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斃鷹事件”,遠比《雍正王朝》精彩,事件真相到底如何?

關心婷


《雍正王朝》裡面的“死鷹事件”發生在太子胤礽二次被廢之後,通過重新舉薦太子人選,康熙知道了八爺黨在朝中的實力是多麼的強大,也知道了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是八阿哥一黨偽造調兵手諭造成的。接下來康熙準備分化八爺黨的實力。



在八爺黨裡面,實力最強大的是十四阿哥,康熙決定任命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去西藏平定阿布拉罕的叛亂。在十四阿哥出征時,康熙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去給他送行,再聯繫到前面康熙被十四阿哥氣倒,反而提升他的親生母親為德妃,這兩中情形結合到一起,讓十四阿哥有了爭奪太子之位的底氣。從此,他與八阿哥逐漸分道揚鑣。

在十四阿哥出征之前,四阿哥胤禛請求康熙讓年羹堯出任四川總督,負責給十四阿哥運送糧草,必要時方便卡住他的脖子。而八阿哥則安排了三個人到十四阿哥帳下效力,他們是塔寧、鄂倫岱和雅布奇。其中塔寧是和十四阿哥爭軍功的,鄂倫岱負責監視十四阿哥,而雅布齊負責監視鄂倫岱。

十四阿哥決定擺脫八阿哥的控制,他成功策反了鄂倫岱。方法非常簡單,偽造一封八阿哥寫給雅布齊的密信,並且告訴鄂倫岱:不是自己不想提拔你,而是背後有人使絆子,不信你看,這是八阿哥寫給雅布齊的密信,被我截獲了。密信的內容如下:

雅:前日信札已收。鄂倫岱收年羹堯三萬兩黃金已查實。此人吾素知之,輕狂自大,胸無定見。汝可奏請十四阿哥調其入塔寧麾下,以便隨時處置。密勿雲。

信的末尾沒有署名,但是鄂倫岱和八阿哥太熟悉了,一看就知道,這是八阿哥的筆跡。

就這樣,鄂倫岱被成功策反,被十四阿哥派往京城,打探康熙身體狀況,同時在千叟宴上向康熙獻上自己驚心準備的禮物——隕石,上面天然形成四個顏體大字:百合長運。此等祥瑞,康熙看到一定非常高興。

鄂倫岱帶禮物策馬回京,還沒到京城,雅布齊的密信早就傳到了八阿哥那裡,八阿哥知道,鄂倫岱叛變了。

鄂倫岱原本是八阿哥的門人,進了京城自然要拜見自己的主子。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打發鄂倫岱出去用膳,偷偷從底部打開了盛隕石的箱子,把隕石換成了一隻死鷹。


康熙六十年三月十八日,六十八歲的康熙原本打算找十幾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進宮聊聊家常。沒想到御令傳下去,禮部竟然辦成了大事。康熙遂決定,京城七十歲以上老人進入體仁殿與自己共同慶祝自己的生日,地方上的老人由各地司牧代為接待。

在“千叟宴”上,眾阿哥都獻上了自己驚心準備的禮物為康熙祝壽。大阿哥被圈禁,二阿哥胤礽被廢太子之位,領頭的就剩下三阿哥胤祉,他獻上的禮物是古今圖集。

四阿哥胤禛獻上的禮物是自己誦讀了一萬遍的《金剛經》,同時還替仍在圈禁之中的十三阿哥胤祥獻上了用血寫成的《孝經》,這讓康熙非常感動。正是此時,康熙決定釋放十三阿哥,在他臨死之前,把金牌令箭的位置告訴了自己的貼身侍衛張五哥,打算讓張五哥放十三阿哥出來,輔佐胤禛繼位。

那康熙為何選中了張五哥?因為十三阿哥和四阿哥去江南賑災籌款的時候,在揚州救了張五哥一命,並把它帶進宮中,做了康熙的侍衛。而張五哥的妹妹阿蘭則嫁給了十三阿哥,在十三阿哥被圈禁的十年中,寸步不離,一直照顧十三阿哥。

輪到十四阿哥進獻禮物了,由鄂倫岱呈送,康熙聽鄂倫岱說盒子裡是一塊寫有“壽”字的天然隕石,興致頗高,急忙命令太監打開。誰知,打開一看,是一隻死鷹!

康熙頓時被氣昏過去。那是誰把隕石調換成了死鷹?醒來之後,康熙說道:“天知道,地知道,朕也知道,不要亂,朕要靜,要靜!”

康熙心中明白十四阿哥不可能送一隻死鷹詛咒自己,他也知道,這必定是八阿哥他們所為。那他為什麼不徹查此事?

還是鄔思道分析的透徹:假如康熙查辦十四阿哥,十四阿哥必然要清君側,領兵前來,到時候,八阿哥肯定被殺,但是四阿哥也不能倖免。

那十四阿哥當皇帝不行嗎?針對皇位繼承這一問題上,康熙臨終前在暢春園單獨召見四阿哥時說道:八阿哥處處學朕,但又處處不像,只知道籠絡人心。十四阿哥心胸狹隘,帶兵尚需謹慎,治國必然壞事。十三阿哥俠義為懷,嫉惡如仇,人好未必適合治國。唯有胤禛能夠以大局為重,守原則而知進退,必能刷新吏治,中興社稷。

假如康熙查辦八阿哥,事情敗露,難免狗急跳牆,自己想要善終都難。

所以說,“死鷹事件”之後,康熙開始秘密佈局,為胤禛繼位鋪路。

他先是罷免了馬齊、張廷玉的職務,又把八阿哥和四阿哥停職留薪,造成要傳位給十四阿哥的假象。

接著秘密召見九門提督隆科多,拉攏他保護胤禛登基。

以上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的劇情。那真實歷史上的“斃鷹事件”是怎樣的呢?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斃鷹事件”發生在康熙五十三年,“斃鷹事件”兩年後,八爺黨遭到清洗,八阿哥胤禩被圈禁,不久死亡。

在《雍正王朝》的編劇劉和平老師為了突出九王奪嫡的慘烈,讓八阿哥胤禩多活了十幾年,直到雍正十三年,雍正親自送走了喬引娣之後,八阿哥才死亡。

據《清聖祖實錄》裡面記載,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到熱河巡視,原本八阿哥要陪同,恰逢八阿哥生母良妃三週年忌日,八阿哥沒有提前和康熙請假,就去給母親祭祀,還讓太監傳話,等到自己祭祀完成,在湯泉等著康熙。為了表示歉意,八阿哥派人給康熙送去了兩隻神鷹海東青。誰知,當海東青送到康熙那裡的時候,卻奄奄一息。

