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到阳信“飞”了22天的一个微信

从武汉到阳信“飞”了22天的一个微信

李兴正 翟成新

从武汉到阳信“飞”了22天的一个微信

地连九州,情有千千结;天各一方,家书抵万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南分院副院长马永刚的老家是山东省阳信县。今年春节前,他买好火车票准备回阳信陪父母过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毅然留在武汉并率领一支医疗队进驻“方舱医院”。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回到阳信陪老人过春节。

在全家人的忐忑不安中,马永刚12岁的大儿子马振轩代表全家给他打过好几次电话,但得到的回答或是只言片语或是顾左右而言他,更让大家放心不下。“我不在一线,没接触病人。”他说的这些话谁能相信?他大概还忘了他的妻子也是医学博士哪。后来再给他打电话,干脆没回音了。忽然有一天,马振轩在电视上看到正在“方舱医院”里工作的爸爸后,抑制不住满心的激动,打开微信,流着泪给爸爸写了这样一封信:

从武汉到阳信“飞”了22天的一个微信

亲爱的爸爸:

给您的电话您总是接不起来,只好用微信给您写这封信。

您在吗?您如果有时间,在您吃饭的时候,顺便看看我这封信吧!春节前腊月廿七那一天,妈妈正在老家陪我写作业,忽然接到你的电话,你说武汉有疫情,你回不来了,需要留在那里诊治病人。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一下子乐开了花。往年回老家过春节,您总是催着我写作业,我玩也玩不痛快。今年可好啦,我头上终于没了紧箍咒,可以开开心心玩了。

谁想,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玩得无忧无虑,可妈妈整天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有一次我听妈妈对奶奶说,武汉有的医护人员被感染了,而且有的因病情过重去世了。我这才害怕起来。我上网查了查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又看了看那几天的新闻,才知道武汉疫情挺严重。咱们全家人都挺担心您。有一天,我忽然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了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医生很像您,再仔细一看,防护服上正写着您的名字!爸爸,您那时还像往常一样和病人亲切交流,可是嗓子哑了。看到这里,我再也挡不住淌下来的泪水。

爸爸,您不知道,新闻播出后,许多人在朋友圈里给您点赞。您虽然没空回复大家,可我看到了您微信中的个性签名文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亲爱的爸爸,新冠病毒太狡猾了,您可一定要做好自己的防护。只有自己不被感染,您才能去帮助更多的病人。请您放心,我会认真学习,帮妈妈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我们都时刻期待您早日康健回来团聚,期待咱们全家重聚的那一天!

此致

敬礼!

您的儿子 马振轩

2020年2月15日

武汉大学医学博士马永刚是山东省阳信县流坡坞南街村人,现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南分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疫情发生后,他担任武昌“方舱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医疗队队长。身在重点疫区,他日夜坚守在岗位,废寝忘食工作在战“疫”最前沿。2月12日,他还接受了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专访,详细介绍了武昌“方舱医院”的工作情况。他在2月25日连线山东工人报社记者时说,自己临危受命,誓将不辱使命,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他说,武昌“方舱医院”由“国家医疗队+武汉医疗队”主导运行。依照统一安排,武昌“方舱医院”对口收治武昌区、洪山区、东湖高新区已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5支援鄂医疗队也与主导武昌“方舱医院”运行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会师”,进行场馆外“方舱医院”布局。前前后后一路走下来,紧张的节奏和工作的艰辛程度跟打仗没啥两样。

从武汉到阳信“飞”了22天的一个微信

马永刚的妻子刘敏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她和丈夫每年都回老家阳信过年。她是一家医学院的老师,放假早一些,就和两个儿子在腊月廿三回到了阳信。马永刚本已买了腊月廿八回山东的火车票,但疫情发生后,他主动留在武汉,履行了一名医生的天职,践行了一个党员的使命。

3月8日清晨——时隔22天后——远在武汉战“疫”前线的马永刚才抽出一点时间,在手机微信里给儿子写了一封回信。

振轩同学、我的好儿子:

你2月15日通过微信写给我的信看到了。全家都安康,爸爸很高兴。

战“疫”曙光就在眼前,我们就要胜利啦!

一晃之间,你和妈妈、弟弟已回老家7周了,这还是你第一次在老家住这么长时间。好在你们离开武汉时没被传染,没给老家带去风险,爸爸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时令已过惊蛰,武汉的天气乍暖还寒。虽然阴雨时还很冷,羽绒服还不敢脱,但太阳一出来,到处就暖洋洋了。现在,武汉新增的确诊患者越来越少,康复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战“疫”形势总体向好。我们对新冠病毒了解得越来越多了,防护措施也很得力,所以,很少再有医务人员被感染了。

我们武昌“方舱医院”里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武汉有疫情,爸爸是武汉的医生,留下来抗击疫情责无旁贷,但这些叔叔阿姨是从安全的地方迎难而上来到武汉,他们是真正的逆行者。他们不但带来了人力支持和先进的设备、技术,更在精神上极大鼓舞着我们。

你每天在家上网课吧?上网课对自学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爸爸相信你会做得很好。来势汹汹的疫情很快就要被我们战胜了,爸爸和你们胜利“会师”的那天就要到来!

爸爸

2020年3月8日

从武汉到阳信“飞”了22天的一个微信

何以隔了那么长时间才给儿子回信?听记者电话里这样问,马永刚笑着回答说,儿子打去的几个未接电话、所发的几条微信有的确实看到过,但实在没空给他回。忙到什么程度? 在岗位上是争分夺秒地忙,离开岗位回到休息地点时却是争分夺秒地睡觉、休息。“一回到休息地点就已累得俩眼打仗。好在,都即将过去了,战‘疫’曙光就在前头!” 他说,这次战“疫”最可贵的是,我们将获得战胜病毒的武器,我们将在一个新起点上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健康。最可贵之处还在于,我们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看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的不屈意志和钢铁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