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這幾天,好消息和壞消息一樣多。


一邊,是國內的疫情已經基本得到了控制。多地已經清“零”,湖北也在18日“0”增長,現存病例下降到一萬以下,方艙醫院關門大吉,支援湖北醫務人員也將分批撤離。


另一邊,國外確診病例瘋狂上升,目前已經超過國內,確診人數甚至超過10萬,死亡人數也在不斷上升。


危急時刻,國內成了安全的地方。

但現實卻讓人氣憤,有些人為了自己,枉顧國家艱難抗疫的成果。


但這幾天大家都有被一則視頻給驚到。視頻中,一國外返京女子不按規定隔離外出跑步,面對社區防疫人員的勸說,還大喊“救命騷擾”。


該女子為澳大利亞籍華人,後被證實其為拜耳公司的員工。隨著事態發酵,拜耳中國通過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經查,該涉事人確為拜耳員工,已對其做出辭退處理,而且已被註銷工作許可並限期離境,真是大快人心。


很多人弄不明白了,只要從外回家都要老老實實居家隔離,為什麼從國外回來的你就為什麼如此囂張跋扈?這下好了,跑個步把飯碗跑沒了吧!


但看到這條新聞,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豪橫女”活脫脫一個巨嬰。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在《巨嬰國》中寫道: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現實中,多少成年人年紀和身體已經成熟,但心智還停留在嬰兒階段。


他們極度自私,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


認為所有人都要圍著自己轉,肆意宣洩情緒,影響他人生活,甚至是公共秩序。


就像一顆顆老鼠屎,攪渾了社會這鍋湯。


一位從意大利歸國的女留學生在上海接受14天的醫學隔離期間發飆,原因竟然是她認為開水壺燒水喝水質太差,堅持要喝礦泉水。提出要求後隔離點沒有采納,她就讓朋友把礦泉水寄到隔離區。因為隔離點要統一管理,礦泉水快遞被暫時保管起來,不允許她出門去取,她便吵著要“人權”“我要活下去啊”。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可是隔離點有開水壺和食物,別人都可以,怎麼就你不行。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不知道這個女留學生有沒有想過,在你底氣十足低高喊人權要礦泉水喝的時候,可曾知道我們抗疫一線的醫護可能連口熱飯都吃不上,甚至連開水都不敢喝,就因為想著節省點防護服。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那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些“巨嬰”是怎麼成長為一個巨嬰的呢?


大概率還是和她接受的教育有所關聯的。

人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從孩子身上能看出家長的品行,因為家長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言行來要求、教育和影響孩子,因此家長本身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直接關係到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家庭教育的成敗。


前不久,蘇州吳中區一個快遞寄存點,被發現多次丟失包裹。而偷拿快遞的,竟然是一名年僅9歲的小男孩。警方在監控裡看到,一名中年女子經常騎著電瓶車停在快遞寄存點附近。然後下來一名男孩,進去取包裹後,快速回到車上離開。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根據監控追蹤,警方很快找到了兩人的暫住地。在出租房內,有很多快遞包裹,化妝品、衣服、床上用品等,均與失主們被盜的物品相符。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在大量證據面前,女子承認了是自己教兒子偷拿快遞。她表示,之所以這麼做,是認為小孩還小,偷竊的話,大人或許不需要負責任。對於女子這種觀念,民警怒斥道:“你叫小孩做這種事情,到時候他長大了做點違法的事,讓你哭都沒有眼淚!”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顯然,這個喪心病狂的母親根本不可能聽得進民警的話。在她眼裡,根本沒把孩子當人,也沒考慮這些行為是否對他有影響。而是將他視為自己的附屬品,像寵物一樣馴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以至於孩子“長大成人”後,繼續使用被扭曲畸形的寵物心理、行為習慣去對付、要求別人。而不是人與人之間正常、理智、平等的交流。甚至反噬衰老的父母,榨乾他們的一切,並且沒有絲毫心疼。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在上海街頭,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幕。一位上了年紀的老阿姨在街上走著,後面一男子突然衝過來將她抱起,在空中狂甩。老阿姨試圖掙扎,男子則加大了力度,強行將她往地上按。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瘦弱的老阿姨被甩得根本站不穩,一個踉蹌摔倒在地上。她疲憊又無奈地坐在臺階上,男子卻愈發來勁。脫掉自己的上衣,用力地朝她頭部抽打,甚至將衣服甩在臉上。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後來,周圍來了一些保安,大家試圖制止男子的瘋狂舉動。誰知男子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猖狂,還拿了別人的掃帚,要過來毆打老阿姨。經過調查才得知,這名老阿姨,正是男子的母親。