康熙大怒,召集他的兒子們,當面訓斥八阿哥為“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曾派人殺害太子胤礽,既然敢殺太子,未必不敢殺朕,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此後,康熙處罰了屬於八爺黨的上書房大臣馬齊和自己的舅舅兼岳父佟國維。接著清洗了八爺黨。

康熙為何如此看中這兩隻死鷹呢?因為他們不是一般的鷹。

在《本草綱目.禽部》中如此記載海東青:“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海東青體型優美,翼展兩米,猛喙利爪,善於以小博大,能夠捕殺五倍於己的天鵝,以其腦漿為食。

海東青的特點符合女真人勇猛、以少勝多的特點,深受女真族喜愛,把它做為他們民族的圖騰。

女真的歷史要追溯到3000年前的肅慎族。女真人的第一次崛起是在遼國時期,首領是完顏阿骨打。而海東青又救過阿骨打的命。

阿骨打的母親在臨盆之前受到遼兵追殺,父親赫裡缽掩護她母子退到烏拉山下,被遼兵圍困。正在這時飛來了一隻白爪玉嘴的大鷹,這隻海東青的叫聲喚醒了山神阿古,阿古放水沖走了遼兵。從此女真奉白雕為神物。

阿骨打正是憑藉海東青這種不畏強敵的精神,頑強的與遼國對抗,最終滅掉了遼國建立金國,實現了女真族第一次崛起。

所以說,海東青在康熙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而“海東青事件”對康熙的打擊是巨大的。


品讀春秋001


在康熙六十八歲大壽的當天,接到了一件很特別的禮物,滿族最高圖騰海東青,這可是傳說當中十萬只神鷹才有可能誕生出一隻“海東青”屬於真正的萬里挑一。

原本正在舉國同慶的時刻,這隻被送上來的神鷹卻半死不活的躺在哪裡。

當時康熙彷彿看到了自己老態龍鍾躺在病床上面的樣子,瞬間勃然大怒,將送禮的八皇子罵了個狗血淋頭。

要知道此時的大清太子之位,呼聲最高的人就是八皇子,可是在這麼一個緊要關頭,卻幹了一件如此讓人失望的事情,康熙當場表示要跟八皇子“恩斷義絕”。

這件事不用想肯定是陰謀,但誰是幕後的黑手就不太好說了,一般來說誰受益誰就是幕後的黑手。

可在當時的情況下,太子直接被廢,四皇子也受到了打壓,八皇子也因為這件事直接在康熙的心中一落千丈。

也就是說從表面看起來,好像大家都是受害者,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康熙是一個對於權勢掌控力非常強的這麼一個人。

雖說當時的康熙已經六十八歲了,但是在他的眼中,自己依然可以為大清的江山添磚加瓦,反正不到最後一刻,康熙是絕對不可能退位讓賢的。

從康熙八歲登基到現在,朝中大臣們的權力幾乎都讓康熙給收了回來,可以說大清的臣子們並沒有多少權勢。

所以康熙並不擔心朝中的大臣奪權,因為這些所謂的重臣早就讓康熙給打壓的找不到北了。

不過只要康熙還在天子這個位置上,就一定會有敵人,比如說自己的兒子們,以前的太子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待的太久了,久到太子快要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了。

說實話不要說皇帝這個位置了,哪怕朝中大臣們的爵位都有可能讓兒女們打得頭破血流。

所以康熙對於太子的一舉一動都很關注,生怕他起了什麼不該有的想法。

不過太子也可能是當的太久了,於是各種毛病都跑了出來,康熙很輕易的就將太子給廢掉了。

原本康熙認為太子不存在了,自己就可以在天子的位置上面穩坐江山,但是朝中大臣們又開推選八皇子當太子。

這就讓康熙很不開心了,自己廢掉太子用了多大的努力,又費了多大的力氣,好不容易現在搞定了太子,朝中的大臣們又開始推選八皇子了,這是給自己添堵嗎?

因為只要太子在位一天,不論這個太子是誰,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轉正,而轉正的方法就是把康熙給弄下來,從某種方面來講,康熙跟太子之間幾乎是死仇。

都說天家無父子,康熙真心不希望自己現在就立太子,可是朝中的大臣們又天天跟自己叨叨,已經六十八歲了,腦子跟以前也不一樣了。

天天聽大臣們這麼叨叨,自己也心煩,於是“斃鷹事件”就出現了,說白了就是康熙在封大家的嘴。

你們不是看好八皇子嗎?現在八皇子就巴不得自己跟這隻死鷹一樣,早早的躺在病床上等死。

其實當時的海東青並非半死不活的樣子,畢竟被關在籠子裡,它也需要休息的,所以在打開籠子的一瞬間,其實這隻鷹剛睡醒,還處於朦朧的狀態。

然後就讓康熙看到了機會,直接借題發揮,對八皇子進行破口大罵,等康熙罵爽了,這隻鷹也開始活蹦亂跳了,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

所謂的鷹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康熙藉著這次的機會將八皇子狠狠的罵了一頓,朝中的大臣也不敢再推選八皇子為太子了。

可是大清的天下畢竟還是需要太子的,不然的話會引起朝野動盪,所以康熙就選擇了最年輕的兒子十四皇子來當接班人。

畢竟十四皇子還年輕,還可以多等幾年,就算立他為太子,康熙也可以用太子還年輕的理由,讓自己在天子之位上面好好的教導一下十四皇子。

就算十四皇子有了想當皇帝的想法也不要緊,大不了自己再努力的生一些新的皇子出現就好了,反正自己的身體還很硬朗,還可以在為大清的江山再奮鬥五百年。


虎頭山小妖


“斃鷹事件”又稱“死鷹事件”或者“海東青事件”,這裡簡單說一下海東青。海東青是鷹的王者,“萬鷹之神”是滿族的最高貴的圖騰,意思是世界上飛的最快,最高的鳥,據說每萬隻鷹才出一隻海東青,他是翱翔在北國上空的皇。《本草綱目》中對其記載時 這樣說:

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

八阿哥胤禩送康熙海東青可以說是對皇阿瑪的最高尊重,但是這次事件卻成為八阿哥胤禩人生的第一個大低谷。關於這次事件撲所迷離並沒有完全確定的解讀。事件起因是八阿哥胤禩隨駕出行,碰到母親的忌辰所以沒有隨行,事後他送康熙兩隻海東青作為賠罪,但是鷹到了康熙手裡卻已經奄奄一息。此次事件後,康熙大怒甚至說出

父子之情絕矣

這樣的狠話,八阿哥從此脫離了奪嫡的核心,“九子奪嫡”只剩下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十四胤禵“存活”。

