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天”:野菜味美情味濃

有“嚼之聲動十里人”之稱的汪曾祺先生有一篇《春天是吃野菜的季節》,寫出了“舌尖上的春天”,比起楊柳風暖、桃花灼灼、春雨如酒……可觀可感的春天,嘗上一口似乎來得更真切。

對於春天的味道,我是熟悉的,山裡長大的孩子誰沒吃過野菜呢。最近,山東的一位老師在朋友圈裡發了一張野菜野草圖,讓大家有獎競猜。外鄉人大都能猜對三、四個,對於我來說就像嗅到、嚐到了它們的味道那樣親切。

“舌尖上的春天”:野菜味美情味濃

看到這張圖,你能猜出幾種呢?依次為青蒿、紫花地丁草、白蒿、黎黎嘴、一棵湊熱鬧的老杏樹開花了、媽媽嘴、蒲公英、車前子、大苦菜。看著它們,我也不由得想像大師一樣感嘆:喔,我的家鄉的野菜!野菜味美情味濃……

“舌尖上的春天”:野菜味美情味濃

薺菜

春耕二月,大人們掄起打磨得鋥亮的钁頭在地裡刨地翻土,他們計劃著每片田播撒什麼種子。但孩子們心思不在種地上,他們在等一場春雨,因為雨後在田間、地頭,薺菜就不約而同地生長起來了,嫩綠的葉子彷彿伸手一觸,便會有新鮮的味道被盈盈一握。

“舌尖上的春天”:野菜味美情味濃

我和夥伴們挎著荊條編的小籃筐,一路上蹦跳著,籃筐裡的挖菜刀也咣噹作響,歡快不亞於出籠的鳥兒,嘴巴不停地說笑,可到了有薺菜的田地,我們就安靜下來,分散開來,你一畦我一壟,大家忙活著,誰也不跟誰搭腔,彷彿一說話,就會少挖一棵薺菜似的。大紅大紫的薄棉襖攢動在滿綠的鄉野裡,遠望時,那是早春的第一抹流動的風景。

母親說,趕緊挖吧,這薺菜不幾日就老了。老了的薺菜開出一串串白花花,結出心形的果莢,那時咬動咬不動了。薺菜不管怎麼吃,都是鮮美的。那時在鄉村,多是和豆腐一起剁碎,攪成餡子。手巧的母親將餡子夾在剛攤好的煎餅裡,重新烙一烙,烙成金黃的菜煎餅,酥酥的煎餅裹著濃香的餡兒,咬上一口有癮,得再咬上一口。薺菜雞蛋餅也是很好吃的一道菜,黃黃綠綠的,就像一盤秀色可餐的春天。

黎黎嘴

“二月二黎黎嘴出了世,三月三黎黎嘴黃了山。黎黎嘴開黃花,閨女吃了長呲牙,小廝吃了長疙瘩。”

關於黎黎嘴的童謠在家鄉已經傳唱了很多年,我和小夥伴們二三月裡就是哼著童謠去山野裡找黎黎嘴吃的,沒有誰害怕長呲牙,也沒有誰害怕長疙瘩,因為嚼著黎黎嘴的時候,它的清香味已經讓這些童謠都拋在腦後了。

“舌尖上的春天”:野菜味美情味濃

黎黎嘴的葉子是深綠色的,扁扁的卻不平整,邊緣像是被燙過一樣蜷曲著,皺巴巴的,根部蔥白蔥白的,開的黃花類似蒲公英,但又沒有蒲公英那般的燦黃。在初春的山坡上,黎黎嘴雖然經常掩映在一堆枯草裡,但是因為花葉的特點是很容易被尋到的。黎黎嘴蔥白的根莖和花骨朵我們常常生吃,連土都不撣一下,它的味道是淡淡的香和淡淡的甜。

父母如果去山坡勞作,看到地堰邊生長的黎黎嘴也會連根拔起,放到籃筐裡帶回家,在路上碰上村裡哭鬧的孩子,也會大方地拿出來哄孩子。“不哭不哭,給你黎黎嘴兒吃,吃了黎黎嘴,樂得咧開嘴。”有些小孩就真的停止了抽泣,竊竊地接過一兩棵黎黎嘴往嘴裡塞。

