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地理課”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摘 要】地理教師的責任,就是通過地理課,把學科知識與技能愉悅地傳授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保證師生雙方的身心得到快樂,且學生的地理素養得到提升。因而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教學過程儘可能直觀形象,同時注意順性量力而為。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其實,教師要做到的不僅僅是喚醒學生,更要不斷地喚醒自己,給自己注入激情和活力。地理教師的責任,就是通過地理課,把學科知識與技能愉悅地傳授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保證師生雙方的身心得到快樂,且學生的地理素養得到提升。

如何讓“地理課”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要對教師這個職業有正確的理解,對自己所教授的地理學科要熱愛、要專注,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教學素養:用愛傳播愛、用知識傳播知識、用熱情傳播熱情、用執著傳播執著。地理這門課,在學校、教師、學生的眼中,一直被認為是副科,可有可無,沒什麼價值。但是地理教師要深刻地理解這門學科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要加強學習與鑽研,不斷地發掘學科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聯繫實際,點亮自己生命的同時,也點亮學生的心靈。地理教師要有職業使命感.明確高中地理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地理學科知識,內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及作為地理科學支撐的地圖和地理信息系統等專門的學科知識,對當今世界困擾人類的資源、環境和人口問題,以及學術界和社會極為關注的全球變化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都作了簡明扼要的闡述。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並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如何讓“地理課”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教學設計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消除他們對地理學習的畏難情緒,激發他們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小學語文學習了《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一般情況下,語文教師不太可能在課堂上講清楚相關的地理知識。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討論,結合地球公轉的特點,學生便恍然大悟。

當然還可以把遺留的問題給學生探究,譬如兩小兒在一日看到的景象是怎麼回事、是怎樣產生的?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利用網絡等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然後讓他們展示研究成果。高中生自主性較強,一次成功的研究會讓他們享用終身,由此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

如何讓“地理課”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儘可能做到直觀形象

地理學科涉及的內容多,時間和空間跨度又很大,每一件事情都親歷不太現實,但是教師可以通過提供標本、模型、圖像、視頻等來展現地理知識。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觀念、手段不斷更新,師生之間的信息來源路徑多樣,教與學關係也在變化。譬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一課本的“岩石圈”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提供實物標本、野外體驗照片。教師可以發動學生及家長提供,學生還可以在地理課上展示與講述自己親身的遊歷過程,這樣的課是生動有趣的,學生的印象也更為深刻。學生眼睛看到了、耳朵聽到了,有的時候還可以手摸一摸、舌頭嘗一嘗。

實踐證明,這樣的地理課,教師願意教,學生願意學,師生可以愉悅地完成教與學的任務。課堂教學要引起學生的注意,體驗式教學最為有效。體驗式教學不僅有利於指引學生,而且還有利於學生地理思維的發展——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反覆過程。要讓地理課能更好地切合實際且具體形象,教師必須研究上課的內容,並深入理解,進而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有效開展地理教學。

如何讓“地理課”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意做到順性量力

現代教育理論倡導教學要適應自然、順性量力,這可以理解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來設計教學方案,不可超出學生的能力範圍。例如高一與高三的教學要求要有嚴格區分、新授課與複習課雖然是針對相同的課題,但是教學深度也是不一樣的,對學生學習的期待值也不一樣。拿“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一課的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及其應用來說,高一新授時,目標設置較為簡單,對學生要求較低,只要求學生通過觀察示意圖,瞭解到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發生改變,且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以及正午太陽高度對樓間距、太陽能熱水器安裝的影響等。

然而到了高三複習階段,除了要掌握以上知識以外,還需要學生學會各地某天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樓間距的計算、太陽能設備的安裝調試、影長的計算與變化、房屋朝向與房屋採光的關係等。在教學中不論是新授課還是複習課,地理教學都應該循序漸進。西方教育早就重視這個教學原則,並且相當規範,他們在基礎學科的建設上相當領先,也許這就是他們教育的成功經驗之一。

如何讓“地理課”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今中國發展“不走平常路”已成常態,“跨越式發展”模式也在中學地理課堂出現,因而這種不符合自然規律的主觀主義教育,會使地理課失去活力。因而中學地理課應該有明確的步驟:複習舊課一引入新課一教授新課一課堂小結一新課拓展與鞏固。這些基本步驟一般不能缺少。

其實,一切功課都應該這樣安排,使後學的能夠依靠先學的,使先學的能靠後學的固定在心靈裡。每個教師都有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但是要讓地理走進學生的心靈,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需要教師不斷地實踐與摸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