關於這件事後世有諸多猜測

1,八阿哥胤禩送海東青是為了賠罪不可能送死鷹,況且因為八阿哥胤禩結黨父子關係緊張,此次賠罪八阿哥胤禩沒必要自掘墳墓。

2,海東青可能在運輸途中出事,可能是他人陷害,陷害的矛頭直指康熙自己。因為廢太子復立時,朝廷文武百官共同舉薦八阿哥胤禩的情況太過震撼,難以置信,萬一逼宮,康熙年老,自然疑心更重,從他凌遲道士張明德這些事上看得出老年的康熙疑心和殺伐心都大於從前。

3,有人覺得海東青其實是康熙自己調換的,為的就是給四阿哥胤禛登基鋪路。八阿哥胤禩黨羽眾多,十四阿哥有要繼任大將軍王,這是十分危險的。所以康熙剪其羽翼,通過這次事件徹底打擊到八阿哥胤禩的黨羽,以防後面裡應外合以兵變。

《雍正王朝》將這個事件放在了康熙大壽上,作為八阿哥胤禩奪嫡的重要一環,讓人們看到了八阿哥胤禩表面“仁至義盡”實則“狼子野心”,也從側面美化了為康熙獻上祝壽血書的四阿哥胤禛。

因為電視劇中的“斃鷹事件”完全由八阿哥胤禩主導,康熙大壽十四阿哥胤禵在西北打了勝仗,以刻有“壽”字天外隕石為康熙祝壽。十四阿哥胤禵策反了八阿哥胤禩安排在身邊的內應鄂倫岱,開始自己想登基當皇帝。八阿哥黨出現了一定的嫌隙,當初十四阿哥胤禵當大將軍王前,要勤王保駕的推老八當皇帝的誓言煙消雲散。八阿哥胤禩在這樣的情況下打算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老八要製造大混亂,一方面氣倒康熙,另一方面讓康熙降罪老十四,老十四擁兵自重南下“清君側”,他好順勢趁亂逼宮登基。所以八阿哥胤禩親手把十四阿哥胤禵的隕石換成了“死鷹”。果然康熙被氣暈在病床上並且大限將至,但是老謀深算的皇帝沉住氣做了一番應對,穩住了隆科多這一個掌管九門兵力的步軍統領,多方安排下雍正順利登基。

“斃鷹事件”在歷史上是“九子奪嫡”從四個中心(三,四,八,十四四位阿哥)到三個中心(三,四,八三位阿哥)變化的過程 。在電視劇中則是“九子奪嫡”登基前夕八阿哥胤禩的“背水一戰”,“不成功,便成仁”。


紅雨說歷史


歷史上的“斃鷹事件”的確比《雍正王朝》裡面的更精彩,因為“斃鷹事件”後,即宣告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遭受康熙皇帝的沉重打擊和清洗。而在《雍正王朝》裡,“斃鷹事件”的外化影響完全被康熙皇帝所壓制,他根本就沒有追究這件事的始末。

我們首先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斃鷹事件”始末:

為了緩和九子奪嫡的矛盾,康熙皇帝在一廢太子後,以沒有找到合適的繼承人為由,重新復立太子胤礽,對於通過議政王大臣會議推舉出來的那個新太子胤禩,康熙更是以他年少不經事、獲罪過(張明德案件)以及“辛者庫賤婦所生”等理由給予否決,還對胤禩進行了剝奪爵位的處理(後恢復爵位)。一直公開直挺胤禩的上書房大臣馬齊和康熙皇帝的丈人兼舅舅佟國維皆遭到康熙皇帝的斥責,馬齊家族在這件事中受創嚴重。

然而,康熙皇帝再立胤礽並沒有平息或者緩和九子奪嫡的情勢,反而讓皇子們爭奪儲位的鬥爭愈演愈烈,這直接導致了皇太子胤礽的第二次被廢。

很多讀史的人關注的焦點在於:二次罷黜皇太子後,康熙皇帝心中到底默定了誰是未來的繼承人?其實不然,對於當時的朝野具體情況來看,諸王大臣更加關注的焦點在於:一廢太子之後,康熙皇帝啟動的所謂公推太子的結果是否依然有效?

這樣的認識誤差在於對當時的清廷制度規則不甚瞭解。按照清廷的規則,如果康熙皇帝沒有再立太子或者沒有合適的理由否定那個公推結果,那麼康熙皇帝駕崩後,這個公推結果是有效的。換句話說,不出意外,胤禩將會是未來的皇帝繼承人。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胤禩自作孽不可活,犯下嚴重的錯誤,那個公推結果自然而然失效。

胤礽的第二次被廢即意味著他永無翻身之日,而胤礽的再次被廢,與胤禩其實也脫不了干係(不在此贅述),這是胤禩期望看到的結果。

所以說,胤礽再次被廢可謂人所不驚,沒什麼奇怪的。那個公推結果是否有效並啟動才是朝野最為關注的焦點。

按照老八胤禩的為人處世,康熙最信任的哥哥福全、近臣李光地都曾對他印象良好,並多次舉薦他為皇太子,這位八皇子應該是眾望所歸。

《請聖祖實錄》曾記載了一段史事:二廢太子之後,八阿哥曾寫信給康熙皇帝,對他說:如今兒臣該怎麼做?要不兒臣就裝病,免得再有舉薦我的事兒。這無疑是胤禩赤裸裸的試探,言下之意是說如今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廢了,應該啟動那個公推結果了,我還有機會麼?

康熙皇帝對胤禩的這種試探十分厭惡,於是揭露道:“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遂自謂可保無虞矣。”(《請聖祖實錄》)

恰遇二廢太子當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外出打獵,住京北遙亭。胤禩出京祭奠自己的生母去世兩週年,完事後住京北湯泉,派人送去康熙打獵用的的幾架“海東青”。誰知道,這些“海東青”送達康熙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差不多要死了。康熙皇帝雷霆大怒,認為這是胤禩在故意藐視自己,氣得差點心臟病發作。

康熙皇帝藉著這件事對胤禩大加指責,說他“不孝不義”,還將他與皇太子胤礽作比較,說:“二阿哥悖逆,屢失人心;胤禩則屢結人心,此人之險百倍於二阿哥也。”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康熙皇帝以胤禩“行止卑汙,凡應行走處俱懶惰不赴”的罪名,停發他及屬下護衛官員們的俸祿(《請聖祖實錄》)。康熙皇帝表示,廢黜胤礽,並不是要立胤禩,他們都不符合儲君的要求。

這意味著,胤禩的那個公推結果,也隨著“斃鷹事件”煙消雲散,八爺黨遂遭康熙的打擊和清洗,流放的流放,監禁的監禁,死的死。“斃鷹事件”後,雖然還有阿靈阿、赫壽等人積極為胤禩奔走,但是除了胤禩留下的“人心”之外,基本沒剩下什麼牢固的政治力量。

有人會問,為什麼康熙皇帝就沒有好好查一查“海東青”出事的具體原因?

