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如果說一檔歌唱類綜藝節目只能通過爭吵與爭議才能夠獲得更高的關注度,或許只能說明製作方正在陷入一種“病態”的怪圈當中——這應該是許多觀眾對於熱播綜藝節目《天賜的聲音》的印象。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而身處爭議中心的當事人,必然沒有辦法倖免,尤其是在這個當事人本身就具有足夠招黑的體質時。

這次被製作方選為爭吵與爭議中心的,是當今“國內第一英倫樂隊”盤尼西林。其實這個定義挺奇怪的,因為在華語的範圍之內、偏偏要做一支純粹的“英倫”樂隊,哪怕那裡是搖滾樂的起源,但也讓人覺得稍微缺乏了一些原創性。

但盤尼西林的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們,還真是做到了這一點。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他們是年輕的藝術家麼?如果把藝術家的門檻降到足夠低的話,他們當然可以算是。主唱小樂的唱腔和颱風、或者說他對於英倫樂隊發自基因的熱愛,都塑造出足夠純粹的搖滾風格。

可是搖滾樂的核心是反叛,當小樂孕育出這種特別純粹的搖滾風骨的時候,自然也就反叛到了一定的程度——或者說,無論他是不是當真有那麼大氣性,為了搖滾,他都必須要反叛。

於是到了綜藝節目上,小樂和他所代表的盤尼西林就永遠顯得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從去年夏天的《樂隊的夏天》與大張偉開撕,到如今在《天賜的聲音》上和評委丁薇當面掐架,小樂永遠是一副自信或者說是“誰也不服”的嘴臉。

讓不少觀眾看到一部分截圖之後都想要“磨刀霍霍”、好好整治一下這個放到電視劇裡絕對活不過兩集的“曼徹斯特之子”。

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英倫搖滾樂給了他不見天日的處事態度。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這樣的態度放到現實生活當中絕對不是什麼容易讓人接受的氣質,這也就給小樂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厭惡和鄙視。

但是因為他的處事方式與眾不同,就必須要承受所有問題的責任麼?

觀眾的直線思維有時候就會犯下這樣的錯誤。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很多人是通過社交媒體知道小樂和丁薇老師吵架的。可是因為什麼而吵了架?

回看一下節目,是因為盤尼西林樂隊在和張薔老師合作演唱的一首串燒歌曲當中,盤尼西林唱完自己需要參與的部分(半程左右的長度)就縮到了舞臺的一邊退出表演了,於是遭到了評委的點名批評“不禮貌”。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有好事者比如筆者去搜索了一下這首歌的錄像,大多數的版本也就是截取了盤尼西林與張薔對唱的部分《Lemon Tree》。

平心而論,小樂的Oasis嗓音和張薔老師的Disco範兒確實不在一個頻道上,以至於雙方玩兒的音樂都是好音樂,但是擱到一塊兒確實不那麼好聽,一些段落的切換也挺生硬。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但是這個問題出在小樂和盤尼西林身上麼?

但凡瞭解一點綜藝節目生產方法的網友都知道,尤其像《天賜的聲音》這類音樂綜藝節目,哪個歌手出場、出場的歌手怎麼配對、配對之後唱什麼歌、怎麼編曲,基本上都是由製作方來決定的。

決定的第一前提,就是為節目的收視率做服務。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退一步來說,哪怕他們的組合是自己配對的、各自負責的歌曲也是自己選取的,可是編曲的名字寫在了開頭的包裝上,這是所有人的共識吧?

但凡類似的唱歌節目,編曲負責人都是欄目組來提供的。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所以筆者也在此建議所有具備認真求知精神的好事者去看一下整首歌的完整錄像,看完了,基本上就發現問題所在了:

說這樣一首歌是歌曲串燒真的有些勉強,因為整個表演的前後半程就是完全割裂開的。

歌曲的風格、演奏的樂器在前後半程都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盤尼西林的小樂熊花和他們助演的朋友們留在臺上幹什麼?

從編曲的角度來說,節目組甚至沒有給他們留下樂器伴奏的機會,因為樂器的音色、琴的音色在後半程就已經是完全不同的需求了。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所以到最後他們留在場上的唯一一名樂手95後的鼓手小羊反而成了最尷尬的一個。

張薔老師的DISCO風格需要的架子鼓雖然古典不復雜,但是仔細聽電聲的聲音,我們都知道瞬間完成整套鼓聲的切換是很困難的,只能同情小羊為了應和節目組“假打”的需求,還要表現得這麼投入也是很考驗演技的。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問題很明顯了,哪怕有再多的人不認可盤尼西林的音樂、也不認可他們的性格,我們都必須承認的是:在這次《天賜的聲音》評委指名道姓的批評當中,盤尼西林承擔的是本不屬於他們的責任。

這個責任可能在節目組、可能在編曲,但是絕對不在性格帶刺的樂隊身上:否則,他們在沒有任何任務的半首歌裡留在臺上伴舞才是正確的做法嗎?

我們不能因為評委的資歷足夠老、說話足夠有說服力就忽視掉一檔電視欄目真正存在的邏輯漏洞。

雖然綜藝節目是為了娛樂大眾,但是因為商業目的就把參賽的選手推到一個風口浪尖的位置,這樣的做法顯然不是“仁義禮智信”的表現。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事實上,盤尼西林一直以來的口碑,也確實給到了節目組這樣操作的理由。

在之前的很多綜藝節目當中,小樂確實因為他自己的口無遮攔而招來了不少黑粉。但其實有一點“挺可怕”的,就是他壓根兒就不會在乎這件事。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樂隊的夏天》捧火了北京的朋克聖地SCHOOL Livehouse,小樂也是那裡的常客。

他經常在比賽日坐在吧檯拿著一杯啤酒像個贏過的酒痞一樣看一場City的比賽同時大呼小叫,像極了不與他年齡相匹配的老炮。

可是這又怎麼樣呢?他確實和一群不太一樣的90後做出了相當出色的音樂。

《Say It Again》就不用說了,相當成熟的致敬作品。可他們擁有足夠自由度的時候,音樂的表現力確實是在90後人群當中出類拔萃的。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樂隊的夏天》比賽到最後階段,其他樂隊都在翻箱底、找存貨的時候,他們會在綜藝舞臺上表演最純粹的Old School Punk。

那首充滿爭議的《Lemon Tree》在張薔老師開唱之前,從前奏到主歌,小羊紮實的古典加上貝斯熊花的復古音色變調音階,簡約而不簡單地用吉他貝斯鼓“三大件”樂器鋪出了直擊人心的演奏橋段。

就在這個所謂“綜藝的舞臺”上,當所有編曲大師都熟練地用數字採樣和宏大的絃樂來提高逼格的時候,這幾個性格迥異的90後在做的是在這個時代都鮮有人做的音樂迴歸。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簡單點說,他們的性格有他們的缺點,可是這不妨礙他們成為出色的音樂人。一棍子打死、一概而論是網友的共性,但是把一支優秀的青年樂隊用吐沫淹死並不是太好的抉擇。

說到底,綜藝的舞臺只是娛樂包裝的商業表現形式,真的看個綜藝就著急上火也不是什麼好事兒。仔細品一品真正的音樂的美感,其實能讓人更輕鬆一點。

再看看這檔綜藝裡的“食堂口罩”,是不是就更輕鬆了?青春的回憶一下子都出來了。

格格不入的盤尼西林自帶招黑體質,但不能成為我們落井下石的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