黎黎嘴的學名叫大約叫做“扁葉鴉蔥”,有些繞口,又有些文氣,遠不及我們叫黎黎嘴順口順耳。

苦菜


“舌尖上的春天”:野菜味美情味濃

平地裡的苦菜多為小苦菜,葉子纖細而薄,基本上是剁碎了給雞鴨吃的。山坡上葉片大而厚的大苦菜是肥嫩多汁的,被挖了回家,清水衝一下,直接蘸醬。每次挖苦菜,手心也會變成苦的,它苦苦的汁液粘在手上,滲到指甲縫裡,用肥皂水洗很多遍,舔一下手指仍然是苦的,雖然嚐到苦苦的指尖兒,我們眉頭也輕輕地皺起來。但是過不了多久,我們又樂顛顛地去山地挖苦菜了。

“舌尖上的春天”:野菜味美情味濃

老電影《苦菜花》海報

苦菜在戰爭的年月是閃光的精神,在饑荒的年月是果腹的蔬菜,在盛世的當下又成為下火的良藥。父輩們喜歡看《苦菜花》的老電影,一說起山東大娘的硬氣就腰桿兒挺得直直的,小聲地哼著那首老歌:“苦菜花兒開香又香、朵兒朵兒鮮花兒映太陽……”苦菜花在家鄉長得最旺,它味道也如其名“苦”,但中年之後再吃苦菜,不管涼拌還是蘸醬生吃,都覺得苦到最後餘味竟有一點點甜。

有一年,我們一家在京城郊外的一處公園裡,發現了一大片地裡,小苦菜開花了,我竟像孩子一樣撲向那片金黃,黃燦燦的千萬朵小花形成了一片小小的花海,讓人看到了那些倔強生命的燦爛。是的,苦菜是倔強的,它只要根不死,就會年年春生。

蒲公英

蒲公英在家鄉的土語叫做婆婆丁,相比於它層層疊疊的美麗小花,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摘下它毛絨絨的花球用力一吹,每一個像降落傘一樣的小兵就四下裡飛了出去。

“舌尖上的春天”:野菜味美情味濃

鮮嫩的蒲公英連根帶葉地焯水後用來涼拌,清涼有味,但千萬別用花苞結了籽的蒲公英,咬到嘴裡就像是咬了一團棉花,澀澀的,那種感覺不甚美妙。忘記從哪一年開始,每年的春天,母親都會從野地裡挖許多的蒲公英,一遍遍的濾洗,一天天的晾曬,然後放到鍋裡小火炒制。最後裝袋,留著讓遠嫁的女兒帶走。一年四季裡,每當上火的時候,我就會拿出母親炒制的蒲公英茶泡水喝,蜷曲的蒲公英在水裡舒展,枝葉膨脹,花朵綻放,能看到根莖上的一根根毛須盪漾。我望著水杯裡的蒲公英自言自語:你又在水裡完成了一次成長。那一刻,我想起年邁的母親在山地裡為我挖蒲公英的身影,也想起自己就像一朵隨風飄走的蒲公英一樣,離開了生長的那片土地,並且必須要學會落地生根,心頭就會湧起一片鄉愁。

“舌尖上的春天”:野菜味美情味濃

《瘋狂的蒲公英》劇照

前段時間無意中看了勵志動畫短片《瘋狂的蒲公英》。誠然,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感受,對於我,既熟悉蒲公英又熟悉土地,感覺一代告別土地的人們從農村進入城市就像蒲公英那奮力一躍,惟願愛和夢想能創造生命的奇蹟。

野菜,是大地上靜默又歡騰的生命,從一粒種子落地開始,花,葉,果……再開啟風中的旅行。在童年的山坡上野菜就是可以食用的野草,從從容容地枯萎,又從從容容地萌芽,但只要你伸出手去,大自然就會慷慨地贈與你,真想像詩人那樣說一句:大自然是美的母親,更是愛的母親。現在想來,雖然大山的孩子最終和我一樣,乘著風像蒲公英的種子飛到了遠方。但被野菜滋養過的童年,足以值得一生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