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到陽信“飛”了22天的一個微信

從武漢到陽信“飛”了22天的一個微信

李興正 翟成新

從武漢到陽信“飛”了22天的一個微信

地連九州,情有千千結;天各一方,家書抵萬金。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漢南分院副院長馬永剛的老家是山東省陽信縣。今年春節前,他買好火車票準備回陽信陪父母過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他毅然留在武漢並率領一支醫療隊進駐“方艙醫院”。他的妻子帶著兩個兒子回到陽信陪老人過春節。

在全家人的忐忑不安中,馬永剛12歲的大兒子馬振軒代表全家給他打過好幾次電話,但得到的回答或是隻言片語或是顧左右而言他,更讓大家放心不下。“我不在一線,沒接觸病人。”他說的這些話誰能相信?他大概還忘了他的妻子也是醫學博士哪。後來再給他打電話,乾脆沒回音了。忽然有一天,馬振軒在電視上看到正在“方艙醫院”裡工作的爸爸後,抑制不住滿心的激動,打開微信,流著淚給爸爸寫了這樣一封信:

從武漢到陽信“飛”了22天的一個微信

親愛的爸爸:

給您的電話您總是接不起來,只好用微信給您寫這封信。

您在嗎?您如果有時間,在您吃飯的時候,順便看看我這封信吧!春節前臘月廿七那一天,媽媽正在老家陪我寫作業,忽然接到你的電話,你說武漢有疫情,你回不來了,需要留在那裡診治病人。聽到這個消息,我心裡一下子樂開了花。往年回老家過春節,您總是催著我寫作業,我玩也玩不痛快。今年可好啦,我頭上終於沒了緊箍咒,可以開開心心玩了。

誰想,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玩得無憂無慮,可媽媽整天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有一次我聽媽媽對奶奶說,武漢有的醫護人員被感染了,而且有的因病情過重去世了。我這才害怕起來。我上網查了查新冠病毒的相關知識,又看了看那幾天的新聞,才知道武漢疫情挺嚴重。咱們全家人都挺擔心您。有一天,我忽然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了一位身穿防護服的醫生很像您,再仔細一看,防護服上正寫著您的名字!爸爸,您那時還像往常一樣和病人親切交流,可是嗓子啞了。看到這裡,我再也擋不住淌下來的淚水。

爸爸,您不知道,新聞播出後,許多人在朋友圈裡給您點贊。您雖然沒空回覆大家,可我看到了您微信中的個性簽名文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親愛的爸爸,新冠病毒太狡猾了,您可一定要做好自己的防護。只有自己不被感染,您才能去幫助更多的病人。請您放心,我會認真學習,幫媽媽照顧爺爺奶奶和弟弟。我們都時刻期待您早日康健回來團聚,期待咱們全家重聚的那一天!

此致

敬禮!

您的兒子 馬振軒

2020年2月15日

武漢大學醫學博士馬永剛是山東省陽信縣流坡塢南街村人,現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漢南分院副院長、骨科主任醫師。疫情發生後,他擔任武昌“方艙醫院”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醫療隊隊長。身在重點疫區,他日夜堅守在崗位,廢寢忘食工作在戰“疫”最前沿。2月12日,他還接受了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專訪,詳細介紹了武昌“方艙醫院”的工作情況。他在2月25日連線山東工人報社記者時說,自己臨危受命,誓將不辱使命,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他說,武昌“方艙醫院”由“國家醫療隊+武漢醫療隊”主導運行。依照統一安排,武昌“方艙醫院”對口收治武昌區、洪山區、東湖高新區已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患者。5支援鄂醫療隊也與主導武昌“方艙醫院”運行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療隊“會師”,進行場館外“方艙醫院”佈局。前前後後一路走下來,緊張的節奏和工作的艱辛程度跟打仗沒啥兩樣。

從武漢到陽信“飛”了22天的一個微信

馬永剛的妻子劉敏在電話中對記者說,她和丈夫每年都回老家陽信過年。她是一家醫學院的老師,放假早一些,就和兩個兒子在臘月廿三回到了陽信。馬永剛本已買了臘月廿八回山東的火車票,但疫情發生後,他主動留在武漢,履行了一名醫生的天職,踐行了一個黨員的使命。

3月8日清晨——時隔22天后——遠在武漢戰“疫”前線的馬永剛才抽出一點時間,在手機微信裡給兒子寫了一封回信。

振軒同學、我的好兒子:

你2月15日通過微信寫給我的信看到了。全家都安康,爸爸很高興。

戰“疫”曙光就在眼前,我們就要勝利啦!

一晃之間,你和媽媽、弟弟已回老家7周了,這還是你第一次在老家住這麼長時間。好在你們離開武漢時沒被傳染,沒給老家帶去風險,爸爸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時令已過驚蟄,武漢的天氣乍暖還寒。雖然陰雨時還很冷,羽絨服還不敢脫,但太陽一出來,到處就暖洋洋了。現在,武漢新增的確診患者越來越少,康復出院的病人越來越多,戰“疫”形勢總體向好。我們對新冠病毒瞭解得越來越多了,防護措施也很得力,所以,很少再有醫務人員被感染了。

我們武昌“方艙醫院”裡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武漢有疫情,爸爸是武漢的醫生,留下來抗擊疫情責無旁貸,但這些叔叔阿姨是從安全的地方迎難而上來到武漢,他們是真正的逆行者。他們不但帶來了人力支持和先進的設備、技術,更在精神上極大鼓舞著我們。

你每天在家上網課吧?上網課對自學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爸爸相信你會做得很好。來勢洶洶的疫情很快就要被我們戰勝了,爸爸和你們勝利“會師”的那天就要到來!

爸爸

2020年3月8日

從武漢到陽信“飛”了22天的一個微信

何以隔了那麼長時間才給兒子回信?聽記者電話裡這樣問,馬永剛笑著回答說,兒子打去的幾個未接電話、所發的幾條微信有的確實看到過,但實在沒空給他回。忙到什麼程度? 在崗位上是爭分奪秒地忙,離開崗位回到休息地點時卻是爭分奪秒地睡覺、休息。“一回到休息地點就已累得倆眼打仗。好在,都即將過去了,戰‘疫’曙光就在前頭!” 他說,這次戰“疫”最可貴的是,我們將獲得戰勝病毒的武器,我們將在一個新起點上服務於全體人民的健康。最可貴之處還在於,我們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力量、中國速度和中國精神,看到了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想的不屈意志和鋼鐵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