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两个月通过2020教师编考试?

盐荒子孙V


本人从事公考类命题与面试评委工作近十年,就本人的经验而言,如果想通过公考类考试,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科知识的扎实。就教师编而言,专业的基础知识是从事教师行业的最低门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都要完全掌握消化。受疫情影响,公考类职位定是难上加难,所以对考生有更好的要求。笔试结束还有面试,考核的更是综合素质,难度不小。但是,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考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受疫情影响,教师资格考试都在推迟。这就给考生以充分的时间准备,所以今年的考生我觉得更幸运,好好准备,争取上岸!


贾路一


我考过两次,都是考省城,都顺利上岸,一次用了两个月准备,一次用了一个多月准备,全部都上岸,所以两个月考教师编制完全没问题,但需要你找对方法,需要你坚持下去。接下来我谈谈自己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个回答的主题是我在头条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关于教师公招考试,谈谈我曾经连续两次顺利上岸的经验》,我现在把主要的东西提炼一下。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的是,本人两次考公招,都是考的省城,全部顺利上岸。一次是郊区,一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就辞职了;接着考了主城区,竞争更是吓人,但也顺利上岸了。本人没有任何关系,没有报名参加任何培训机构,全部靠自己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复习考上的。

考公招,笔试环节,女生比男生有优势,男生大部分都过不了笔试这一关,连面试的门都难以摸到。这一方面固然由于考教师队伍的女性占大多数,但男生不善于笔试也是一大原因。

但是如果进了面试,那么男生的优势会远远高于女生,一般男生只要进了面试,往往都能逆袭。原因有很多,最大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教师队伍男老师太少了,所以可能有刻意平衡男女比例然后多给男生面试分数的现象,前提是你不是特别差劲。

所以笔试环节,男生要努力摸到面试的门槛,给自己一次逆袭的机会;女生则需要更多的努力,争取笔试考更高的分数,给自己多一重保险。

不同的地方考试内容可能不一样,但考教师有一项笔试肯定要考,那就是《教育公共基础》,里面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有些地方笔试不考任何学科性的东西,比如语数外专业知识等,在笔试环节只考《教育公共基础》。所以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地方政策搞清楚。

接下里我主要说说《教育公共基础》的笔试如何准备。

如何选择《教育公共基础》的教材:

这个教材,版本很多,有中公的、华图的、博城的、粉笔的,该怎么来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法。

我自己是准备了两本教材,一本属于很详细的教材,一本属于只有知识点概括的简易教材,两本教材,需要交叉使用。

如何使用教材:

教材切记不要想着全部读完了以后,再去做题,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在阅读教材的时候,你需要同时购买一本靠谱的同步单元测试。

教材读一节或者一章,就停下来。读的时候先读详细版的教材,再读概括版的教材。

读完后,马上就去做同步单元测试题,做完后,对照答案勾出错题。

此时不要去看错题的答案解析,你应该找到错题的考点是什么,然后回到教材中去找相关解释,自己去分析判断,最后再去看参考答案的解析。一定要先回教材找知识点,相对于直接看答案解析,这非常有利于你加深对每一个易错的知识点理解和记忆。

如此循环巩固,直到一节节一章章,把所有的教材看完,把所有的同步单元测试题做完.这个时候,你对教材的大体情况已经有了了解,对教材的很多知识点也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那么接下来,你还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去复习巩固所有的单元测试题的错题,同样的方法,一旦遇到不确定的错题,立刻马上回归教材,切记,一定要回归教材。

如何做综合测试卷:

尽量去购买你能买到的所有的综合测试卷,真题只需要买一套,不同机构的预测卷有多少就买多少,相信我,到最后你不会嫌弃买多了的。

做综合测试卷的时候,一定要卡时间,一开始,你可能一个多小时才能做完一套试卷,但是只要你坚持,临近考试的时候,就你手上的预测卷,你基本上二十分钟能做完,而且每一份试卷基本都能保证九十分以上了。但是别骄傲,这不代表你一定能上岸,为什么?

