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胃不和、臥不安”說起失眠,調理腸胃功能失和,治好重度失眠


失眠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病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或醒後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常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學習和健康[1]。


從“胃不和、臥不安”說起失眠,調理腸胃功能失和,治好重度失眠

在生活中,大家對這個疾病並不陌生,特別是當我們進食多而不能正常消化時,會嚴重影響我們正常入睡,更加困擾著我們,下面我將從“胃不和則臥不安”講起失眠。

“胃不和臥不安”之“胃”指整個胃腸消化系統,“和”為和諧、融洽之意,“臥”一指睡眠,二指趴伏的睡眠姿態。脾胃在體內位於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氣以升為健,胃氣以降為順,為運化水谷升清降濁的樞紐,也是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

“胃不和”是胃腸功能失和,陰陽平衡破壞,“臥不安”即指夜寐不安,也包括因脾胃腸功能失調而導致患者不適所表現出的坐立不安之狀[2]。


從“胃不和、臥不安”說起失眠,調理腸胃功能失和,治好重度失眠


“胃不和臥不安”簡單意義上指飲食不節制,進食較多,影響脾胃正常運化,使我們晚上入睡困難而引起失眠。臨床上“胃不和”的症狀不僅僅見於因飲食積滯、胃脘脹滿所致的實證,亦見於胃氣受損,運化無權或胃陰受損虛證。如外感六淫、七情內傷,飲食勞倦等均可耗傷脾胃之氣,都會導致“胃不和”進而引起“臥不安”。

從“胃不和、臥不安”說起失眠,調理腸胃功能失和,治好重度失眠


因此,對於“胃不和則臥不安”的失眠,在治療上要治病求本,不應只拘泥於安神定志,即傳統治法之養血安神、鎮驚安神、清心安神,更應著重於和胃,通腑降氣。

針對病因積極的對症治療,如食滯者用保和丸消食導滯和中;痰溼者用二陳湯化痰祛溼;痰熱者用黃連溫膽湯清化痰熱安神;脾胃虛弱者用六君子湯補脾益氣安神;胃陰不足者用麥門冬湯滋胃降逆安神等[3]。

從“胃不和、臥不安”說起失眠,調理腸胃功能失和,治好重度失眠

對於有胃炎、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或者是有慢性胃病病史的患者,當出現睡眠困難時,要意識到這可能是因為胃病而導致的睡眠障礙。

在治療失眠時,應該首先治療胃部疾病,可用半夏瀉心湯平調寒熱,治療因胃病遷延日久反覆難愈而出現的寒熱錯雜之證,恢復“胃和”的狀態,來調節睡眠狀態,改善“臥不安”。

從“胃不和、臥不安”說起失眠,調理腸胃功能失和,治好重度失眠

當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規律飲食,避免過飽或過飢,避免食生冷、刺激食物,以免引起腹瀉等消化道炎症。此外,要適當補充維生素C,多食蔬菜和水果,保護胃黏膜和增強胃的抵抗能力,從多方面改善胃腸功能狀態,擺脫因“胃不和”引起的“臥不安”的失眠困擾。

參考文獻:

從“胃不和、臥不安”說起失眠,調理腸胃功能失和,治好重度失眠

[1]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第二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田苗,王建強.王自立教授從“胃不和則臥不安”論治不寐經驗.西部中醫藥,2018,31(8):34-35.

[3]李昆陽.論“胃不和臥不安”之失眠.現代養生,2016(6):177-177.#頭條健康# #湖南醫聊超能團# #健康真相館# #39健康超能團# #健康養生# @頭條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