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房貸款,選擇等額本息,而不是等額本金?

我們以100萬借款,基準利率4.9%,10年期(120個月)為例:

等額本息首月還款10557元,等額本金12416元。

1.同樣鎖定一筆借款,等額本金比等額本息的月供要多20%,這裡的20%,如果換成等額本息,相當於你可以借來120萬的貸款,憑空多了20%的支出,浪費了現金和現金所帶來的機會。

2.有人說,等額本金的月供是逐年減少的,還有人說,等額本金的總月供少於等額本息。沒錯,但是誰又會還10年的貸款呢?何況現實中往往是30年。先有定量,才有定性。利率是個位數,貸款是百位數。

哪怕按照10年期計算,等額本息要到第56個月的月供才超過等額本金,如果按照30年按揭,則要到第十幾年,實際上大多數人到第5年房子已經翻倍出售/換房/還清重新抵押了。

3.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覺得等額本金比等額本息好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我們的視角:通脹的速度,通常保守按照12%計算。我們把通脹速度(1%每月)乘以當前月供,才能得到真正的【幣值】,【幣值】才是真實的【月供】。一旦加上通脹這個因素,邏輯就變得鮮明易懂,相比沒有通脹,我們的月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行【收縮】。

按照【幣值】計算:等額本息首月月供10557元,等額本金12416元。等額本息末月月供3192元,等額本金3037元。

結果是什麼呢:

1.等額本金的總月供,比等額本息更多

2.等額本金早期消耗了你更多的現金,月供壓力更大,也消耗了更多的機會

3.買房開頭難,等額本金可能成為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什麼買房貸款,選擇等額本息,而不是等額本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