這已經成為一樁無頭公案,因為沒有人有膽子以此來戲弄皇帝斷送自己的前程,即或是栽贓胤禩也會因為收買運送海東青的太監難度太大而無法實行。所以,很多人推測,除了康熙皇帝自己之外,沒有其他人會做這種掉腦袋的事,這根本就是康熙皇帝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其目的在於打擊他十分厭惡的“八賢王”胤禩,推翻一廢太子之後那個公推結果。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運送“海東青”的太監管理不善造成的,但是奇怪的是並沒有俱事的太監關於運送“海東青”情況的報告。假設,“海東青”是因為運送太監管理不善造成的,也許康熙皇帝正是藏匿了報告,利用這個問題來打擊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

儘管要完美完成這件事實在大費周章,但是不管怎麼說,胤禩垮了,公推結果沒了,這對康熙有意保護的默定繼承人還是大有好處的。

而在《雍正王朝》裡,“斃鷹事件”發生在康熙六十一年的壽禮上,大將軍王胤禵將一塊上有“壽”字的天石作為壽禮讓鄂倫岱帶回北京祝壽,路過八爺府的時候,被老八胤禩給調換了,調換的就是一隻死去的老鷹。結果,鄂倫岱呈送壽禮的時候,死鷹從盒子裡滾出來,滿朝皆驚。

這明顯是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之間的鬥爭,按照鄔思道的說法,康熙皇帝無意傳位於他們之中的任何一位,所以在此關鍵的時刻,為了保持政局的穩定,為真正的繼承人創造穩定的條件,康熙皇帝未予追究。

《雍正王朝》是戲劇,將“死鷹事件”戲劇化,延長了以老八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的“壽命”,是為了突出九子奪嫡之戰,延續奪嫡鬥爭的精彩衝突和故事。

在這裡,有一個問題似乎更有“咀嚼性”,那就是康熙皇帝對於老八胤禩,為什麼採取了“打而不滅”的措施,反而一再加封,直到康熙皇帝駕崩(臨死罷黜能員幹吏不算)。這和歷史上康熙五十一年“斃鷹事件”後,於五十四年獲罪,八爺黨遭受打擊清洗完全不同,是什麼原因呢?

為什麼說是康熙對八爺胤禩“打而不滅”呢?

黃河發大水,管理戶部失察,對於救災泛泛而談,沒有實際措施,除了遭受康熙斥責之外,沒有懲罰他。

刑部冤獄案,老八胤禩繞過老十三胤祥,誘騙肖國興出賣太子胤礽,康熙皇帝直言“其心可誅”,可仍舊加封廉郡王。

《百官行述》是八爺黨門下的任伯安一手操持,康熙皇帝洞若觀火,卻貌似置若罔聞。

八大山莊老十四胤禵偽造太子調兵手諭,說起來,也是出自他八爺黨內啊,康熙也沒有追究。

再就是這次“斃鷹事件”,老十四胤禵與老八胤禩互作“亂”局,康熙皇帝還是不予追究。

老八胤禩是賢能,也會說話,辦事還滴水不漏,相比於老大胤褆,其實陰險得多。但是,老大胤褆在一廢太子的時候,就被康熙皇帝永遠圈禁了,老十三胤祥俠義光明,也被圈禁。為何陰險之人沒事,反倒是胤祥這樣的人卻換來牢獄之災呢?

其實說到底,這也是為了保護他心中的默定繼承人所為。當西藏叛亂的事件發生後,康熙將八爺黨內的老十四胤禵分化出來,讓他擔任大將軍王,挑起八爺黨和老十四之間的爭鬥,轉移滿朝文武的目光。

這和皇太子胤礽復立的作用類似,只有滿朝文武的目光都聚焦在八爺黨和老十四身上,那麼老四胤禛,作為真正的繼承人才是安全的,才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對老八胤禩“打而不滅”的妙用就在於此。可是歷史終究不是戲劇,其殘酷性要比戲劇嚴重得多,“斃鷹事件”就是如此。


青燈問史


大清王朝在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的時間裡,曾發生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其中“斃鷹”事件也叫“海東青事件”,是最為撲朔迷離的懸案。儘管後來的人們有各種多解讀,但都莫衷一是。

這事還得從康熙十三年十一月六日數起。

當時康熙大帝巡視熱河途中,本來八阿哥胤禩是陪待一旁的,可巧是當天是他母親良妃去世兩週年祭日。所以稟告父皇后就先行離開祭奠亡母了 ,但想想為了討康熙歡心,就挑了兩隻上好的“海東青”送過去。沒成想,本來活蹦亂跳的鳥兒送到了康熙那裡卻死掉了!

這下子康熙是勃然大怒,他認為是八阿哥故意為之,以死鷹暗示他垂垂老矣,離死不遠了。於是當即把所有皇子叫來開了一個批鬥大會,大意就是說:你胤禩 一個辛者庫賤婦的兒子,打小我就看你陰險狡詐,長大了你就變得更壞了,揹著我結黨營私,做一些見不得人的的勾當……最後更說出了更絕情的話:“從次朕與胤禩父子之情一刀兩斷”,這一番話下來等於宣告了胤禩政治生涯的結束,也就是說別想什麼皇位繼承的事了,這都跟你沒關係了 ,讓你活著就不錯了,真真是最是無情帝王家呀。

那麼問題來了, 康熙為什麼對自己的親兒子如此絕情呢?不就是兩隻死鳥嗎,以康熙大帝的睿睿、胸懷。他應該不會這麼的小題大做吧!所以呀這其中大有隱情,那麼我們就從“九子奪嫡”說起吧。

“九子奪嫡”被稱為歷史上最激烈的帝位之爭,這是為什麼呢?

