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无知是有知的开始。

今天读到一本有趣的书——《墨菲定律》,里边讲到一个皮尔斯定理,给大家分享一下读书感悟。

皮尔斯定理的核心观念是,意识到无知,是知道的开始。

乍一听,有点抽象,类似于一些哲学理念,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和故事的形式来诠释一下皮尔斯定理,还是挺有用的。

先来听一个故事。

在希腊一个神庙内,有一道神谕,说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然而苏格拉底却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感到无知是有知的开始。


是不是很有趣?众人眼里最聪明的人是苏格拉底,然而苏格拉底自己却认为自己一无所知。

难道是苏格拉底过于谦虚吗?不是说过度谦虚等于骄傲?

并非如此,其实天下最大的智慧就是能意识自己的无知。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想想看,孔子按说已经很渊博了,而他却并不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反而很谦虚的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老师。

再讲一个我一个朋友的故事。

我那个朋友做事能力不错,头脑也非常灵活,人也很会处事,只是有点太骄傲,感觉有点飘的感觉。

好像天底下,没有他不会的东西,也没有他搞不定的棘手问题。

感到无知是有知的开始。


这些都是朋友身上的优势所在,只是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朋友就会不屑一顾,过激时甚至会暴跳如雷。

经历的这种场景多了,再有不同意见时,别人也就保持了沉默。

这样的结果是,再也没有人跟朋友提出不同意见,但身边的人也日渐疏远了。

原本潜质和能力都不错的朋友,渐渐的越来越不受待见,事业上也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通过以上2个故事,可以看出,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能看到自己的无知,越懂得宽容与包容。

只有自以为无所不知,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柴米不进的人,往往是个真正一无所知的人。

感到无知是有知的开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真理我们从上小学就知道,但知道并不等同于做到。

真正的谦虚,是先承认自己的无知,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做到谦逊,而不是刷刷存在感的做做样子。

承认自己无知并不丢脸,只有认知无知才能逐步促进自己的有知。

《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之所以把修身放在首位,就是只有修好自己,才能做好后边的事情,如果你连自己都没活明白,不能认清自己,说什么创造和提升,都是百搭。

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你连自己都看不懂,看到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又怎么能有所作为呢?

从苏格拉底和孔子子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能看到自己的无知。

我们该怎么像优秀的人一样真正做到有知和大智若愚呢?你可以试试这3点方法。

第1点,别把自己再当回事,谦虚点,承认自己不懂也没什么大不了。态度对了,做事就对了。

感到无知是有知的开始。


第2点,剖析自己的优劣,优势继续保持,劣势逐渐改进。

第3点,不断的自我反省,绝不自以为是,拿自己的认知作为衡量尺度与标准答案。

我个人觉得,这个理念还是非常正解的,不过最重要的是运用,真正的践行到生活与工作中,否则再多再好的理念都是浮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