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解說詞第42集 法國啟蒙運動

《世界歷史》解說詞第42集 法國啟蒙運動

《世界歷史》解說詞第42集 法國啟蒙運動
十八世紀的法國仍然是一個君主政體的封建國家,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控制著國家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的思想,農村在封建領主和教會的盤剝下已是滿目瘡痍,宮廷貴族揮霍無度、國庫空虛。天主教會與專制王權相互勾結,推行文化專制主義和矇昧主義,瘋狂殘害異教徒和有進步思想的人們。與封建制度嚴重衰敗景象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資產階級日益壯大,他們強烈要求衝破舊制度,在政治、經濟、思想方面的束縛。因此,眾多的資產階級先驅們展開了一場在人類歷史上佔有輝煌一頁的思想革命——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是法國大革命的前奏,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論上為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準備。
啟蒙一詞在法文裡是啟迪的意思,啟蒙運動意味著用光明驅逐黑暗,開啟人們反封建的意識。啟蒙運動從興起到發展幾乎貫穿整個十八世紀,所以人們也把十八世紀稱之為啟蒙時代。啟蒙運動並沒有統一的組織,啟蒙思想家們的主張並非一致,但是,這場運動反封建的目標始終如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家衛)“啟蒙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當時由於生產力落後、科學欠發達,老百姓迷信上帝,統治階級於是拉大旗作為虎皮,為自己蒙上了一層神聖的光環,宣傳他們的統治權力是上帝所賦予的,即所謂君權神授,因此神聖不可侵犯,平民百姓的思想為這種神權的觀念所禁錮,即使受壓迫、受剝削也不反抗,世世代代俯首聽命,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和盧梭等人先知先覺走在時代的前面,提倡思想自由、個性解放,宣傳天賦人權、人生而平等,人們的思想於是得到了解放,統治階級的面紗被揭開,原來國王、貴族和神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人迴歸了理性,從愚昧無知走向了明白事理,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是一場驅逐黑暗開啟光明的資產階級民主文化運動。”


啟蒙思想家提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都有追求生存與幸福的權利,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特權的合理性,此外,啟蒙運動又是普及科學、宣傳新科技成果的運動,他們認為封建特權得以長久維持的重要原因就是生產落後造成的矇昧狀況的長期存在,他們宣傳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揭露和批判愚昧無知,不僅啟迪了人們的思想,而且普及了科學知識。啟蒙思想家們高唱理性的讚歌,嚮往理性的王國,他們把封建專制制度比作漫漫長夜呼喚用理性的陽光驅逐現實的黑暗,奏響了消滅神權、王權和特權,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的雄渾樂章。
啟蒙時代的法國,可謂群星璀璨、人才輩出。伏爾泰、孟德斯鳩是早期啟蒙思想家的兩大代表。伏爾泰1694年出生在巴黎一個資產階級家庭,他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劇作家、詩人、史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宣傳家,他的作品和演說以尖刻和激昂地反對封建制度和教會而著稱。人們說,他的思想之敏捷猶如閃電,語言之熾烈猶如天火。他堅持不懈地揭露和嘲諷教會的貪婪和教權主義的罪惡,因而,觸犯了教會和貴族,曾經兩次被關進巴士底獄,後被驅逐出國。1753年,他定居在瑞士和法國交界的菲爾奈,年逾花甲的伏爾泰在幽靜的住所裡寫出了大量的著作、小說和詩歌。1778年,84歲的伏爾泰在菲爾泰去世,後人為紀念他,將他的骨灰移入先賢祠。伏爾泰社會政治觀點的核心是平等,主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對當時封建等級[社會的否定,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自由,主張建立開明君主制,主張言論出版自由、人身自由等等,他的著作種類繁多、卷帙浩繁。文學作品有《哲第格》、《天真漢》等。他的文筆幽默而犀利,嬉笑怒罵的力量無人可望其項背,他把教皇和神甫說成是兩足禽獸,教會是國家分裂、內戰和一切罪惡的根源,是建立在最下流的無賴編造出來的、最卑鄙的謊言之上的,在公眾中產生極大的反響。《哲學通訊》是他全部啟蒙思想最集中、最明確的表述。史學著作有《查理十二》、《路易十四時代》等。伏爾泰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都有廣泛的影響,被譽為啟蒙運動的領袖和導師。甚至歐洲一些封建君主都仰慕他的才華。普魯士國王還曾邀請他來到普魯士成為宮廷的上賓,這些封建君主企圖以此抬高自己的身價,並想利用伏爾泰學說中的保守部分,但他和他們最終還是分道揚鑣了。