當天,男子向母親索要2萬塊錢還銀行貸款,但母親說自己沒錢。男子便讓她去向親戚借,母親不同意,他就直接動了手,對自己的母親又是拖拽又是毆打。


這樣的場面,觸目驚心之餘又讓人辛酸。不難想象,這又是一個寵物式馴養下的巨嬰成品。當孩子從小不被允許做自己,自我內核無法建立,也沒有接受正確三觀的引導。自然而然,就沒法從心理上走出“共生期”,形成“真正的自我”,認為世界必須圍著自己轉。於是,新一代巨嬰就此誕生。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嬰兒。


但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就在於足夠成熟,足夠強大,以及足夠獨立,能夠壓過心中嬰兒人格,不讓他失控。


要在巨嬰長大之前,把他扼殺在搖籃。


所以,當家長不容易,做一名拿捏得好分寸的合格家長更不容易。為了我們的孩子不成為這樣的人,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做到以下這些事情:


1、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千萬不要過度保護


有些父母認為,幫孩子包辦一切,就是在愛孩子,其實包辦孩子的事情,只會讓孩子失去嘗試的機會,也失去寶貴的經歷,父母不可能永遠照顧他,如果離開了父母,孩子怎麼辦呢?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做,尊重孩子的選擇,在遇到問題時給出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的包辦。一些事情即使做不好,但可以在不斷的獨立中會越來越熟練。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比如,如果孩子想要幫你掃地,就鼓勵他拿掃帚來掃。觀察孩子對哪些方面感興趣,有的孩子喜歡擦地擦桌子等家務,有的孩子喜歡照顧其他人,這都是自理能力培養的一部分。慢慢的,孩子們就能夠學習到生活的技能,他們也會知道,他們既堅強又有能力。


睿智的家長告訴孩子努力在現在,收穫在未來。


而目光短淺的家長,則在生氣的時候埋怨孩子樣樣不行,高興的時候卻又對孩子過度保護。


心理學家萊威對“過度保護”(Overprotection)所做的詮釋: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在這種過度呵護的幼稚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遇事時,除了眼淚汪汪求救還能做什麼呢?


2、不縱容孩子的任性


研究表明,在獨生子女中,有60%以上的孩子有著不同程度的任性行為。孩子任性的主要表現為故意不聽家長的勸告,稍有不如意就和家長對著幹,愛拿“不吃飯”“大哭大鬧”“撒潑打滾”為手段要挾家長等。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那麼,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不要縱容,不能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是向孩子妥協,這樣只會助長孩子的任性。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可以。


3、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個問題都有多種解決辦法,對於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對於孩子提出的方法,父母要給予肯定,並幫助他們的總結經驗。父母在和孩子討論的過程中不要說教,也不要帶有情緒,要從愛孩子的角度出發,讓他明白,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以後著想,孩子自然也樂於接受。


巨嬰很可怕,但都是長期養成的。我們要拒絕巨嬰,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只要多瞭解孩子,學會放手,不要縱容孩子的任性,並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可以遠離巨嬰。


4、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新事物


孩子從小嚐試新事物,可以增強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在遇到較多問題時能夠坦然處理。對於孩子的嘗試行為,父母要給予鼓勵和表揚,,要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不要馬上去幫助他,千萬不要什麼事都包辦代替,不要怕麻煩,也不要苛求孩子一定要成功,失敗的時候要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讓孩子在解決問題中形成勇氣,成功的時候鼓勵孩子繼續努力。這樣孩子自信心,就會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比如:在安全的情況下,給他一些錢讓他自己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幫大人去買,鍛鍊他與外界的溝通能力。


疫情下“奔潰”,卻看清這些“洋垃圾”和“巨嬰”的真面目!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甚至於如果可以,你要星星,我都想去摘給你。正因為孩子是我們最重要,最愛的人,所以怎樣才是真正為他們好,真的值得做父母的深思,因為他們未來的根基掌握在我們手裡,不光要學習好,本領強,我們也希望他們做人成功!心理健康,將來進入社會,不會成為那個被討厭的巨嬰一樣的人。


每個孩子在父母的正確引導下,都會成為善良、豐富、對自己滿意、對社會有用的人!


孩子不是為了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但會因為好的父母,覺得不虛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