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1991年,由李安个人执导的首部长片电影《推手》上映。同年,李安凭借该片获得了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导演提名。

《推手》讲述了一个太极教授老朱退休后被儿子接到美国养老,但是因为东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他和作为美国人的儿媳产生不少摩擦。在经历了一些风波后,一家人最终找到新的平衡点生活的故事。

从电影《推手》中,我们能看到颇具李安特色的影视表达方式。通过李安的艺术呈现,观众也得以看到一个在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下的家庭的生活状态。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01 写实含蓄的叙事方式

李安从少年时期就对演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学联考落榜后,补习一年考入了台湾艺专(即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毕业后,他又出国深造,进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修习戏剧导演专业,1981年李安又进入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学习。

在美国深造数年,李安的电影风格深受西方拍摄手法和拍摄原则的影响。在李安的早期电影如《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等影片中处处可见经典好莱坞叙事方式的痕迹。

所谓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方式,就是情节发展一般遵循起因、发展、高潮与结局的因果关系,李安的《推手》即是如此。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影片开始老朱退休后,不远千里来到美国的儿子家里,本想在这里颐养天年。但是因为和美国儿媳妇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两人语言不通的问题,看似平静的家庭生活其实暗潮汹涌。

后来先后经历了老朱散步失踪、儿子撮合老朱和陈太太未果以及老朱离家出走的事情后,老一辈和小一辈、来自东方的家庭伦理观念和来自西方的家庭伦理观念终于在一个支点上重新达成平衡。

李安是深受中西文化共同影响的华人导演,在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的节制、写实又有东方的含蓄、圆融。

在《推手》中,李安采用了细致写实的长镜头来刻画电影中的人物。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老朱是一个具有强烈中国文化特征的家长,为了表现这样的特征,李安细致拍摄了老朱打太极、练书法的镜头。老朱台词语言不多,但是通过他的动作和表情,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有能力在家有权威的父亲形象。

同样的手法也运用在老朱的儿媳玛莎的形象刻画上。玛莎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都遵循西方的现代的生活方式,她追求个人意志和私人空间。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在她的观念里,家庭成员的组成应该是一夫一妻以及未成年的子女,老朱的到来无疑打破了玛莎观念里的家庭模式。在思想上她是抗拒的,所以有了电影镜头里玛莎烦躁地敲击键盘传达自己内心不满的场景。

李安在镜头的运用上一向有自己的坚持,就如在拍摄《双子杀手》时,为了呈现画面细节,他采用了“120fps+3D+4K”的创新拍摄技术。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李安与《双子杀手》团队

在《双子杀手》中,电影画面高清写实,观众甚至能看到演员皮肤上的毛孔,传统3D电影拍摄中因电影快摇令部分画面变得模糊的问题被克服。在观影过程中,观众能够有更多地选择看或者不看哪些画面,从而获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李安追求真实和完整,但是他并不是冷冰冰地将场景画面摆在观众面前,东方文化中的含蓄和委婉被他巧妙地融入到电影中。

《推手》是一种双人太极拳对练的手势,讲究的是借力打力、刚柔并济。这反映在李安的叙事逻辑中,就是包容、平等地去呈现和反思每一种文化价值观念。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阿莎对平等和隐私的诉求,还是老朱对四世同堂家庭理想的期待,李安呈现给观众的,都是温情有温度的镜头。在电影中,导演看到某一事件的角度往往就是观众看待某一事件的角度,从《推手》中,我们看到的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包容和理解的态度。

02 层次丰富的电影主题

李安执导的电影主题丰富,意喻深刻,不过很多都离不开“家庭”“父权”以及“性”的主题。

李安为人所称道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就是围绕这三者主题展开的典例,除此之外,《理智与情感》、《双子杀手》等影片中也可看到与此相关的主题。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中西方不同家庭伦理观的冲突还是老一辈和小一辈伦理观念的冲突,到后来我们都能从其中找到其本质是“家庭”“父权”以及“性”三者的纠结于冲突,并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又达到新的平衡。

从李安的很多电影中,都能看到李安对探寻在不同时间、空间和地点中,对家庭伦理不同展现方式的痴迷。而其中的原因和李安独特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关系。

李安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中式家庭中,父亲李晟是一位严正刚直的校长,在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家庭中他又是位严肃、传统的父亲。

李安作为家中的长子,拥有了父亲最多的宠爱和关注,但同时他也承担了来自父亲最多的压力。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李安与父亲


父亲李晟望子成龙的心情不比别人少,他对李安的期待是好好读书,以后去国外留学当大学教授。但是李安却辜负了他的期待。

李安高中在父亲任职的学校读书,但是成绩一直都很不好。李晟不得不给李安另外找补习老师,但是他的成绩依旧没有起色,高考时复读一年仍然落榜。

后来李安去一所大专院校读了影剧相关专业,当时大学的住宿条件非常不好,李晟送儿子去学校回去后,在家里哭了一场。

对于父亲,李安怀有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为了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值与父亲的期待相违逆,一方面他又因为没能实现父亲的期待完成中国父亲的传承而感到愧疚。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李安与父亲