與伏爾泰不同,孟德斯鳩出身於貴族世家,少年時期接受教會的古典教育,後潛心研究法律,19歲獲得法學學位、成為律師。1716年,他承襲父親和伯父的職業,成為波爾多法院院長和男爵。踏入仕途的孟德斯鳩對朝政的腐敗和貴族的墮落深惡痛絕,由於波爾多是法國最大的商港之一,資本主義經濟比較發達,而他本人也從事葡萄酒貿易,因此切身感到專制制度對製造業和商業的阻礙,於是他賣掉了波爾多法院院長一職,前往巴黎,專心研究改變這一狀況的出路。他後來遊歷了歐洲的一些國家,考察那裡的社會生活和政治制度,這使他受益非淺,他苦心鑽研30年,寫成歷世不衰的名著《羅馬盛衰原因論》和《論法的精神》。《論法的精神》一書具體規劃了資產階級國家的政治模式和各項基本制度,特別是,他發展了英國哲學家洛克的分權思想,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學說。洛克在《政府論》一書中提出,為實現民主與法制,國家機構必須分權,實行立法權、外交事務權和行政權分立,孟德斯鳩更明確提出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立法權由人民享有;司法獨立;君主雖然享有行政權,但不能超越立法和司法權,三權分立、互相制約,為的就是要保障公民的自由。孟德斯鳩這種資產階級建立自己政權的最基本的理論很快就被資產階級政治家們奉為經典。大革命中產生的幾部憲法的基本原則,都體現著他的法學理論,有許多原理至今仍然是資產階級國家在法律和政治體制上遵循的原則。

十八世紀中葉,代表城市平民、資產階級和廣大民眾等第三等級利益的啟蒙學者競相出現,其中思想最激進、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最大的是小資產階級民主思想代言人——盧梭。在眾多的啟蒙思想家中,盧梭是唯一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出生在日內瓦的一個鐘錶匠家庭,母親在他呱呱墜地後5天就離開了人世,父親為躲避牢獄之災隻身逃離,10歲的盧梭便失去了雙親的呵護,開始過流浪生活,他當過僕人、學徒,從事過各種卑賤的工作,甚至像乞丐一樣被送進收容院,備嘗人間艱辛。此後,他在紅粉知已的照顧下,度過了8年安居歡愉的時日,這8年也是盧梭發奮讀書的日子,這使他的學識大增。1741年,他來到巴黎,結識了狄德羅等啟蒙學家。1749年,在第戎舉辦的徵文競賽中,盧梭因榮膺榜首而一舉成名。其後,他陸續寫了許多重要著作。因為觸犯了政府和教會,盧梭四處躲避,直到1770年才返回巴黎。1778年,盧梭與世長辭。坎坷的生活經歷使盧梭的政治觀點十分激進,這集中體現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兩部著作中。盧梭的思想核心是平等,他從分析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出發,提出了天賦人權的理論,他認為:人類的不平等不是從來就有的,私有財產的出現和私有觀念的產生是不平等產生的根源,而專政暴君的出現更使不平等達到極點。盧梭的政治主張是:人民主權論和社會契約論,他認為消滅不平等的辦法就是建立人民主權。人民主權就是人民根據自身的利益來訂立社會契約,以此來體現公共意志,這是最高權力,公共意志由法律來保護,因此國家要實行法制,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建立了十八世紀平民和小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他的人民主權論和社會契約論成為下層人民群眾的理論武器,他是對大革命影響最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國大革命的風雲人物羅伯斯比爾自稱是盧梭的學生,著名的《人權宣言》、法國大革命期間、革命政府的許多決策及民眾的革命行動都體現著盧梭的主張。

