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優勢資源” 建好“前庭花園”

靈川縣東西南三面環抱桂林城,坐擁灕江上游黃金岸線,然而,這樣獨特的區位優勢,過去並未給其旅遊發展帶來明顯幫助。幾年前,靈川縣A級景區屈指可數,旅遊發展不溫不火。

近年來,靈川縣按照“做強工業、做優農業、做活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擺脫“城鄉結合部”形象,桂北新城由此冉冉升起。

用活“優勢資源” 建好“前庭花園”

▲靈川縣千年古村江頭洲

與此同時,該縣緊緊把握“雙創”機會,把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龍頭產業統籌推進,深度融入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狠抓景區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把青山綠水、美麗田園和古村古鎮轉化為旅遊資源,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9年,靈川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053.08萬人次,同比增長24.8%;旅遊總消費132.13億元,同比增長30.4%。同年,靈川縣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全區參與競爭的縣區中脫穎而出,榮獲第六批“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稱號。

靈川縣,終於擺脫“桂林山水”品牌的遮蔽效應,以“庭前花園”的形象閃亮登場,成為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重要一環。


01

經營“美麗田園”

陽春三月,靈川縣處處繁花似錦。

萬畝紫雲英迎風怒放。“青獅潭庫區遍野都是絢爛開放的紫雲英,花朵似乎也比往年大,豔麗極了,整個庫區就像夢幻仙境。”幾名在拍照的遊客陶醉地說。

在三街鎮龍坪村的農田裡,成片的油菜花競相開放。放眼望去,金色花海,漫無邊際。蜜蜂蝴蝶流連花間,翩翩起舞,為春日的村莊增添了無窮生機。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海洋鄉的萬畝桃花,灼灼其紅,競相開放,靜候遊客的到來。

用活“優勢資源” 建好“前庭花園”

▲中國銀杏第一鄉——海洋鄉


當前,在全國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的背景下,靈川縣一手緊抓防控,一手緊抓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旅遊景區有序開放。“我們正在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盡力幫助廣大遊客實現到靈川賞花的願望。”靈川縣政府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賞花”是靈川縣春季旅遊的重頭戲。近年來,靈川縣狠抓農旅融合,依託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和生態農業建設,精心發展觀光休閒農業,“賞花經濟”日益紅火。

海洋鄉地域雖小,但卻有銀杏樹百萬株,其中有百年樹齡的達1.7萬多株,被譽為“中國銀杏第一鄉”。每到秋季,海洋鄉黃葉繽紛,呈現出“銀杏金秋”的極致美景,被譽為“詩境家園,童話世界”,海洋鄉也因此成為中國著名的攝影創作基地。

靈川縣通過加強休閒旅遊點的示範建設,組織開展“神奇靈川·金色海洋”鄉村文化旅遊體驗活動,引導當地農民做大做強“賞葉經濟”,鄉村旅遊發展如火如荼。

如今,每年深秋前來觀賞銀杏的國內外遊客超過50萬人次。銀杏景觀,已成為靈川縣休閒農業拳頭品牌。

用活“優勢資源” 建好“前庭花園”

▲海洋鄉的大塘邊


2019年,海洋鄉的大塘邊村獲評為“五星級鄉村旅遊區”,成為桂林市銀杏景觀網紅打卡地。“我們村很多人開起了農家樂,遊客越來越多,收入越來越高,這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該村一家農家樂老闆說。

“賞花經濟”“賞葉經濟”只是靈川縣“農業+旅遊”融合發展的一個側影。作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的靈川,已擁有中國美麗田園(靈川縣銀杏景觀)、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長崗嶺村與江頭村)等30多張“國字號”旅遊名片。通過“農業+旅遊”融合發展,該縣逐漸打響“春賞花、夏品果、秋觀葉、冬看凇”農業旅遊新品牌。

在“創特”過程中,靈川縣還充分發揮旅遊的扶貧帶動作用,編制完成了全縣11個貧困村的旅遊扶貧規劃方案,通過採桃節、瑤家六月六、金秋銀杏節、江頭“姑娘節”等活動,激發鄉村旅遊消費熱潮,為貧困村民增收開闢了新途徑。


02

點化“綠水青山”

作為灕江的上游區域,靈川縣境內植被豐富,全縣森林面積10.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1.5%。近年來,靈川堅持綠色發展,一手抓生態保護,一手抓旅遊開發,成功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用活“優勢資源” 建好“前庭花園”

▲靈山縣青獅潭景區


“青獅潭的水真清澈啊,天氣晴朗時,水天一色,就像油畫一樣美。”週末經常到青獅潭度假的桂林市民董女士讚歎道。

號稱“華南第一湖”的青獅潭,是離桂林市最近、最大的原始生態自然保護區。青獅潭如今的生態美景,離不開靈川縣政府的全方位監督和整治。

此前,庫區周邊畜禽養殖場糞汙直排,一度嚴重汙染了青獅潭水庫水質。針對這一痛點,靈川縣以壯士斷腕的力度,對水庫周邊500米範圍內的汙染養殖場進行拆除,從根本上杜絕糞汙直排現象。

