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怎么回事?

儿童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怎么回事?

清代诗人龚自珍有一篇文章《病梅馆记》,说的是人们强行修理梅花的状态,不让它自然成长,比喻畸形的人才管理制度,是正常的人出现病态。这篇文章,对于现在教育孩子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孩子一般有两个成长期,一是3、4岁左右,孩子学会了说话,走路,知道了一些知识,有一点自己的见解,如果家长说话,他们可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反驳家长,这本是正常现象,但我们给孩子扣一个帽子--逆反。到了13、4岁,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猛长但心智要稍微慢一些,但孩子往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如果这时家长还觉得是孩子,处处让孩子以自己的意志行事,孩子肯定会出现不同的看法,甚至很强烈,就是我们说得逆反。管教和逆反,就如同弹簧的压于弹,弹的力量大不大,取决于压的力量。

所以孩子没有逆反期,是成长期。

陪伴孩子成长,就像管理梅花,管理小树一样,要顺应天性,合理修剪,而不是处处压制。从小压制太厉害的孩子,往往两个极端,一是没有主见,什么都顺从,这样的孩子大了,家长你不怕吗?二是强烈的逆反,你说东,他去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