中式家庭伦理和父权伦理成为李安的心结之一,在电影中,李安反复表达自己对于此的矛盾心理,试图在自我矛盾中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

在电影《推手》中,朱晓生将父亲接到美国,试图在西方的文化空间中建立一个东式的家庭模式。但是随着妻子玛莎的不满,父亲的走失,朱晓生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一决定的正确性。

李安在电影中重新审视中国父亲和中国家庭的伦理关系,也是由此重新审视李晟和他的父子关系以及中式家庭中以父亲为核心的伦理关系。

在《推手》中,当老朱意识到自己中式的家庭理想在西式的文化环境中不得不面对被消解的命运时,他选择了妥协,选择主动退出儿子的家庭空间。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但是李安安排老朱让步和退出并不是为了表达东方文化面对西方文化、传统家庭伦理观念面对现代家庭伦理观念时无奈的妥协,而是有更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安排是表达了个体的家庭,在面对东方和西方不同文化冲突时(由此甚至可以上升到更具有普世价值的家庭面对多元文化冲突时的假设),包容和反思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李安的电影主题层次丰富,无论在什么时候时候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03 家庭空间里中西家庭伦理文化的冲突与和解

家庭是最普遍存在的社会群体,家庭空间和每一个家庭成员息息相关。谈起中式家庭伦理文化,父权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李安与老朱扮演者朗雄


在我国古代就有“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父权文化传统,尽管近代以后,西方追求平等的个人主义传入我国,但是在大多数中式的家庭中,父亲依旧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慈子孝的家庭伦理观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上。

朱晓生尽管在美国生活数年,妻子玛莎更是地道的美国人,长期受西方文化熏染的他心里依然有个非常中式的家庭理想——将年老的父亲接到身边颐养天年。

李安将一个中式家庭位移到西式的文化空间里,在西式家庭伦理观念的冲击下,重新审视中式的家庭伦理观念。

老朱和儿媳妇玛莎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摩擦,但是这些摩擦本质上是中西方文化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不同产生的摩擦。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电影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一幕,即一家四口在饭桌上吃饭的那幕,向观众淋漓尽致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不同。

首先在饮食习惯上,老朱的三餐都是非常中式的,有粥有菜有肉。玛莎的三餐则是非常西式的,蔬菜沙拉配清水。

其次在育儿方式上,玛莎倾向于和儿子杰米平等的相处方式,当杰米饭没吃完就去看电视时,玛莎没有阻止他。但这一幕落在老朱眼里就让他非常不满了,他认为连饭都不好好吃,是对孩子的过度纵容。

到后来玛莎用英文和朱晓生谈起换房子的事,而老朱则用中文向儿子表达玛莎教育孩子的不满。饭桌上本该是一家人心平气和吃饭的地方,但是此时两种不同语言、两个各不相干的话题在餐桌上交汇给人一种荒诞的喜剧效果,而笑过后细思这背后的原因,却又使人无奈又酸涩。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在李安的家庭伦理影片中,很多地方都采用了西方文化视角的方式审视中国伦理文化,但同时他又是以东方的文化批判看待西方的伦理,在这种双向的审视和批判中,李安试图找到一种理想化的方式来实现两种文化的大同。

李安曾经在概括“父亲三部曲”时说过,他这样的方式使得传统上以父亲为主的家庭从在经历过危机冲击后,又重新寻找一个新的平衡。

老朱在明白了儿子朱晓生安排自己家和陈太太一家野餐的目的后,最终决定从家里出走。他在一家中式餐馆打工,却因为和老板的冲突被警察带走。

在这一刻,他似乎明白了自己所期待的家庭模式在西方的文化环境中终会面临被打破的结局,如果他想和朱晓生维持好两人的父子关系,他必须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观念做出新的调整。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在影片末尾,朱晓生搬进了更大的房子,打算让老朱住进去,老朱断然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也非常简单,他说“算了,我想开了,只要你们生活得幸福,其他的事都不重要。你有孝心的话,就在中国城租一间公寓,让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存神养性。如果有空的话,带着孩子来看看我,这样大家见面还有三分情”。

老朱的语气带着历经波折后的淡然,并没有表达任何的怨恨和勉强。从老朱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式父母对孩子深沉和隐忍的爱。也许这也是在李安眼里,父亲李晟的形象。

《推手》:李安电影镜头下,中西家庭伦理冲突的艺术魅力


小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家庭或许会面临这样的矛盾——家庭成员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矛盾冲突怎样寻求解决之道?在现代家庭观念的冲击下,是否传统的家庭模式就是一无是处?

李安立足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并在电影中向观众传达了一些解决之道。

从电影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安对中式家庭、对中国父亲的观察和审视,这审视过程有批判,但更多的是包容和理解,同时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寄希望于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以达到关系的新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