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陷入「失戀-戀愛-再次失戀」的惡性循環?


為什麼我們總是陷入「失戀-戀愛-再次失戀」的惡性循環?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分享過自己曾經那段瘋狂的減肥經歷,之所以說瘋狂,是因為後來重新認識減肥這件事以後,再回過頭去看,覺得照那樣做沒把身體弄出不可挽回的毛病,我已經足夠幸運了。

減肥常常容易陷入「減肥-反彈-再次減肥-再次反彈」的惡性循環,相同的情況,也會常常出現在談戀愛、糾正生活作息等事情上面:

  • 戀愛-分手-再次戀愛-同樣的原因分手

以及

  • 決心早起-早起失敗-再次決心早起-再次早起失敗

為什麼我們總是陷入惡性循環?因為我們在這個循環裡沒有作出改變,或者作出了改變,但施以改變的對象不正確。

換句話說:我們試圖去改變的是事物本身的狀態,不是事物產生的模式。

如果我們一直作出的改變是前者,那陷入惡性循環是必然的,真正有效的改變、能保持穩態的改變,一定是後者。

斯坦福大學精神科教授保羅·瓦茨拉維克在自己的著作《改變》裡提出過兩個很有洞見的概念,叫做「第一序改變」、「第二序改變」。

這兩個概念剛好能和前面提到的內容對應上:

<code>第一序改變改變的是事物本身的狀態/<code>
<code>第二序改變改變的是事物產生的模式/<code>

舉些例子來說明。

  • 如果你開過手動擋的汽車,應該知道換擋這回事,手動擋汽車在第一檔內由靜止狀態到行駛狀態,叫做第一序改變;由第一檔換入第二檔的狀態,叫做第二序改變。
  • 你在夢裡走著走著突然被人追,你拼盡全力跑、逃,最後脫困,這是第一序改變;你跑著跑著從夢裡驚醒,回到現實,因此脫困,這是第二序改變。
  • 放假的時候先玩,拖到快收假的時候才來寫作業,這是第一序改變;假期裡每天玩一點、寫一點作業,打從內心裡不想把作業拖到最後再寫,這是第二序改變。

再看回文章開頭那些事,它們的第一序改變是什麼?怎麼才能進入第二序改變?

為什麼我們總是陷入「失戀-戀愛-再次失戀」的惡性循環?

關於減肥的惡性循環是這樣的:

節食 - 身體為了保命調低新陳代謝 - 消耗降低導致頭暈、心慌、乏力 - 猛吃 - 反彈 - 再次節食......

從不減肥到減肥最後陷入惡性循環,這是第一序改變,在減肥這件事上,怎麼做才能進入第二序改變呢?答案是:

  • 提高新城代謝

死結在新陳代謝這裡,提高新陳代謝能夠增加消耗,並且不用刻意少吃,這樣就能達到消耗量大於攝入量的目的,最終達到減肥的目的,並且可以長期保持。

怎麼做才能提高形成代謝?就是已經被說爛了的:營養均衡、作息規律、合理運動、情緒穩定。

這些才是能真正幫助我們達到減肥目的的手段,而非節食。

關於減肥還有另一組第一、二序的改變常常被我們忽略,就是減肥的目的,第一序改變把減肥的目的設定為:穿漂亮的裙子,第二序改變把減肥的目的設定為:增強體質、保持身體健康。

關於早起的惡性循環是這樣的:

上鬧鐘 - 早起失敗 - 再上鬧鐘 - 再次早起失敗......從睡懶覺到想嘗試著早起最後陷入惡性循環,這是第一序改變,在早起這件事上,怎麼做才能進入第二序改變呢?答案是:

  • 早睡和思考「早起之後幹嘛」

熬夜後很難做到早起,並且不只是早睡,更應該思考:早起後我要做什麼?如果因為晚起沒做成,它會對我自己的利益造成哪種程度的直接損害?

這就是為什麼多數公司通過簡單粗暴的扣工資來懲罰遲到的行為,還能這麼有效的原因。

第二序是站在更遠的位置、看見更大的範圍、看清問題的根源而作出的改變。

談戀愛的情況就更加複雜了,這裡只拿其中一種情況來說明。缺乏安全感的情況在談戀愛的時候很常見,尤其是女生,於是就容易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

談戀愛 - 沒安全感 - 討好對方 - 失去自我 - 內心衝突 - 表現的很“作” - 雙方感到不愉快 - 分手 - 再次談戀愛 - 相同的原因分手......

從單身到談戀愛最後陷入惡性循環,這是第一序的改變,看不到問題的本質,或者說一失戀就把責任全部推到對方身上,即便換一個人,結果也一樣。

怎麼解這個結?怎麼進入第二序改變?從自身出發,找到關鍵點:安全感匱乏。

心理學領域的相關研究揭示:安全感匱乏的成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條是童年的經歷導致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不足。

對自身認知不足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缺乏自信,放在談戀愛這件事裡,就是: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在戀愛中,因為缺乏安全感而陷入惡性循環,改變的突破口是重塑自信,而非討好對方。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知道:第二序的改變比第一序的改變難度更大,不過,真正好的方法實踐起來通常都比較痛苦,而痛苦改變的第一步,就是:

用系統思考代替傳統思考

我做了一張圖,來對比這兩種思考方式之間的差異:

為什麼我們總是陷入「失戀-戀愛-再次失戀」的惡性循環?

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看出:系統思考是一種跳出固有的思考框架、反直覺、反本能的思考方式。

一個好的系統,至少包含三個要素:

  1. 元素
  2. 元素之間的關係
  3. 系統的功能

第二序改變,實際上改變就是元素之間的關係,元素與系統功能的改變並不能改變整個系統,改變元素之間的關係才可以改變系統,最後跳出框架看問題。

好比一個傳統的零售公司(系統功能)和它裡面的人員(元素)再怎麼改變,公司(系統)還是個傳統的零售公司,但如果這個公司的人員中有人懂得利用互聯網,讓公司和互聯網產生關係(元素之間的關係改變),公司(系統)很有可能變形為一家新零售公司。

系統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培養系統思維,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這裡提一下最基礎的做法:

  1. 學習和「系統」有關的知識;
  2. 把它們理解、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3. 在生活中找場景有意識地去運用它們;
  4. 反覆運用;
  5. 形成習慣。

想要脫離生活中的各種惡性循環,先要看見它們所在的系統,然後跳出傳統思考的框架,試著用系統思維來思考和看待。

最後就是:關於改變,先勇敢邁出第一步。你變了,周圍就變了:別人會變、狀況會變、環境會變......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我們默許自己不去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