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大挪移”對決“斗轉星移”孰強孰弱,文中已有答案

“斗轉星移”與“乾坤大挪移”是金庸先生筆下的兩大奇功絕技,前者是《天龍八部》中慕容復的先祖慕容龍城所創。慕容龍城憑藉“斗轉星移”打遍天下無敵手,開創了慕容世家的盛世局面。“乾坤大挪移”是波斯明教的鎮教功法,《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在光明頂獲得,他又有“九陽神功”加持,故而橫掃天下。

那麼有人會問,這兩門神功到底孰強孰弱?筆者認為“乾坤大挪移”是強於“斗轉星移”的,下面進入分析。

“斗轉星移”是慕容龍城根據天上的星斗運行,位置交替變換的現象而創成的。功法奧義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裡要搞清楚的是,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彈”。面對攻擊,它是通過身體運行、牽引再返還回去。鏡像表現方式就是97天龍八部開場時,“北喬峰”、“南慕容”大戰,喬峰一招降龍十八掌攻向慕容復,慕容復以“斗轉星移”接招時身體鼓了個“大包”,然後返擊回去。

“乾坤大挪移”對決“斗轉星移”孰強孰弱,文中已有答案


用“斗轉星移”時,首先要清楚敵我雙方的功力對比。如果功力比對方低,承受不了就會傷身,所以不能輕易使用。這個用“蹦床原理”就能很好的解釋,一般的蹦床最大承力值擺在那,普通人跳上去陷一下就彈起來,如果是個幾百斤的胖子跳上去,彈不起來不說,還得弄壞了。“斗轉星移”如果能做到真正的反彈就厲害了,運功產生“氣牆”,任你狂風暴雨的攻擊,我自巍然不動,毫髮無損,這就是這門功夫的缺陷所在。

每個人體內都有巨大的潛能,這種潛能平時是使不出來的,只有在危急時候才能爆發出來。比如歷史上著名的“李廣射石”,李廣出獵,誤認石頭是老虎,危急時刻一箭射入石中。危險解除,發現是石頭後再試射,卻怎麼也射不進去了。“乾坤大挪移”就是怎麼樣把人體內的潛能激發出來,張無忌練成九陽神功後,他本身所蘊藏的力道已是巨大無匹,只是他未得高人指點,不會使用。

“乾坤大挪移”對決“斗轉星移”孰強孰弱,文中已有答案


當他學會乾坤大挪移心法後,體內潛力便如山洪爆發,無人能抗。同時靈智豁然通明,天下任何繁雜的武功路數在他眼中都不足為道,一看就會,並且比原主人還精。還能找岀破綻,既使沒有,也會讓對方造成破綻,著實厲害無比。

在《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開始基本沒學過武當功夫,可是他卻能輕易使出武當“梯雲縱”絕頂輕功身法,並且比別人還精妙。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張無忌為勸解雙方罷戰,在與崆峒派交手時,先是念了七傷拳總綱,然後指出了崆峒派長老宗維俠,他習練七傷拳時受的內傷,宗維俠不服,於是張無忌試演七傷拳,一招擊倒了一棵大樹。

“乾坤大挪移”對決“斗轉星移”孰強孰弱,文中已有答案


崆峒派另一高手常敬之開始覺得張無忌打的不是七傷拳,但當他走過去,看到被震碎的樹脈時,才知道是七傷拳練到極致的表現。要知道謝遜只是告訴了張無忌七傷拳的口訣,張無忌從來都沒練過,這就是乾坤大挪移的妙用。還有張無忌對戰空性大師時,看了一遍空性大師的龍抓手就能精通自用,雖然龍抓手沒有破綻,但張無忌以乾坤大挪移心法使空性大師的龍抓手造成破綻。現學現賣,以龍抓手對龍抓手,戰勝了空性大師。

“乾坤大挪移”對決“斗轉星移”孰強孰弱,文中已有答案


與斗轉星移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不同,乾坤大挪移心法可以集力聚氣。在和苦頭陀,也就是光明右使範遙一戰中,張無忌運起七層乾坤大挪移心法,將範遙擊出的掌力積聚,大喝一聲,將對方十餘掌的力量,併成一掌反震而岀。這一掌力道之大,猶如山洪爆出,豈是人能阻擋的,如果範遙接實了,就算他有九頭命也不夠付的,當場變成肉泥,這是斗轉星移做不到的。

再有,在天龍八部原文中,少室山大戰時,喬峰為救阿紫,在十六七丈之外,對著丁春秋就是一招降龍十八掌擊岀,緊接著躍進又是一掌,到四丈距離時再來一掌,掌掌相疊,後浪推前浪一齊向丁春秋湧去。丁春秋哪敢攖其鋒芒,避讓遲一步就得血濺當地,這掌力道之大,連慕容博的斗轉星移也是接不了的。如果換成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來,應該問題不大,從上面這些地方看出,斗轉星移是肯定不如乾坤大挪移的。這也能間接分析出喬峰與張無忌的實力對比。

“乾坤大挪移”對決“斗轉星移”孰強孰弱,文中已有答案


綜上所述,“斗轉星移”是不如“乾坤大挪移”的,兩相比較,乾坤大挪移全面得多,最主要的是,它能複製別人的武功,這是最無解的存在。

歡迎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