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跟家裡人思想格格不入,很多事懶得解釋,很想離他們遠點,我的想法是哪裡有問題?

彩虹海的彼岸


曾經,我也是這種想法,高三的時候最為嚴重,感覺和家裡人沒辦法溝通。每次放假回家,我要麼睡覺,要麼就寫作業,因為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來煩我了。

那時候,真的,父母多問了我幾句話,我就像炸毛了一樣。後來,長大了點,慢慢就改了,和家人聊家常挺好的。

不清楚題主家裡的具體情況,我只能按自己想到的來分析一下了。

首先,題主高三了,壓力很大,情緒敏感

高三對於任何一個需要高考的學生來說,都極其重要,自己在上面花了很長時間,也給予了很大的期望。這個時候,你本應該在學校專心學習,而不是在家裡被一堆瑣事所擾,這種變化讓你覺得有些失控。

家裡的煩雜事情更是讓你無法專心學習,高考一天天的臨近,無法正常在學校學習,但你又沒有辦法去改變這種狀態,這讓你煩躁、心裡感覺有股無名的火,這股勁讓你更加想專注學業,但外界的干擾還是那樣煩擾你,像一個循環,裡面積攢的情緒也越積越多,於是你更加反感家人的打擾,但你是一個乖孩子,你選擇忍受,這樣所有情緒都鬱積在你身體裡,讓你很困擾。

其次,要清楚一點,父母想對你好,對你有期望。

現在互聯網飛快發展,深入家庭的每一個部分,但家長並沒有跟著時代一起走,而且年紀越大的人,越難改變,對他們來說適應時代有些困難,但你不一樣,你年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所以有些在父母眼中很困難的事情,對你來說只是一件小事,比如怎麼用支付寶給朋友轉賬、怎麼在線上交社保……而你是他們的小孩,或者是家中學歷最高的人,他們自然第一個想到你,覺得你一定能解決這些事情。

最後,要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呢?

你可以和父母做一次溝通,告訴父母自己想要的事情、所擔心的事情,把問題說清楚。不要害怕,也不要擔心,他們或許比你還想讓你能好好學習,高考順利考上理想的大學。

但如果做不到的話,就嘗試自我消化,調整心態,接納父母對你好的方式。你可以和朋友吐槽家裡的事情,同時將自己“隔離”起來,給自己獨處的空間去學習。比如和父母約定你在學習的時候不要進你的房間,就算開門看,也請他們不要發出聲音。把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變成自己勞逸結合休息的時間,這樣效率就能提上來。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Susta


我兒子也是高三,前兩天跟我說他要搬出去住,理由不過因為他學習期間,我們給他房間送了幾次水果。後來協商的結果,只要不送水果,不送吃的,就可以不搬。

他解釋說這就是如魯迅先生所說,要求開個天窗,不會同意,那就威脅說把房頂拆了,開天窗就可以同意了,這是他的談判策略。也不知道他是真的還是假的。供你參考。[呲牙]


好好88116


這是青少年時期普遍的心態,這也是成長所需要面對的挑戰。

一個從依賴父母到獨立證明自己的過程,就是從自以為很懂,別人落伍開始的。當然你並不真正懂,正因為一知半解才看不透這一點,總以為別人幼稚,感覺別人的認知與自己不相符,就會變得不願交流,這就是青少年的困感。

這是人生必然會經歷的過程,是成長必然會付出的代價。瞭解這一時期的心理變化對自己是有用的,不是抱怨別人不懂你。當然,你也要有勇氣表達自己的主見。有時候,家人並沒有注意到你已長大,還是以從前的方式對待你。

若要真正獲得成長,變得成熟,只有踏入社會才能敲醒你,那時候,你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苦口婆心。


知常齋主人傅維韜


等上完大一,大二的時候,你回過頭來回想現在的想法,是那麼的天真和幼稚。除非你不是親生父母,否則你永遠無法逃離他們對你深遠的影響。


笑怪巫


今晚我跟一個朋友正好說到這個現象,因為我們都處在這樣的情況裡。我們都認為這樣的行策沒有問題,因為很多時候,解釋沒有任何意義,純粹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說的本就是興趣愛好或思想觀念形成不同的人群。

有的人是依靠血緣來區分人群。不管你有怎樣的興趣愛好或者思想觀念,只要你跟他們有血緣關係,就必須跟他們是一群。更誇張的是,除了他們,你不得與他人成為一群。

有的人依靠興趣愛好或思想觀念來區分人群。只要興趣愛好或思想觀念相似,不管有沒有血緣關係,都可能成為一群,也可以離開群體。

我們常常看到,血緣群體總是矛盾重重,卻解決不了問題。正是因為這一群體完全沒有興趣愛好或思想觀念的相似,甚至大多是對立的,卻要強行捆綁在一起。

我們常常看到,沒有血緣的人更容易成為群體。這是因為,他們成為群體的前提基礎是相似的興趣愛好或相似的思想觀念。沒有相似的興趣或相似的思想觀念,他們不會走到一起。或者走到嚴重分歧的階段時,他們會分開,尋找新階段相似的人組成群體。他們不會像血緣群體那樣強行捆綁。

當思想格格不入、解釋毫無意義,保持距離是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這樣既不侵犯對方,也能保護自己不受干擾。


彭翔聊心理


總覺得跟家裡人思想格格不入,想逃避?

