岵嶁山上:南溟書院“文公祠”


岵嶁山上:南溟書院“文公祠”


  福建漳州東山島的岵嶁山上,坐落著一座南溟書院,因主祀朱熹,又稱“文公祠”或“朱子祠”。此處自古便是遠眺海上煙波、傾聽松風鳥鳴的清幽之處。

  從銅山古城頂街沿著石階上岵嶁山,地錦等爬藤類植物從牆角蔓延開來,或黃或綠的葉子重重疊疊。轉角處可見鮮紅的三角梅、直挺的虎尾蘭、黃綠相間的變葉木等,把石階裝扮得生機盎然。行進間,習習海風撲面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臺階盡頭便是山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花木掩映中的巨石群,由5塊形狀各異的石頭連綴而成,人稱“五姥石”。藍天白雲下,巨石“突怒偃蹇”,有種高峻的壓迫感。這裡是島上摩崖石刻最為集中的地方之一,石上所題“丈夫襟度”“學海文瀾”“登山觀海”蒼勁有力,或抒情,或懷古,或祝福,皆出自明代以來文官武將之手。幾百年來,這些摩崖石刻俯瞰大海,經受風雨磨洗,依然可見當年風采。

  往東穿過朱槿、佛肚竹等草木裝點出的花徑,南溟書院便在眼前。書院門口,兩株高大的朴樹枝葉相依,日夜相伴。站在書院前憑欄遠眺,廣袤的南門灣盡收眼底。《莊子》雲:“南溟者,天池也”,書院名稱或由此得來,“銅山十八景”中的“文公座上看天池”正是此處。岸邊,高低起伏的民居聚在一起,把南門灣擁入懷中。近岸處,幾艘帆船停泊在碼頭,隨水波輕晃。海面被陽光灑下一片碎銀,波光粼粼,幾個立著燈塔的小嶼靜臥其中若隱若現,三五艘巨大的貨輪緩緩行駛。不幾時,一艘漁船劃過,犁出一道潔白曲線。海的盡頭白茫茫一片,再往遠處眺望,島上第一峰——蘇峰山竦峙在雲霧之間,朦朧綽約,如夢似幻。

  再回看書院,重簷飛角、紅牆綠瓦交相輝映,蟠龍石柱分列正門兩側,屋簷下“理學梯航尊仰止,海濱鄒魯毓斯文”“五老峰中留聖蹟,文公座上看天池”兩對楹聯引人駐足。跨過門檻,步入正門,眼前豁然開朗,盆栽榕樹、鐵樹、紅竹等植物環繞著天井。迴廊牆上可見“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等朱熹語錄。正殿前方雕有麒麟戲珠的石案上,三個香爐一字排開,案子與臺階下的香爐、正門連成一線,延伸向遠處的大海和蘇峰山。

  正殿中供奉朱文公,殿內煙雲繚繞,供桌上燭光閃爍。南溟書院既是學院,又是宮廟,鄉人常來此祈求家人學業順暢。管廟的老者告訴我,每到考試時節,這裡更是人頭攢動,書院前那座燒紙亭,外部瓷畫被煙火燻得烏黑,香火之旺盛可見一斑。談話間,幾位古稀老人立在神龕前,雙手合十,虔誠地念念有詞,鄉音婉轉,極為親切。

  南溟書院創辦以來,一脈文風得以延續。清康熙時,銅山所歸漳浦管轄,知縣陳汝鹹重修南溟書院後,“立義學,延名宿,訓鄉子弟於書院”;清雍正時期,銅山所劃分歸詔安縣管轄,知縣雷其達在此設月課;清末鄉賢馬兆麟也曾在南溟書院掌教。如今,書院的東側廂房是“南溟講壇”的舉辦地,常有本土文化人士在此講授儒家典籍、鄉賢軼事等。

  南溟書院曾與島上的崇文書院、東壁書院並稱銅山三大書院,如今另外兩個書院早已蕩然無存。但是東山人認為島上後來文人輩出、簪纓不輟,多歸功於書院。《銅山志》說:“至嘉靖間,人文勃興,京省連捷,居官者懋勳名,伏巖者敦節義、概孝、貞烈,種種於此。”《東山縣誌》說:“自是文雲大興,明賢蔚起。”

  步出書院時,一縷陽光從窗欞間悄然滑入,鋪陳在門前石階上,顯得寧靜平和。幾百年前,南溟書院或許也是以這種姿態春風化雨,一椽一木下,走出多少滿腹經綸的學子,鋪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