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是怎么形成的?

点亮医道的翅膀



脑梗死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简单的说就好比供应稻田的水突然没水了,这部分稻田随之枯萎了。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梗的原因有很多: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2.其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

3.脑栓塞的患者常见的病因为心脏疾病,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黏液瘤等等。

4.另外,主动脉弓和颅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也可引起脑栓塞。

5.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主要的病因为高血压,一部分患者有糖尿病史,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常见的病因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麻醉药过量、降压药物使用不当、心脏手术合并低血压以及严重脱水等。

6.脑梗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小孩也会,小孩中风病因与成年人不同,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外伤、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潜在性卵圆孔未闭、遗传性代谢异常及原因不明等。若头部外伤不注意处理,血栓阻塞动脉可能是造成脑梗。所以要预防头、颈部外伤,外伤后,一旦发现出现手脚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嘴眼歪斜、语言不清、抽搐等症状后不要在家自行观察,应尽早就医争取治疗时机。


避免脑梗要注意那些: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定期体检。


如何保持脑血管的活力呢?介绍四个动作:

手指的各类运动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延缓脑神经细胞的老化,促进理解、记忆等功能。


1.手心相对,上下摩擦,手心搓手背,用拇指及食指抓住另一只手的小指基部正中,揉捏10次。

2.双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然后突然猛力拉开。

3.双手十指交叉握拳,顺时针转动。单手握拳,击打另一手掌心。

4.一手握拳,一手五指散开。一手手心按压一手指尖。两手拇指、食指做爬梯动作。刺激手心,每次捏掐20次。

5.玩玩手指游戏,一支枪打四只鸟。


如何检测是否为脑梗呢?

这三个动作,若有一个完不成,立刻就医检查:

1、是否能复述一句完整的话?

2、是否能露出牙齿微笑?

3、是否能举起双臂,保持10秒以上?

最后,谨记一句话,早发现早治疗,即:“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医院来。"


【自我介绍】

针灸推拿学硕士

“超过10万余根针灸针在我手上飞舞,解决了近千人疼痛问题,关注我,呵护脊柱健康!”

如有不懂,请继续咨询我,祝您早期康复!


真汇艾健康号


脑梗是怎么形成的?

在临床上由于病因不同,常见的脑梗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脑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血小板凝固,逐渐形成血栓阻塞动脉所致。

【脑栓塞】则是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有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手术)的斑块脱落,随着血流脑部血管狭窄处时出现嵌顿现象,阻塞脑血管,血流中断而引起。除心脏因素外,当机体有脂肪栓塞(骨折患者)、空气栓塞以及羊水栓塞等原因时,也会造成脑梗死。

引起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哪一些呢?

高血压病、吸烟、肥胖、喜食肉类、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高脂血症等。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要采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严格控制目标值!

过度劳累、吸烟、出汗多、不良情绪、高热、腹泻都会影响血流,使我们体内的血液流畅度变慢,进而引发血栓形成!

对于心脏病患者,特别是房颤及心脏瓣膜病患者,其控制和治疗,是预防脑栓塞的关键!

科普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严谨的地方,欢迎赐教指正。



大内科冯医生


脑梗是如何发生的?首先我要知道脑梗是大脑动脉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使血液无法流通造成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那么什么原因能引起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呢?

1.高血压病人的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血管壁失去弹力都能够是血管变细变窄。

2.糖尿病,高血脂,血液粘稠度高,血糖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液的有型成分血细胞增多,再加上喝水少血液得不到稀释,血液粘稠。血脂,血糖,细胞血小板容易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3.房颤,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这些心脏病引起心脏内膜的改变破坏是血小板附着在心脏内膜上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会被血流带到其他器官上,形成栓子造成栓塞。

4.久坐缺乏运动,血流缓慢。血小板细胞都容易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5.气血不足,血液循环缓慢同样也能引起血小板细胞聚集形成血栓。

6.情绪剧烈波动,势必影响血压升高。

7.吸烟饮酒,尼古丁,酒精都能引起动脉硬化。

上述原因均可造成动脉硬化,血管变窄血流缓慢,血栓形成。心脏病内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子走到脑血管发生堵塞,最终引起脑梗。所以有以上疾病的人一定要及时治疗,预防脑梗的发生。


