们,短期的“高收视率”只是这个剧本好,观众“过瘾”后它就是个垃圾。《西游记》的经典告诉我们,长期的“口碑不衰”才是好影视,一如既往的受人欢迎。而决定这一切的不是“剧本本身”,而是演员们的“敬业”。

对于《庆余年》TVB的失利,你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