一:人數多,競爭壓力大。

康熙有24個兒子,這在古代皇帝中是絕無僅有的,這兒子多,皇帝的位子只有一個,當然有競爭了,其中最有實力,真正參與奪嫡之爭的有九位皇子。九人當中又分成了大阿哥黨、太子黨、三爺黨、四爺黨、八爺黨。

其中又以四爺和八爺黨勢力最強。

在經過幾輪明爭暗鬥的大洗牌後,當太子黨、大阿哥黨…紛紛倒下後,基本上能一爭高下的,就只剩四爺黨和八爺黨了。

二:性格既命運。

在這裡我們重點介紹一下,在這場奪嫡之爭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阿哥胤禛,生母出生平庸,在眾皇子中也是不起眼的 ,早期並沒有得到康熙的關注,但這也是好事,能讓他更好的隱藏起來,厚積薄發。

胤禛位人低調、內斂、知進退,善於韜光養晦。他表面上和諸皇子維持友好,私下裡籠絡,結交年羹堯、隆科多等大臣,同時向父皇康熙極盡孝道之事。

那麼再來說說老八胤禩。

胤禩是康熙的第八個兒子,生母良妃,出生於辛者庫。從這一點上看,八阿哥可以說從一出生就沒拿到一手好牌。但胤禩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待人寬和有度,辦事能力一流,深得上下朝臣擁戴。可以說是個情商、智商都很高的人。

總結下來,老四、老八這兩人就個人能力上來說,可謂旗鼓相當了。可能老八還略勝一籌。那為什麼最後出局的卻是老八呢?

我想八阿哥可能表現的太優秀了,所謂的目秀於林,風必催之。他錯就錯在過早的爆露了自己的政治野心。

這從張明德一案就可看出來。

張明德本是個小小的江湖術士,也就靠給人算命騙點錢花。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見到了胤禩,馬上就拍起了馬屁,對八阿哥說了十六個字:

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

這話八阿哥聽了當然受用了,就把張明德養在府中做了謀士。不想後來這事被大阿哥向康熙打了小報告。這讓康熙心存了介蒂,又暗地一查,原來八阿哥也在偷偷結黨營私,有篡位之嫌。

就這樣康熙暗下決心要清除八阿哥一黨,給胤禛清除一個競爭對手。因為康熙覺得八阿哥雖有才,但謀略不足,遇大事不夠沉穩,缺乏深謀遠慮。只知道耍滑頭的人;而反觀四阿哥,則是一個沉穩有度,低調務實,剛柔相濟,還孝順的人。

比較來比較去也只有四阿哥才是合適的接班人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分析:“斃鷹事件”只是康熙用來打壓胤禩的一個藉口罷了。


實說歷史


所謂“斃鷹事件”,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與真實歷史上都是存在的。但真實歷史上的“斃鷹事件”與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斃鷹事件”並不是一回事,二者從根子上就完全不是一回事,絕對可謂是南轅北轍……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斃鷹事件”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提到的“斃鷹事件”,大體是說允禵出任大將軍王之後,私下裡發展自身勢力,觸及了允禩等人的切身利益。為了給整垮允禵,允禩等人在允禵進獻給康熙帝的天降奇石上做了手腳,將隕石換成了死鷹……說白了,就六個字——允禩栽贓允禵!

真實歷史上的“斃鷹事件”

真實歷史上的“斃鷹事件”卻恰恰相反,被“栽贓”的不是允禵,而恰恰是允禩本人!康熙五十三年,允禩因為生母良妃衛氏的一些緣故,未能隨扈侍奉父親清聖祖,於是允禩命人進獻給清聖祖兩隻海東青,以表孝心。結果,等兩隻海東青送到清聖祖手中時卻變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死鷹!氣得清聖祖七竅生煙,大罵允禩是“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甚至說出了斷絕父子關係的話!自此,允禩徹底出局,失去了合法繼承皇位的最後一絲可能性……順帶說一句,允禵出任大將軍王是在康熙五十七年,彼時的允禵還不是大將軍王,就更別說是什麼從西北軍營派人進獻天降奇石給清聖祖了。

誰才是“斃鷹事件”的幕後黑手

關於真實歷史上“斃鷹事件”的幕後黑手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從來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我們大概其還是可以分析出來的。首先,允禩自己送死鷹的可能性不大,此舉直接斷送了允禩的政治生命和合法繼承皇位的可能性,自己給自己身上插一刀,除非允禩腦袋進水了,不是嗎?因此,他第一個就被排除了。允禟、允䄉是允禩的鐵桿跟班,允禟更是允禩背後最大的“金主”,這種自己坑害自己的事情,想必他們也不可能去做!因此,這二位也被排除了。

  • 清聖祖自編自導自演的可能性

清聖祖自編自導自演了這出大戲的可能性的確存在,但個人認為並不大,因為他根本犯不上如此大費周章。直到去世,清聖祖一直都是實權帝王,別說是允禩,就算是後來成為皇帝的清世宗,也根本無法染指皇權分毫!將來讓誰來當皇帝,說白了就是清聖祖一句話而已。如果他有心讓允禩出局,根本沒有必要廢這麼大勁兒,當初因為舉薦新皇太子的事情,允禩已經被革去了貝勒爵位並被清聖祖公開否決了皇位繼承權。只要清聖祖不再重用允禩,他根本翻不起什麼浪花,清聖祖又何必多此一舉,先恢復允禩的貝勒爵位,再玩這麼一出……從清聖祖罵允禩的話也能看得出,什麼難聽的話都罵出來了,如果不是氣憤到了極點,父親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這麼罵兒子的,這是正常邏輯。如果是清聖祖自編自導自演,他似乎沒有必要如此氣憤,不是嗎?因此,這種可能性或許存在,但並不大,或者說非常小、幾乎不可能。

  • 清世宗栽贓陷害的可能性

本著誰獲益誰即主謀的邏輯,清世宗首當其衝!允禩倒臺,潛邸時期的清世宗自然是最大的獲益者。因此,有不少人將矛頭指向了清世宗,說是他主導了“斃鷹事件”,但這其中同樣有兩個說不通的地方。

一、栽贓嫁禍過於明顯了,明顯到讓人第一個就想到了清世宗。您能想到,以清聖祖的睿智,會想不到嗎?潛邸時期的清世宗一直採取了“不爭是爭”的策略,盡力避免捲入明顯的儲位爭鬥,而是極力給父親清聖祖製造一種一心為公的感覺。在這樣的前提下,清世宗用如此拙劣的方式去栽贓陷害允禩,非但達不到預期作用,還可能毀掉自己在父親心目中長期營造的形象,得不償失。

二、潛邸時期的清世宗作為允禩的最大政敵,允禩進獻給清聖祖的海東青根本不可能給他動手腳的機會!在進獻給清聖祖之前,這兩隻海東青肯定在允禩的人手中;進獻給了清聖祖之後,又到了清聖祖的人手中。這兩撥人彼時的清世宗根本沒有誰可以用得動!就更別說是在兩隻海東青上做手腳的。因此,清世宗栽贓嫁禍的可能性也是相當小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允禵的嫌疑