啟蒙運動在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等人的發動和引導下,逐漸走向高潮。十八世紀中期,以狄德羅為代表的百科全書派和以魁奈為代表的重農學派成為新一代的啟蒙思想家,代表法國中產階級的利益。狄德羅是十八世紀唯物主義哲學的最主要代表,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對辯證唯物主義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從1745年起開始編篡《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與工藝詳解辭典》,他不畏強暴的威脅,勇敢地擔當起主編的職責。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律師、工藝師等160多人參加了編寫工作,其中有老一代的啟蒙學者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又有新一代的啟蒙學者達朗貝爾、孔多塞等,於是他們又被稱為百科全書派。
《百科全書》彙集了當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最新成就。除科技外,廣泛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文化、藝術、習俗等放多領域,不僅是一部工藝與科學的百科全書,更是一部批判封建特權和宗教迷信的讀物,代表了十八世紀的最高學術水平。《百科全書》的出版沉重打擊了封建勢力和教會,由封建貴族組成的王政會議和天主教會十分害怕人民接受這種無神論的全新思想,他們把《百科全書》稱為魔鬼的新巴比倫塔,多次禁燬,狄德羅被捕入獄。新老啟蒙學者不畏艱險,頂住教會和政府的各種形式的迫害,衝破一道道禁令,嘔心瀝血20餘年,全部出齊35卷《百科全書》,為人類建立了一座精神文明的豐碑。1784年7月30日,狄德羅臨終前留下了他著名的至理名言:邁向哲學的第一步,就是懷疑。

在啟蒙運動的高潮中,一批從貴族營壘中分化出來的開明人士和資產階級,為挽救法國社會,謀求向資本主義過渡,力圖用經濟改革的理論和實踐來確立資本主義的社會秩序。主要是魁奈和杜爾閣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派、重農學派。魁奈曾經是宮廷御醫,於1758年發表著名的《經濟表》,他提出:要經濟繁榮就必須使人們在一切經濟領域中的活動完全自由。他的自由行動、自由通行,成為重農學派概括自己學說的口號和公式。杜爾閣深受魁奈重農學說的影響,於1766年完成他的代表作《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在1774年出任財政大臣時,大力推行重農主義的改革,實行國內穀物、酒類貿易自由,取消封建領主的特權,減少城市的糧食稅,將這項稅轉派到特權者身上,並向他們徵收道路稅,取消農民的徭役稅等。杜爾閣的改革遭到封建特權階級的強烈反對,並因此將他罷免,改革化為泡影。
與重商學派不同,重農學派不主張在流通領域尋找解決經濟問題的出路,而是認為國家財富的基礎是農業和土地,農業是唯一的生產部門,因此必須首先振興農業,才能繁榮工商業。振興農業必須允許糧食買賣自由和農民贖買封建義務,他們堅決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要求自由發展經濟。重農學派以廢除國家對工商業的限制為改革目標,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他們是最早系統研究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學派,馬克思稱他們為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真正鼻祖。大革命中各派制定的經濟政策和稅收政策都是以重農主義的理論為依據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家衛)“中世紀的歐洲普遍認為上帝在把宗教的權利授予教會的同時,把施捨的權利也授予政治的統治者。君權神授的現象,這個觀念長期統治著法國,謬論重複了100遍是否成了真理?狄德羅有一句名言:邁向哲學的第一步就是懷疑。啟蒙思想家登高望遠、寫文章、發表演說,向王權、特權、教權提出了挑戰,從思想上動員了廣大群眾。大革命的領導人米拉波、羅伯斯比爾等都從啟蒙思想中吸取了力量,大革命的主題詞——自由、平等、博愛,人權宣言中的三權分立等理論,無一不是來自啟蒙思想家的理念。凡是要推翻一個階級,總是要大造輿論,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啟蒙思想運動為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做了充分的思想理論準備。”
啟蒙運動在歐美各國迅速傳播,推動和影響了歐洲和北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美國的《獨立宣言》就深受盧梭影響,宣佈了人有生而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天賦人權。俄國反對封建農奴制的鬥爭,意大利的啟蒙社團紛紛成立,中國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無不體現啟蒙運動的影響。啟蒙學家的思想和政治理論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
十八世紀法國的啟蒙運動,猶如一股氣勢磅礴的洪流,猛烈無情地盪滌著封建王權的權威,展示著絢麗多彩的新思想、新理論。在人類社會發展史和人類思想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上一頁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