靈川縣還針對水庫燈光誘捕非法捕撈行為,開展聯合執法,保護漁業資源,促進庫區生態健康持續發展。

經過守護,美麗的青獅潭水庫已成為了靈川縣山水風光的一張靚麗名片。

用活“優勢資源” 建好“前庭花園”

▲靈山縣逍遙湖


逍遙湖,離灕江只有2公里,生態環境優美。湖區周邊森林覆蓋率85%,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是都市的35倍以上,是靈川縣名副其實的天然叢林氧吧。

靈川縣對逍遙湖進行了精心保護和開發。在保持完好生態的同時,景區還重建了以逍遙樓為主的桂林歷史名樓、名亭、名宅,精緻的古園林建築和充滿詩情畫意的石刻,讓景區處處展現出獨特的“逍遙意境”。

如今的逍遙湖,已成功晉升國家4A級景區,深受戶外愛好者青睞。“看湖光山色,聽山風陣陣,逍遙湖確實讓人心曠神怡。”黑龍江遊客張女士不停誇讚。

同樣作為4A級景區的古東瀑布,是新近才開發的生態旅遊景區。

隱藏於大圩鎮古東村的古東瀑布,是由地下湧泉形成的多級串聯鈣化瀑布群,瀑流澄澈,四季長流。該景區融原始生態、地質奇觀為一體,以幽瀑、碧潭、紅楓聞名。

“這是可以觸摸的瀑布!”靈川縣根據瀑布的地質構造和山形特點,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建設和完善了攀爬設施,創造性地打造了“親瀑之旅”。

遊客穿上一雙草鞋,就可以出發了。一路上,溪水在青山間歡歌,遊客在溪水中歡笑,其樂融融。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段人與水的親密之旅,展現了靈川縣生態產業開發的嶄新篇章。


03

書寫“鄉愁新篇”

靈川縣自古為楚越往來之要衝,領中原風氣之先,境內分佈眾多古村古鎮。近年來,靈川縣堅持文旅融合,對散落鄉野的古鎮古村進行系統梳理、保護和開發,在保持古韻中留住“鄉愁”,“鄉愁文章”越做越好。


用活“優勢資源” 建好“前庭花園”

▲灕江靈川縣大圩鎮河段


大圩古鎮位於灕江東岸,始建於北宋初年,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大圩江上蘆田寺,百尺深潭萬竹圍。柳店積薪晨晏後,壯人荷葉裹鹽歸。”明代解縉的《大圩》詩,描繪了大圩古鎮古樸而優美的畫面。

雖經歷史變遷,大圩古鎮不少建築依然保存較好。為了保護古鎮,再現當年的盛景與古韻,靈川縣堅持修舊如舊原則,將古鎮作為國家4A級景區打造,實施了古街石板路修復、古鎮立面改造、古鎮博物館建設等一系列工程。

改造後的大圩古鎮,從歷史深處“活”過來了。每逢節假日,古街特別熱鬧,傳統手工技藝捏麵人、畫糖人穿梭來往,沿街的米粉、涼粉等特色美食琳琅滿目,舞龍游街、戲劇彩調表演精彩紛呈……

特有的古風古韻,吸引無數遊人。古鎮每年接待遊客達120多萬人次,旅遊消費逾10億元。受古鎮的輻射,周邊村莊不少村民吃上了“旅遊飯”,旅遊成為當地百姓增收的重要來源。

用活“優勢資源” 建好“前庭花園”

▲靈川縣大圩古鎮


展現靈川“古韻”風采的不只大圩古鎮。距靈川縣20公里的江頭村,乃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後裔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保存有完整的元明清三代時期的建築100多座,享有“才子村”和“清官村”美譽。

為保護和挖掘歷史文化,靈川縣專門針對江頭村制定了保護規劃,對愛蓮祠堂等古建築進行了修繕,對一批古樹、古橋、古井、牌匾進行保護,新建了進村門樓、停車場、公廁等設施,有效地保護了江頭村古建築群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如今,江頭村已成為人們尋找歷史、品味鄉愁的好去處。

靈川縣不僅對傳統村落古建築進行全面保護,還針對瀕臨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創造性的保護與開發。

“灕水人家”景區就是其中一個成功範例。景區總投資6億元,以自然生態、桂北風情、古民居建築藝術、民間傳統工藝為主題,仿舊復建了一個桂北古村,聚集竹編坊、草編坊、打鐵坊、釀酒坊、豆腐坊、榨油坊、水磨坊等非遺場所,活態再現了桂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

走在青石板路上,看古香古色的傳統作坊,聽忽遠忽近的打鐵聲、榨油聲、織布聲,宛若置身世外桃源,令人陶醉。



獨特的創意和高質量建設,使得“灕水人家”獲得廣泛認可,迅速晉升為國家4A級景區。2019年,“灕水人家”景區共接待遊客80.6萬人次,帶動景區周邊農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