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釋:

1,芻(chú)狗:用稻草紮成的狗,古代用於祭祀。祭祀完就扔掉或燒掉。

2,猶:如同、好像的意思。

3,橐龠(tuó yuè):古代的風箱。

4,屈:竭盡。 5,言:即言辭,政令。

6,數:同速,加速。

7,守中:堅守一種中空的道理。

譯:

天地無所謂仁愛,它把萬物當作稻草紮成的祭祀用的芻狗一樣。

聖人無所謂仁愛,他把百姓都看作芻狗一樣。

天地之間,不正像個風箱嗎?

雖然中空但永無窮盡,越鼓動它,產生的能量就越多。

言辭政令越多,反而會加速國家的敗亡,不如保持少言虛靜。

第五章----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德經》

心得:

1.天地萬物皆有所屬,天地萬物都是一種客觀存在。萬物不因天地之仁而生,百姓也不因聖人之仁而生。他們共生的原因,是一種客觀上的互相需要,相輔相成。這就告訴我們要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看事物、看問題。

2,天地真正的惠澤,就是順應自然大道,讓萬物自然生長;聖人真正的仁愛,,就是施行無為而治,給百姓一定自由,這樣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3,天地之間,虛靜遼闊,充滿萬物生存的元氣,也正因其虛靜,如拉動風箱一樣,保持生命的激情和力量。而天地之間的人,要透過這個自然大道,認識到社會和人生之道。只有天地人保持一體,天人合一,才能達到和諧共生的理想狀態。

4,施政不能言辭法令過多,因為這違背事物的自然生存之道,必然導致滅亡。所以老子主張,要行不言之教,行無為而治,讓百姓自己發展自己。

5,作為個人,如果想保持不竭的生命激情和力量,就該法天效地,保持中心,的虛靜,充實內心,少說多做,這樣才能保持無窮元氣,擁有智慧和源源不盡的生命力量。

第五章----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孔子見老子畫像

故事:

楊修多言招殺身之禍 東漢末年的楊修,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他才思敏捷,靈巧機智,很有口才。

因為具有才華,他成為曹操帳下的一名謀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領文書,辦理事務。但楊修個性張揚,有些恃才傲物,不知自保,不懂收斂少言,經常是出言不遜,口無遮攔。

曹操建造一所後花園。落成時,曹操去觀看,轉了一圈,臨走時什麼話也沒說,只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解其意,就去請教楊修。楊修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建的園門太寬大了。工匠們恍然大悟,於是重新建造園門。完工後再請曹操驗收。曹操大喜,問道:"誰這麼聰明,領會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是楊主簿。"曹操聽了,嘴上稱好,但內心妒忌楊修。

一次,塞北有人給曹操送來一盒精美的奶酪。曹操嚐了一口,突然靈機動,想考考手下人的才智,就在盒上豎寫了"一合酥"三個字,讓使臣送給文武大臣。大臣們不得其解,就向楊修求教。楊修看了盒子上的字,竟拿起餐具來,建議大家分著吃了。大家問他:"我們吃了魏王的東西,這恐怕不好吧?"楊修說:"是魏王讓我們一人一口酥嘛!"在場的人無不叫絕。之後,曹操問起原因,楊修從容回答:"盒上明明寫著一人一口酥嘛,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曹操聽了,臉上雖笑而心裡妒忌楊修。

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劉備,困在谷口,想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想退兵,又怕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正碰上廚師端進雞湯。曹操見碗中有雞肋,心有所動。夏侯惇進來問他口令。曹操隨口道:"雞肋!雞肋!"夏侯惇於是傳令下去,都喊"雞肋" !

楊修聽見傳"雞肋"二字,便收拾行裝準備撤退。有人報知夏侯惇,他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你為何收拾行裝?"楊修說:"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惇說:"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將士無不準備歸計。

曹操得知後,喚去楊修,大怒道:"你怎敢造謠言,亂我軍心!"喝令推出斬了,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一代才子楊修,就這樣死了。"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所謂言多必失,言多必敗。楊修自恃其才,不懂謹言慎行,所以死於非命。

第五章----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太極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