健康的翅膀


  脑梗,也可以叫它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就是脑的部分组织因为没有血液补充营养而活活旱死的。由于血管发生了病变,导致血液无法送到本来要去的组织细胞里,造成脑细胞大量死亡。

  1.栓塞性脑梗死:心源性包括房颤,近期心肌梗死、人工瓣膜、先天性瓣膜病、心内膜炎、附壁血栓、扩张性心肌炎;动脉源性是指血栓性、胆固醇性栓子,发展自动脉弓和颅外动脉(如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2.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包括内皮细胞损伤和缺失,显露内皮下结构激活血小板,促发血栓形成,抑制纤溶系统,血液凝滞,患者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可产生颅内动脉的粥样硬化。

  3.腔隙性脑梗死:指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小型软化灶,大多数腔隙直径在0.5cm左右,最大直径可到1.8cm,病因包括继发于高血压、血管炎、动脉硬化玻璃样变和淀粉样血管变性所引起的微动脉粥样硬化、脂质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但大多数与高血压有关。

  4.分水岭性脑梗死:是指相邻血管供血区之间分水岭区或边缘带局部缺血,一般多在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基础上,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也可由心源性和动脉源性微栓子停留在末梢的小动脉,引起分水岭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5.其它原因:动脉壁的炎症如结核性、梅毒性、化脓性、钩端螺旋体感染、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动脉炎等,还可见于先天性血管畸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等。


神经科谢主任


脑梗,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脑梗的病因有两大类,一是脑血栓形成,二是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的常见类型,它的根本病因,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不断加重的过程中,斑块越来越大,脑血管腔则越来越小,当不稳定斑块破裂后,就会引起急性脑血栓形成,严重阻塞血流,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嗜酒,则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脑栓塞

脑栓塞,约占全部脑梗的1/3,同样是脑血管血流受阻,但发病机制却有不同。脑栓塞,脑部血管可以没有斑块、没有狭窄,也可以有,但造成血管阻塞的,是来自其他部位的栓子,不是脑血管本身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源性栓子。比如,房颤的患者,左心房内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流进入脑部血管,造成血管阻塞。

脑梗的发病率很高,是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预防脑梗,要从控制基础疾病入手,比如控制“三高”、戒烟戒酒、低盐低脂绿色饮食、保持正常体重等等。


用心做科普-真情为群众-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e医路同行


这个提问,是我入驻《今日头条》这么久以来碰到的,必须要普及健康知识的医学问题。

一、中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人动脉已经硬化了(僵硬了)。

二、什么叫动脉硬化呢?就是因为其人的血管失去了弹性或腐朽了。

它会导致两种症状,一种是脑梗,一种是脑溢血。

三、因为血流经过血管的时候,它扛不住这个压力,极易冲破血管,这个发病就是“脑溢血”。

四、还有一个,血管犹如接饮用水的铁管一个道理,它们用久了会生锈,这叫年老失修。

铁管它里面会生锈,它的锈块每时每刻都在掉落。如果是大块,经流的血管时候它就通不过去,从而导致堵塞,积压太多通不过去,这就叫“脑梗”。

五、犹如现实社会中堵车一样,一个堵、大家堵、天天堵、堵死了,叫脑梗。堵不住,撑破了,就叫脑溢血。

六、总之的核心是因为他(她)的脑血管已经硬化或者说退化了。这是生理性的退变,没有任何人,能违背这个生理规则。

所以既然出现这个问题,就应该好好对待。


岐黄传承—龙籽江


脑梗,即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事件。脑梗发生时,患者即使是经过急性期治疗后,也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脑梗是怎么形成的?

脑梗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因此其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脑梗的发生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预防也应从多方面入手。

1、不可控因素:包括遗传、年龄等因素。脑梗具有一定的家族性,家有脑梗患者,脑梗发生的风险更高。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随之出现病变,且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这些危险因素都是导致脑梗发生风险增加的原因。因此,老年人更易发生脑梗。

2、疾病因素:脑梗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栓子阻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病变。脑梗的发生诱因包括心源性病因和非心源性病因,其中心源性病因常见于房颤、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心肌病、先心病以及心脏手术并发症等。非心源性病因最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斑块脱落,其他也可见于肺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败血症、异物栓子、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等。另外,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会加速血管病变,长期血压、血脂等控制不佳,也会大大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

3、可控因素:脑梗的发生还与人们长期不当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首先不当的饮食、作息等会加速血管老化,导致三高症等,而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脑梗发生的高危因素。其次,一些不当的生活习惯会直接导致斑块或栓子脱落而诱发急性脑梗。因此,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饮食应以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低盐、低糖为原则,少食动物性食物、油炸食物,多食蔬果、粗粮等;加强锻炼,坚持每天运动30min;戒烟戒酒;注意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同时,应注意规避一些风险因素,如暴饮暴食、饮食过饱;寒冷或惊吓刺激;长期熬夜、过劳;情绪剧烈波动等。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脑梗怎么办?