本著誰獲益誰即主謀的邏輯,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清世宗。殊不知,這件事背後不僅僅只有清世宗一位獲益者,還有他的胞弟允禵!允禵原本只是允禩集團的邊緣人物,其重要性遠比允禟等人要低得多。但是,康熙四十八年之後,允禩被清聖祖公開否決了皇位繼承資格,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皇太子允礽第二次被廢之後。為了能夠翻盤,允禩想到了平日裡與自己走動較勤的允禵,將他推向了前臺,想利用他與清世宗爭儲,自己在背後坐收漁利。

允禵也不傻,對允禩的“小九九”心知肚明。因為與清世宗一母同胞的緣故,允禩對允禵一直都是且拉且防,允禵也一直無法形成自身的一派勢力,不得不依靠允禩集團。可允禩只是想利用允禵翻盤,並沒有真心打算推他上位!因此,允禵必須讓允禩徹底“完蛋”,只有如此,他才會“一心一意”支持自己爭儲,別無選擇。而“斃鷹事件”恰恰讓允禩失去了最後一絲合法繼承皇位的可能性,於允禵而言,自然也是獲益最大!更重要的是,允禵本就是允禩集團的人,他有能力、有機會在允禩進獻給清聖祖的海東青上作文章!因此,個人認為,允禵的嫌疑才是最大的……

當然,一切皆有可能。或許兩隻海東青就是因為經手人的疏忽被活活悶死的也未可知。但個人不相信世上有這麼多巧合!綜上所述,允禵是“斃鷹事件”幕後黑手的可能性要遠大於其他皇子,而且他有這個能力和機會!反觀清世宗,就算他有這個心,也未必有機會動手腳,不是嗎?


農民工歪說歷史


海東青事件

“斃鷹事件”在歷史上確有其事,而且跟《雍正王朝》的出入很大。公元1714年11月26日,清康熙皇帝在前往熱河一帶巡視途中,得到了皇八子胤禩送來的一個禮盒,胤禩上書稱自己因母親良妃去世前往祭奠,未能陪同康熙皇帝前往熱河巡視,所以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進獻,表明心意。



結果康熙皇帝打開禮盒之後卻差點氣的背過氣,原來盒子中盛著的不是上等的海東青,而是兩隻已死多日的死鷹屍體。隨後康熙便以此為由,對八阿哥胤禩嚴加訓斥,覺得胤禩此舉是在詛咒他早日駕崩,有不臣之心,是賤人辛者庫的兒子,是最下等最卑微的皇子,而且認為胤禩心狠手辣,為了太子之位不擇手段的去殘害同胞,詛咒皇帝。


父子背情,一敗塗地

熟悉草原政權歷史的人應該明白海東青在遊牧民族心中的地位,就當時而言,一隻上等的海東青在滿人心中和我們漢人的麒麟、龍鳳是一個概念,象徵著地位、權力和神聖。皇八子胤禩在康熙年前將海東青換做死鷹,可以說是觸碰了康熙的底線,再加上先前對太子的加害事件,導致康熙從此對胤禩恨之入骨,更別說什麼太子之位了。

“海東青事件”之後,康熙和八阿哥胤禩之間的感情溫度降低到了冰點,聲稱:“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可以說從這一刻開始,皇八子胤禩在康熙心中已經沒有了任何可以當太子的希望,數十年來的苦心經營全部化為泡影,究竟這兩隻死鷹是誰放的,至今仍然不得而知,但皇八子胤禩被人擺了這一道後,卻直接墜入地獄,永世未得翻身。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在大清王朝的歷史上,曾發生過不少令人費神的事件。其中有一個“斃鷹事件”,就反映了大清王朝政壇上的腥雨血風、生死博弈……


“斃鷹事件”背景

為了緩和皇子們覬覦皇位的矛盾,康熙在第一次廢除了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之位後不久,又把胤礽扶了起來,理由是現今還沒有更合適的儲君。然而,康熙再立胤礽並沒有平息暗流湧動的皇子奪嫡的情勢,反而讓他們爭奪儲位的鬥爭愈演愈烈,從而導致了皇太子胤礽的第二次被廢。

一廢太子後,康熙曾通過議政王大臣會議推舉過太子,但結局令人匪夷所思。

公推過程中,大家把康熙的八皇子胤禩視為主要目標。上書房大臣馬齊、康熙的老丈人佟國維等重量級大臣,都矚目於胤禩。就連康熙最信任的哥哥福全、近臣李光地都傾向胤禩,並多次向康熙推舉薦他。



但是,康熙認為胤禩少不經事、“獲罪過(張明德案件)”,而且是“辛者庫賤婦所生”,因此不合格。推舉之事過後,康熙對大臣們舉薦胤禩為太子的事很是不滿:“惟於茲事,忿恚殊甚,務必追其根源。”

經過探查,康熙得知領侍衛內大臣渾德率先保舉了胤禩。康熙為此批示說:

“朕知之矣!此事必舅舅佟國維、大學士馬齊以當舉胤禩喻於眾,眾乃畏懼伊等,依阿立耳”(《清聖祖實錄》)。

最後證實,大學士馬齊一直在暗中為胤禩張網聯繫。於是,康熙將馬齊和他的哥哥李榮保抓捕並交給胤禩看管、審訊;馬齊的弟弟馬武及家族中的其他在京任職人員都被罷了官。康熙這麼做,意在敲打胤禩——既然馬齊是你的人,那我讓你親自審問他。同時,康熙的丈人佟國維,也被康熙嚴加訓斥。

胤礽的第二次被廢,意味著他政治生命的結束。大家對胤礽的再次被廢,好像早就有數,認為很正常。並且大都認為,如果康熙不再立太子或者不否定那個公推胤禩的結果,那麼康熙崩逝後,胤禩就很可能成為下一代皇帝。



因此,《清聖祖實錄》曾有過這樣有趣的記載:太子胤礽再次被廢之後,胤禩試探康熙:我現在該怎麼辦?要不我就裝病吧,免得再有人舉薦我。話外音是,胤礽又被廢了,那個公推我的結果還算數嗎?康熙對老八的這種“機智”十分厭惡,於是回懟他說:

“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遂自謂可保無虞矣。”

胤禩關注曾經有過的“公推結果”,朝廷上下的很多人也在關注那個“公推結果”。這讓康熙非常不舒服,甚至是怒火中燒。由此可見,康熙心目中的儲君人選,不是老八!

那麼,眾望所歸的八皇子不合格,誰合格呢?