你做了这么多的单元题还有综合题,事实上到最后你二十分钟做完的题,很多都是你之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熟能生巧以至于很多题根本不需要深入思考了。所以千万不要骄傲。

综合卷,最重要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试卷。同时,经过大量的练习,对不同的题型有所了解。对于频繁出错的题型和知识点,你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多去总结,弥补知识漏洞,寻找方法和规律。

我两次考试,考前半个月,我都能二十分钟随便做一张试卷,任何机构任何测试题都是,也基本能保证九十分以上。

但是,重点来了,两次正式考试,我都几乎是最后二十分钟才做完了真题。为什么呢,因为真题几乎不会出现原题,只有极个别的,反正很少,大部分题都是你没见过的,也不是你死记硬背就能做出来的。都是需要独立思考和理解的,不理解教材的知识点是没办法做的。这也就回到了前面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让大家凡是有错题都回归课本找知识点自己分析的原因,相信我,这样做,非常有必要。

考前一周,一定要把教材再系统快速过一遍,再次混个眼熟。

另外,我再谈谈,每次公招考试完了以后,大家普遍都有的一个感觉!

为什么,没有复习的人觉得题很简单,超级认真复习了的人觉得题很难呢?

一句话:这两类人的心里期待值不一样。

你按照我的方式认真复习,快到考试的时候,你做所有的试卷,做完后你不看答案,大概都能估计出自己得了多少分。为什么呢?因为你很确定自己哪些题百分百正确,哪几道题有点不确定,你对题的难易度把握来源于你能百分之百确定的正确题数,换句话说,不确定的题数越少,那么你就会觉得题很简单,不确定的题数越多,那么你就会觉得题很难!

而没有认真复习的人呢?他们不会这么想,他们对于课本上的知识点不清楚,对于考点也不清楚。而公招考试的很多题目,看着都很简单,其实处处是陷阱,处处需要深入思考,这些东西,只有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人才能看出来,裸考的人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裸考的人看到表面很简单的题,他的想法是:耶,这道题我看得懂,应该是选这个答案。他们的心里期待值是自己能看懂多少题,能轻易猜出多少题,对题的难易程度判断全凭直觉而已。

但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一点,只有采用合理方法,加倍付出的人,他才会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凭借运气。

所以想考上公招,想上岸,想拥有编制的朋友,你只需要认认真真看书,踏踏实实做题,先给自己一次进面试的机会吧,进了面试,一切就皆有可能。

关于如何面试,我两次进面试,一次第一,一次第三,还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后再给大家分享。

不过,前提是,你得先过了笔试这一关,过不了笔试,一切都没有意义。


教育教学那些事


我想反问一句,为什么一定是2个月?2020年由于疫情,各项考试基本上都推迟了,虽然教师考试在七八月份居多,但也有延迟的可能,这样准备时间不就更充分了吗?

首先两个月能不能通过考试要看你的学习程度,如果平时没有学过最后两个月直接冲刺,咱助跑都没有咋冲刺啊?当然话说回家,肯定有两个月考上的。

举本人的例子吧,我就是17年4月份开始准备的,属于边上班边学习,大部分是午休和晚上下班,早起还有休息时候学的,满打满算学习时间也就一两个月吧,7月份参加的考试,笔试过了以后,面试也是上班期间自己准备了一下,也过了。刚开始是看书上知识点,每天看三四十页,十来天看完以后开始做选择题,只做选择题。做题过程中会把碰到经常出现的知识点重新整理一下,再背。辩析(判断)题,简答,案例分析这些题没有单独抽时间做,我是从百度文库里,看别人总结的知识点,背了一下,然后搜了搜各地历年真题,做了一下。大致过程就是这样的。

但是我想说前提,我学的是师范专业,心理学大学是学过的,所以这一部分基本上刷刷快速过的,而且考试之前这三个月学习每天没断过。就算白天在上班,不忙的时候也会拿手机做一两套题,或者默背一下知识点,当然自己背会觉得没意思,当时有一个同一年考试的考生,我们经常微信相互提问问题,出题,分享自己总结的知识点等等。所以有一个“同伴”也有助于学习的提高。

我不了解提出这个问题的你,学的什么,学习能力怎么样,学习意志如何,但是有一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自身的努力,当然,我也不否认运气有运气成分,越努力越越幸运嘛。

加油


000付一陈


认真准备!很好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