如果\u0001已经成为脑梗了,那么直接拍百会。拍百\u0001会,可以振开很多地方\u0001。

比如,因为脑梗造成的半瘫、活动不便,在拍百会的过\u0001程中\u0001就会恢复一部分功能\u0001,但全部恢复需要很久的时间。

如\u0001果得脑梗时间已经很长了,有一部分的脑细胞已经死亡了,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只能扩展你\u0001的功能。比如\u0001昏迷不醒,振动之\u0001后,血\u0001液\u0001活动起来\u0001了,就苏醒了,苏醒后你的功\u0001能慢慢就恢复了。

如果是脑梗刚发,拍百会就行了,可能连后遗症都不会留下。如果已经超过两个月后\u0001,已经有脑细胞坏死\u0001,这时修复就需要更长的时间\u0001,但要确定得的是脑梗而不是脑溢血,脑溢血坚决不能拍。

一般血脂粘稠会伴随血\u0001压高,为什么有的脑\u0001梗血压并不高呢?

一般脑梗是\u0001血脂粘稠带\u0001来的高血压,造成的脑梗。血质不稠血压不高的脑梗\u0001,主要是\u0001恐惧心理太强造成的。因为恐惧\u0001使脑神经紧\u0001张,因紧张\u0001造成了阻碍形成脑梗。

确定是脑血栓的话,直接拍打就可以,连着拍打一个月\u0001,几乎不留后遗症,但必须保证不是脑溢血,脑溢血时拍打会\u0001有生命危\u0001险,脑血栓面发红,有红血丝,脑溢血\u0001,面部发黄发\u0001白没有血色,身体皮下出\u0001血症\u0001。 

为啥会脑溢血脑血栓的?

脑溢血,脑血栓多数人是爱生气\u0001,脑溢血出血\u0001时不能拍,等不出血以\u0001后再拍(医院诊断脑溢\u0001血已经痊愈),可以用手掐下患者的手臂\u0001,看\u0001是\u0001否有瘀紫,如果有瘀\u0001紫出现还不能拍。如\u0001果手臂没有\u0001瘀\u0001紫出现,就可以拍了,先拍患者胸部以下的位置包括四肢,然后再轻拍头,让患\u0001者慢慢适\u0001应拍头的力度再逐渐加\u0001力。





张小小的vlog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与其相关性较大的几个疾病是: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脑梗塞患者首先能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食疗,会有很大的收效,其饮食应注意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可给些新鲜蔬菜切成细末,水果压汁频服。如脑梗塞患者超过24小时不能进食者,可给鼻饲维持营养。

基本信息

中文名:脑梗塞

英文名:cerebral infarction

别名:脑梗、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部位:脑

症状体征

症状体征



脑梗死多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如果发病后即有意识不清,要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

1.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1)颈内动脉闭塞:颈内动脉闭塞可以没有症状。有症状的闭塞可以引起类似于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表现如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产生失语。颅内或颅外颈内动脉闭塞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5。

在颈内动脉动脉硬化性闭塞的病例中,近15%的病例有先兆,包括TIA和同侧视网膜动脉缺血引起的单眼盲。由于颅底动脉环的作用,使颈内动脉闭塞的症状复杂,有时颈内动脉闭塞也可不出现局灶症状,这取决于前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脑浅表动脉等侧支循环的代偿功能。也可伴有一过性失明和Horner征。

(2)大脑中动脉闭塞:由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累及的地方,发生的临床征象取决于累及的部位。

①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发出豆纹动脉的近端。因为整个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全部受累,此为该动脉闭塞发生脑血管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主干闭塞的临床表现是引起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侧动脉主干闭塞可有失语、失写、失读。如梗死面积大时,病情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脑疝,甚至死亡。