斃鷹事件

胤礽被廢的當年(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胤禩因出京祭奠自己去世兩週年的生母,沒有隨侍康熙,也沒有到康熙的行在請安,只派了個太監到康熙處稟明瞭原因,並給康熙捎去了兩隻上等的雄健的“海東青”。但是,康熙收到的卻是兩隻奄奄待斃的獵鷹。

於是,康熙龍顏大怒,認為這是胤禩在藐視自己、詛咒自己,氣得差點犯了心臟病(“心悸幾危”)。在各位隨駕的皇子的面前,厲責胤禩:

“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伊殺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無奈,將不可冊立之胤礽放出,數載之內,極其鬱悶。”

並說:“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康熙又評價胤禩“行止卑汙,凡應行走處俱懶惰不赴”(《清聖祖實錄》)。



康熙的這些表態發言表明:廢黜胤礽,並不是要立胤禩,他們都不是合格的太子人選。那麼,胤禩念念不忘的那個“公推結果”,也就隨著“斃鷹事件”的發生消於無形了。隨之而來的是“八爺黨”的人被清洗的清洗、流放的流放、監禁的監禁、死的死。雖然還有阿靈阿等人時不時地為胤禩呼籲幾聲,但已然是強弩之末,無濟於事了。

事件析辯

康熙是如何查證“斃鷹事件”的?無從得知。根據史料看,康熙好像沒怎麼調查它,為什麼?

有關人士分析說,不可能有人膽敢通過這樣惡毒的手段來戲弄至高無上的皇帝——斷送前程事小,丟掉身家性命事大啊!因此,“斃鷹事件”極有可能是康熙大帝自編自導自演的獨幕劇,其目的在於否決那個“公推結果”,讓胤禩不再抱什麼幻想,讓眾人不要再影響他培養自己心儀的接班人。

當然也有一些其它的說法:

  • 其一,拉攏收買負責護送“海東青”的太監,進而栽贓誣陷胤禩。此舉難度係數太大,恐怕無法實行。如當時胤禩雖有實力角逐太子之位,但爭奪儲君的不止他一人,胤禛、胤祉等也欲上位,因而暗中使壞;胤禩集團內部出了問題,九爺、十爺等禁不住皇位的誘惑,有人動了歪心思,等等。但這些稍加分析,都禁不住推敲,誰敢在精明的康熙面前耍把戲?即使耍了又怎能善終?

  • 其二,護送“海東青”的太監沒有看管好。但是,事發後朝廷並沒有關於護送太監因失職被查處等方面的情況通報。如果確實是護送太監造成的,而又沒有什麼說法,那恰恰說明康熙皇帝隱匿了真相,利用了這一偶發事件,故意小題大做,以打擊胤禩及為他吶喊助威者。

但是,康熙皇帝對於老八胤禩,並沒像處置大阿哥那樣絕情,而是採取了“打而不滅”的措施,一邊不斷打,一邊不斷寬容、加封,直到崩逝。黃河發大水,胤禩管理的戶部沒能及時應對,康熙只是斥責了他,並沒有懲罰他;刑部冤獄案,胤禩誘騙肖國興出賣太子胤礽,康熙皇帝直言他“其心可誅”,可仍舊加封他為廉郡王;《百官行述》一事是“八爺黨”門下的任伯安一手運作的,心明眼亮的康熙皇帝對此卻置若罔聞,等等。

舐犢之情?還是另有隱情。真正的用心可能是保護他內定的繼承者。只有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胤禩集團”身上,大清王朝的真正儲君才會得到最佳的保護,才能在他百年之後順利登基。可謂用心良苦!

帝王之心,深不可測;宦海鬥爭,雲詭波譎。

參考文獻:《清聖祖實錄》等


校書郎工作室,叄月春


歷史漫談君


高手過招,比試的往往不是誰的招式更高明,而是誰犯錯更少。朝堂之上的皇子以及臣子,誰先失誤,誰就提前出局,失誤少才能笑到最後。康熙晚年,胤禩的一次失誤就曾讓其奪嫡之路變得前途無“亮”。

《雍正王朝》中,在康熙的萬壽節上,發生過一次“斃鷹事件”。該事件由胤禩操作,他將胤禵送給康熙的天石調包成死鷹,目的是攪亂朝局,然後混水摸魚,奪取皇位。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康熙穩住了局面,並未給胤禩可趁之機。

無獨有偶,歷史上也出現過一次“斃鷹事件”,而且當事人同樣是胤禩,造成的後果也很嚴重,但情節比《雍正王朝》更詭異,主謀是誰至今也是未解之謎。

歷史上“斃鷹事件”發生時的前前後後

康熙廢胤礽後,曾公開議立太子,結果胤禩得到朝堂大多數人的擁護。對於胤禩,康熙深知他“柔奸成性,妄蓄大志”。這個票選結果讓康熙大感意外,與他默定的人選也不符,無奈之下只好出爾反爾。

事後,康熙對諸臣保舉胤禩為太子之事耿耿於懷:“惟於茲事,忿恚殊甚,務必追其根源。”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召來侍衛內大臣、滿漢大學士、尚書等人,當場追查舉薦胤禩的“首倡之人”。經康熙一再追究,有人供出由領侍衛內大臣渾德先發言保舉胤禩。康熙立即批示:

“朕知之矣!此事必舅舅佟國維、大學士馬齊以當舉胤禩喻於眾,眾乃畏懼伊等,依阿立耳——《清聖祖實錄》”

又經追查責問,證實是由馬齊暗中串聯。於是,康熙將馬齊交胤禩看押;馬齊之兄李榮保按律枷責,由胤禩審問;其弟弟馬武以及家族中其他在京任職人員均被罷官。此外,佟國維也受到康熙的嚴厲責斥。康熙此舉,意在敲打胤禩,你不是和馬齊關係好嗎,那我讓你親自審問他。

胤禩雖然受到打擊,但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爭奪皇位的競爭力還在。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胤禩還陪同康熙出遊好幾次,但後來的“斃鷹事件”,卻讓他一蹶不振。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準備前往熱河度假。這次巡遊,正逢胤禩母親良妃去世兩週年的祭日,他要前往祭奠,因此並未隨行。

胤禩祭奠完母親後,也沒有忘記塞外的康熙,他派遣太監帶著禮物(兩隻獵鷹)去給康熙請安,並表示在湯泉等候父皇回京。誰知等康熙收到時,兩隻獵鷹已經奄奄一息。

康熙極為憤怒,認為胤禩在詛咒他快點死,一時“心悸幾危”。他當即召來諸皇子,責罵胤禩“系辛者庫所生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人品不肖、結黨營私等等。

胤禩得知“斃鷹事件”後,更加密切地關注康熙的動態,並買通太監馮進朝等人,在康熙營帳前探聽消息。康熙對此深表擔憂:

“日後必有行若狗彘之阿哥仰賴其恩,為之興兵構難,逼朕遜位,而立胤禩者。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歿已耳——《清聖祖實錄》”

並表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句話,徹底將胤禩打入奪嫡“冷宮”,也宣告他徹底與皇位無緣了。

“斃鷹事件”的嫌疑人

胤禩在送鷹前已經被康熙刻意壓制過,要奪嫡肯定要想辦法挽回聖心,他沒有任何理由與動機,給康熙送死鷹。何況,以他的智商,也不會故意去刺激康熙。這件事的發生,有四種可能:

一、對手故意給他挖坑。當時,所有人都知道胤禩有實力,正在角逐皇位,但爭奪皇位的不止他一人。胤禛、胤祉等人為了上位,指使別人用點拿不上臺面的小伎倆打擊胤禩,也是可能的。

二、隊友故意陷害。胤禩奪嫡時,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幾兄弟抱團取暖。內部爭鬥的殘酷性,絲毫不亞於外部爭奪。胤禩集團的九爺、十爺以及胤禵,面對皇位的誘惑,恐怕也非鐵板一塊。內部只要有一個人動了歪心思,對胤禩的危害更大。

三、康熙故意小題大做。胤禩結黨營私,實力強大,心懷叵測,康熙對其早就不滿。為了徹底斷送其妄念,或者給其他皇子清理障礙,康熙有可能是借小題發大怒。

四、保管措施不當導致鷹奄奄一息。即使利用現代物流技術,也難以做到盡善盡美,何況是古代。鷹在運輸途中,餵養不善或者包裹過嚴,都有可能出事。

秋媚說:朝堂之上,波詭雲譎,在利益面前,對手與隊友並不絕對,甚至可以相互轉化。“斃鷹事件”是胤禩爭奪皇位的“滑鐵盧”,他成了最大受害者,其他阿哥也因此少了一個有力競爭者。


秋媚讀史


答:歷史上的“斃鷹事件”遠比《雍正王朝》裡演的精彩?不可能。

歷史上的“斃鷹事件”是事件的本源記錄,事件簡單,平淡無奇;而《雍正王朝》裡演的“斃鷹事件”是經過了藝術加工的,不但牽涉了更多的人進來,還調整了事發的時間點,加強了戲劇衝突效果,一波三折,扣人心絃。

我敢說,如果不是《雍正王朝》裡精心設計出這麼一段宮廷鬥爭大戲,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歷史上出現過什麼“斃鷹事件”。就算知道,也未必會過多關注。

下面,我們來認真比較一下這一事件在史實記載與電視演繹的同異。

先來說歷史上的“斃鷹事件”。

根據《清聖祖實錄》卷之二百六十一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一月項下的記載,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5年),康熙巡幸塞外,讓諸成年皇子隨駕。經由密雲縣、花峪溝等地前往熱河。皇八子胤禩原該隨侍在旁,但當時是其母良妃去世二週年的祭日,他要祭奠母親,未赴行在請安,只好派太監去康熙處請假。為了表達自己不能隨駕的歉意,他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讓替自己請假的太監交給康熙。其用意,無非是想讓這兩隻猛禽代表自己陪伴在皇父身邊,追禽逐獸,效鷹犬之勞。哪知,這兩隻大鷹到了康熙手裡時,已經奄奄一息,瀕臨死亡。康熙勃然大怒,召集起諸皇子,對胤禩破口大罵,說胤禩這是在詛咒自己。隨後,將胤禩一擼到底。胤禩遭此一擊,一蹶不振,於翌年病倒。

補充說明一下,《清聖祖實錄》是由雍正的寵臣張廷玉主持纂修的,成書於雍正十年,肯定被雍正披閱和篡改過。

那麼,這個“斃鷹事件”所引起的後果是否有《清聖祖實錄》寫的那麼熱鬧,是要打折扣的。

比如,查《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雍正本人在雍正二年四月初七日責罵胤禩的上諭,他口口聲聲說康熙帝不但當著眾阿哥的面罵了胤禩,而且,還寫下了罵胤禩的硃批。

但查同書,允祉、允祺、允佑等人於雍正四年二月初五日戊辰的奏疏(這幾人都是當年跟隨康熙巡幸塞外的第一證人),他們提到:康熙帝罵胤禩的話是“面諭”皇子,並沒有硃批。

所以,《清聖祖實錄》的記載,可能誇大其詞了。

畢竟胤禩是雍正登位前的主要政敵之一,把事件寫嚴重些,是很有必要的。

但話又說回來。“斃鷹事件”發生之後,康熙的的確確是把胤禩一踩到地了。

康熙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原因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召滿漢文武大臣到暢春園,搞了個民意測試,說是要眾人在諸阿哥中擇立一人為新太子,並拍著胸脯保證說,一定遵從大家選舉的結果。

但是,事態的發展並沒有按照他的預想進行。

佟國維、巴渾德、阿靈阿等朝中重臣迅速聯名保奏胤禩為儲君。

康熙一下子就懵了。

他此前絲毫沒有覺察到這些重臣會與胤禩走得這麼近,並且結成了同盟。

他有一種被架空了的感覺。

他感到了來自胤禩的威脅。

再強調一下,皇權這個東西,是具有強大的排除性的,只要自己抓在手裡一天,就不容任何人染指,親生兒子也不行!

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康熙就玩命挑刺、找茬,要玩殘、玩死胤禩。

“斃鷹事件”,非常有可能是康熙自編自演的一出惡作劇。

想想看,胤禩怎麼會送一個死鷹來噁心皇父和給自己找不自在?腦袋進水了?

相比而言,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關於“斃鷹事件”的改編就比較合理了。

這個“斃鷹”,胤禩並不是以自己的名義送的,而是偷樑換柱,把皇十四子胤禵送給康熙的“壽”字的天石掉包了,他的目的很明確:給老十四胤禵栽贓。

這麼一來,故事既合理了,又把老十四胤禵拖入“入嫡”大戲中,在混亂的局面中再注入一個強大元素,情節更精彩了。

另外,電視劇還把“斃鷹事件”的時間挪到了康熙六十一年的壽宴上。

這個時間點設計得非常巧妙。

有壽宴上送禮,為“斃鷹”的出現提供了契機;而且康熙在壽宴上遭受詛咒,戲劇衝突更加激烈;最妙的是,康熙駕崩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是一個歷史事實。那麼,康熙在康熙六十一年的壽宴上遭受“斃鷹”的詛咒,一氣之下,就此病倒、病死。“斃鷹事件”事件的影響是不是更加撼人心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