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 在奮鬥——蘑菇峪鎮《最美的青春》觀後感徵文活動(第三期)2

越是地處偏遠,越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為民情懷,紮實的工作作風,昂揚的革命鬥志。蘑菇峪鎮作為全縣最為偏遠、基礎設施較為落後的鄉鎮,鎮黨委、政府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抓不懈,積極學習弘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塞罕壩精神的指示。年前,鎮黨委組織機關幹部集中收看了《最美的青春》前兩集,號召同志們利用假期自行收看全劇,並結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實際,撰寫讀後感,引發思考,通過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進一步凝心聚力,鼓舞鬥志。

《最美的青春》觀後感

民政辦工作人員 孫 璐

在學習 在奮鬥——蘑菇峪鎮《最美的青春》觀後感徵文活動(第三期)2


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蹟做出重要指示。《最美的青春》這部電視劇,是詮釋總書記重要指示的生動實踐,是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的生動體現,是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的生動傳承。幾十年來;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漫天飛舞,水源缺失的荒漠實地上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創造了荒地變林海的奇蹟,他們的事蹟感人之深,他們的精神是我們青年一代值得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2020年2月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爆發這個非常時期,聽從黨和領導的指揮做到不出門、少出門、不拜年、不走親戚,不給社會添堵。趁著這個機會,我觀看了《最美的青春》這部電視劇。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我是帶著崇敬的心情認真觀看了《最美的青春》這部電視劇,同時我也是帶著學習塞罕壩的精神的責任,認真領會了這部電視劇所體現的崇高精神的同時也讓我對河北塞罕壩建設者們的感人事蹟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該劇講述了以馮成、覃雪梅等十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與承德林場業務部等組成的先遣隊,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在條件艱苦,環境惡略的塞罕壩造林的故事。這是一段發生在特殊年代的故事,是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奇蹟,是一部歌頌偉大祖國北部塞罕壩老一代造林人在條件年苦,環境惡略的荒漠沙地上無私奉獻青春和生命的英雄事蹟。

曾經的塞罕壩森林茂密,鳥獸繁多,但由於歷史上的過度開採,土地貧瘠,北方風暴肆虐,風暴刮入北京等地,為了減少首都等地受到風暴的危害,林業部指揮在塞罕壩建造機械林場,抵禦風暴的入侵。以主人公馮成、覃雪梅為代表的全國各地十幾位大學生和林場幹部職工等三百多人組成開荒隊伍。由於機械造林的失敗轉為人工造林,他們在平均海拔一千五百米,最低氣溫達到零下四十多度的環境下,他們不懼嚴寒,不懼酷暑,他們奉獻了青春和生命,建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想我應該向劇裡的主人公學習,熱愛我的工作,要有服務群眾、造福群眾的初心,也要有敢吃苦、不怕苦的勇氣,還要有敢擔當、有作為的實幹精神。要把群眾的事情放在心上,踏踏實實為群眾辦事,才能在工作中找準方向、定好目標。

《最美的青春》詮釋的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之歌。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初心不改,信念不移,決心不倒,總能看到光亮,收穫希望。塞罕壩精神"牢記使命 艱苦創業 綠色發展",是一份堅守,更是一種感動,讚譽的是他們,激勵的是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