②大脑中动脉深支或豆纹动脉闭塞:可引起病灶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或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损,可有失语。

③大脑中动脉各皮质支闭塞:可引起病灶对侧偏瘫,以面部及上肢为重,优势半球可引起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失读、失写、失用,非优势半球可引起对侧偏侧忽略症等体象障碍。

(3)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并不多见,可能因为来自颅外或心脏的栓子更倾向进入管径大、血流大的大脑中动脉。一侧大脑前动脉近端闭塞时,如前交通动脉循环良好,可无症状。前交通动脉后闭塞时可有:

①皮质支闭塞:产生病灶对侧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伴有尿潴留。

②深穿支闭塞:可致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舌肌瘫及上肢瘫痪,亦可发生情感淡漠、欣快等精神障碍及强握反射。

(4)大脑后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闭塞引起影响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但黄斑视觉保留,因为双支动脉(大脑中、后动脉)供应支配黄斑的皮质,同大脑中动脉区域的梗死引起的视觉缺损不同,大脑后动脉引起的更加严重。

①皮质支闭塞:主要为视觉通路缺血引起的视觉障碍,病灶对侧同向偏盲或上象限盲。

②深穿支闭塞:出现典型的丘脑综合征,病灶对侧半身感觉减退伴丘脑性疼痛,对侧肢体舞蹈样徐动症等。

此外,在中脑水平的大脑后动脉闭塞可引起的视觉障碍,包括垂直凝视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核间型眼肌麻痹和垂直眼球分离。当大脑后动脉闭塞累及优势半球枕叶皮质时,患者表现为命名性失语。

(5)基底动脉闭塞:由于基底动脉主要供应脑干、小脑、枕叶等的血液,所以该动脉发生闭塞的临床症状较复杂。 常见症状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肢体共济失调。若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则出现四肢瘫痪、眼肌麻痹、瞳孔缩小,常伴有面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的麻痹及小脑症状等,严重者可迅速昏迷、中枢性高热、去脑强直、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椎-基底动脉因部分阻塞引起脑桥腹侧广泛软化,则临床上可产生闭锁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四肢瘫痪,面无表情,缄默无声,不能讲话,但神志清楚,能听懂人们的讲话,并以眼球活动示意理解。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主要供应延髓背外侧血液,当闭塞时可引起延髓外侧部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同侧面部感觉缺失,同侧霍纳(Horner)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对侧面部以下痛、温觉缺失。小脑后动脉的变异性较大,故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和多变,但必须具备2条基本症状即:一侧后组脑神经麻痹,对侧痛、温觉消失或减退,才可诊断。

3.临床表现类型 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种类型。

(1)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

(2)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72h以上者,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此类型脑卒中,脑CT扫描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的梗死灶机会多,提示脑组织已经有了不可逆的病损。 (5)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是指缺血性局灶性神经动能障碍在24~72h才恢复,最迟在4周之内完全恢复者,不留后遗症,脑CT扫描没有相应部位的梗死病灶。

类型

脑梗塞通常表现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常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偏瘫等症,易发脑梗塞的多为中老年人。

脑血栓(血栓性脑梗塞)



脑血栓形成,属于脑梗塞的一种。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由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进一步软化、坏死。根据脑内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症状亦不同。脑血栓是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多发生在55~85岁的中老年人身上,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等表现,2~3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者造成死亡。脑血栓与脑出血的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极易混淆,但治疗方案截然相反,前者需溶血,后者需凝血。脑血栓预后比脑出血要好,但一部分病人也会留有偏瘫等后遗症。

脑栓塞(栓塞性脑梗塞)

脑栓塞与脑血栓的差异很大。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了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使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软化、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同后果。什么是“栓子”呢?有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脑栓塞发病率也很高,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它起病急,多无先兆,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症状。病人如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史,患脑栓塞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多。

脑腔梗(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 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而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多发性脑梗塞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而言,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除常见的瘫痪、感觉与语言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痴呆。医生们就将这种痴呆称为多梗塞性痴呆(即动脉硬化性痴呆)。多发性脑梗塞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本病的病灶越多,痴呆的发生率越高,双侧梗塞较单侧容易发生痴呆。所以,应该积极预防脑梗塞的复发。


fighting兜兜妈咪


脑梗主要是由于气血虚弱和瘀滞导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