人類本來就具有解決問題的潛力,但如果我們逃避現實,不承認現實,不讓現實的信息去刺激強大的潛意識,那麼我們的心智就得不到鍛鍊,對世界的認知會越來越少,說話做事就越不切實際,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

這不是危言聳聽,試想一下,跟家人溝通的勇氣都沒有,你能看到哪裡去?記得,家才是我們幸福的港灣。思想不同,甚至就像你說的格格不入,是不是想想為什麼會這樣?總是有原因的嘛。當然,我們是要走出去,我們需要工作,我們不能沒有社交,我們還會結婚,我們要面對很多問題。

職場問題、社交問題、家庭問題、婚姻問題,其本質都是合作問題,逃避合作說明我們的心智還很不成熟。我們在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時候,也磨練了我們,使我們的心智漸漸成熟。也許是家人的思想太過落後,太過老舊,那我們共有責任幫助他們,跟他們一起學習合作。

說到這裡,你心中應該有答案嗎?

歡迎留言,不敢說我會教你方法,但我們可以一起探討。


天海悠悠百善泰來


這是青少年時期普遍的心態,這也是成長所需要面對的挑戰。

一個從依賴父母到獨立證明自己的過程,就是從自以為很懂,別人落伍開始的。當然你並不真正懂,正因為一知半解才看不透這一點,總以為別人幼稚,感覺別人的認知與自己不相符,就會變得不願交流,這就是青少年的困感。

這是人生必然會經歷的過程,是成長必然會付出的代價。瞭解這一時期的心理變化對自己是有用的,不是抱怨別人不懂你。當然,你也要有勇氣表達自己的主見。有時候,家人並沒有注意到你已長大,還是以從前的方式對待你。

若要真正獲得成長,變得成熟,只有踏入社會才能敲醒你,那時候,你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苦口婆心。


鎮巴馬玉濤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我和你一樣,同樣經歷了高中生活,也經歷過高考。我只是比你有點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沒有在高三的時候經歷過這樣的非常特殊的疫情時期。但是你現在面臨到這樣的複雜的感受、壓力和焦慮,我是很能感同身受的。

這裡想跟你分享兩個方面的事情。

第一方面是關於青春期的,關於我們自己。

每一個人經歷青春期的時候,由於我們身體的激素荷爾蒙分泌,是處在非常旺盛的階段。且第二性徵已經出現並且成熟。這個時候我們開始追求獨立自主,追求自由。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 ,對未來的憧憬,以及自我意識的進一步整合。這些都會讓我們自己內在身體與意識想法之間產生一些較大沖突。經常會感受到身體內有多股力量在互相搏鬥。而這些情況是正常的,所有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青春期,這種變化會加速我們的身體成長和我們思想的成熟,將為我們走向成年,走向社會真正的獨立自主,打下身體和思想的基礎。所以孩子,這個時候建議首先接納你的這種狀態,因為你無法改變,然後和你目前的這種狀態一起共處,和它和諧共處。要給自己一個暗示:這些是來幫助我成長的。另外在這裡要說一點的就是: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是對我們中學階段的一個交代,不必有一考定終身的想法。調查統計說明,高考和人生的成功沒有畫等號的關係。

第二是關於我們的環境的,尤其是我們的家庭環境。

在這樣特殊的時期,對高考的壓力不僅僅是學生,家長的壓力也非常的大,也很焦慮。他們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他們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而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建議你採取這樣的辦法來改善你身邊的環境:首先建議你和你的家裡的人明確你的作息要求,就是說哪些時間你是要幹嘛的,哪些時間他們是不能打擾你的。其次如果你認為你的家裡麵人比較難以溝通,建議你找你信任的老師,通過你的老師來和你的家人進行溝通。再次就是也請你理解一下你的家人,因為你想讓你的家人完全不管你,完全由你做主,恐怕不大現實,因為目前他們也很希望能夠幫助讓你順利的進行高考,為你的高考準備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可能他們想的和你的想的經常有衝突而已。相信經過溝通,你的家人也會理解你的,這樣才能把你所希望的和他們想提供的能夠配合起來。才能夠真正的為你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素心塾素心先生


你的想法沒有問題,家裡人的做法也沒有問題,只是這兩者之間缺乏一定的和諧。建議嘗試著去把自己的想法跟家裡相對親近的人溝通一下,讓他們知道你需要一定的個人空間來準備高考(本來在叛逆期,加上他們以為對你好但其實不然的初衷,再加上家長對你的瞭解其實是很少的。因此好好說話,也適當照顧一下他們的感受,切忌矛盾升級)。目的有兩個:第一,讓他們懂你的壓力和需要,第二,讓他們知道你是在努力學習不會辜負他們。感情越好才越容易因為不瞭解而產生不必要的擔憂,而感情越好才越容易因為簡單的談心懂得對方。所以,放下對他們思想和行為的不解,心平氣和地跟爸媽談談心,相信他們會懂你並給予你需要的東西……

祝高考成功!


Lee修緣


首先,你必須明白,只有家裡人才是最不願意讓你吃虧上當的那個人,在這個前提下,如果思想上格格不入,我們試著去求同存異,不要鑽牛角尖,非要說服對方或者非要接受對方的觀點,畢竟一家人,只要出發點是好的,無非就是實現路徑不一致罷了,還是那句老話,有話好好說,情緒第一[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