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和三門峽原本是一家人,1986年,為何會出現兩市分家?

V5王子


河南行政區劃並不是一成不變

在建國後,河南大致經歷了兩次較大的行政區劃調整。一次是1952年平原省撤銷,河南管轄區域由黃河以南擴至黃河以北;一次便是80年代大規模撤專區建市,像洛陽和三門峽分家、許昌漯河分家、濮陽成立、濟源建市等都發生了這個時期。


洛陽和三門峽分家是出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早在明清時期,三門峽和洛陽都是屬於河南府,在建國後河南也沿襲歷史劃分了十個專區。但進入80年代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要想發展市場經濟就必須調動每個地方的活力,因此大專區形式顯然已經不適宜市場經濟的發展。


於是像漯河、鶴壁、濟源、三門峽等城市也應運而生成為地級市,至今也由十個專區變成了十八個地市。這也說明了行政區劃調整是為了化整為零,發揮地方特色,增強市場經濟活力。

總之,我認為三門峽和洛陽的分開也是為了發經濟的需要,如今洛陽也在建設都市圈,帶動三門峽等地市發展,但與以前的專區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我是親歷者。一九八六年以前,洛陽地區和洛陽市並存,洛陽地區行署作為河南省政府的派出機構管理豫西的十四縣、兩個縣級市(三門峽和義馬),洛陽市政府管轄五個城市區和郊區共六個縣級行政區劃。實際上,一九七二年洛陽市曾短暫管轄過孟津具,後在一九八六年前又管轄過孟津縣,新安縣和偃師縣(當時還不是市),到了一九八六年,上邊提出市帶縣來發展工業,遂將原洛陽地區所轄六個縣又分給洛陽市管轄,原臨汝縣(現汝州市)劃給平頂山市管轄,三門峽市升格地級市,轄靈寶,澠池,陝縣(現三門峽市陝州區),盧氏四縣和縣級義馬市,原洛陽地區主要機構遷往三門峽,組成新的地級三門峽市政府辦公機構,原縣級三門峽市機構改為湖濱區政府辦事機構。這就是所謂的一九八六年洛陽“地丶市分家”的過程。


孔夫之


三門峽本來就是洛陽地區行署(洛陽地區跟洛陽市是兩個概念)代管的,所以當到一定規模的時候肯定是要自立的


純正婦女之友


河南省會鄭州經濟一直追不上洛陽市,拆分後自然力壓洛陽市。


手機用戶11141962872


地區合併升級,我是一個受益者,當年只要參加招工考試全部分配!上班地點離家五百米!


世說萬像


拆分洛陽,做大鄭州


貓著看片


不分的話,洛陽大過鄭州


用戶333084120359


別瞎想了,三門峽距洛陽這麼遠,不可能合併


衛豫洛


30多年前,洛陽比鄭州大,經濟好,你讓省會咋想??


將軍在棋盤裡


原來就有陝州專區,是在五十年代合併到洛陽專區的,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