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到底算不算得上忠义,看看史学家们怎么说,用命博名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

庞德到底算不算得上忠义,看看史学家们怎么说,用命博名

庞德原本是马腾的部下,马腾进京后,庞德就被划到马超麾下。后来马超兵败,庞德又随马超一起投靠了汉中张鲁。再后来,马超被排挤出了汉中并归附了刘备,而庞德却仍然留在了汉中,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便加入了曹操阵营。

庞德在马氏父子麾下时表现十分英勇,屡立战功。归顺曹操后被封为立义将军,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建安二十四年(219)襄樊之战爆发,时值秋雨时节,庞德所部被水淹没,庞德英勇战死。

关于庞德,末将觉得有必要说一下的就是:庞德并不是以于禁先锋的身份上的襄樊前线,而是早在汉中之战时,庞德就已经随曹仁奋战在荆州一线。

《三国志.魏书.庞德传》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

庞德死后,曹操甚为悲伤。延康元年(221年)曹丕继王位后,追谥庞德为壮侯。正始四年(243年),庞德从祀于魏太祖庙庭。

庞德到底算不算得上忠义,看看史学家们怎么说,用命博名

曹丕评价道: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

王应麟评价道:宁为国家鬼,不为羌贼臣。

罗贯中评价道:威武不能屈,节操不能改。

陈寿评价道: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

李贽评价道:如庞德者,真丈夫图事之样子也,可取可取。

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对庞德的评价非常高,也多是褒义之言。确实,在襄樊战场上,立场尴尬的庞德确实表现出了不输关羽的忠义。

然而,毛宗岗

却给出来不一样的评价:其后既不肯背曹操而降关公,其初何以背马腾而降曹操?故庞德之死,君子无取焉。

很明显,毛宗岗的评价是对庞德忠义的一种质疑。大意是庞德既然不肯背叛曹操而投降关羽,那当初为何又背叛马家而投降曹操呢?确实我们应该为庞德的忠义打一个问号!如果说为曹家而战死被视为忠义的话,那当初为何又背弃马家呢?

庞德到底算不算得上忠义,看看史学家们怎么说,用命博名

如果说马氏父子有对不起庞德在先,或是有人品问题的话,那庞德背弃马氏父子自然是合情合理。那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下:

我们缕一下整个事情的顺序是:马腾入京;马超起兵;马腾被杀;马超逃走;马超归附刘备,留下庞德在汉中;曹操取汉中,庞德归附曹操。

首先,马腾进京是被忽悠的,是在张既连哄带骗的情况下进的京。其目的就是要拿马腾为人质牵制马超等西凉部众。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太祖复遣既喻腾等,令释部曲求还。腾已许之而更犹豫,既恐为变,乃移诸县储偫二千石郊迎。腾不得已,发东。

然后,马超起兵也并不是不在乎正在当人质的父亲的生死,同样是被忽悠的。这个话题末将曾经专门探讨过。这是钟繇的计谋,他建议曹操向马超借道进军汉中,以此来逼迫西凉部众造反,继而便可名正言顺的讨伐之。

最后就是马超离开汉中的时候没有带走庞德,有记载说是当时庞德病了无法随行。不管怎样,马超在汉中是被排挤出去的,已经身不由己了。

综上所述,马氏父子没有对不起庞德,也没有大的人品问题。

如果说庞德进曹营也是身不由己的话,那为何不能像关羽、廖化、于禁那样身在他营而心系旧主并设法回去呢!

庞德到底算不算得上忠义,看看史学家们怎么说,用命博名

也因为这样,庞德的忠诚出现了问题,而曹营诸将对其也是颇有质疑,庞德在曹营的压力非常大,其一言一行也都必须慎之又慎。他知道自己离弃了旧主,自己的忠诚度也被大家怀疑,为了不使自己身败名裂,所以在忠义问题是不能再有半点差池。

于是,我们在曹营看到了一个表演系影帝级的庞德,他要表演一个忠义之士,抬棺上阵、怒斥关羽、死战不降,即使兵败被俘,也是怒目相对、绝不下跪。可以说是每个细节都处理的非常到位,此时的庞德即使是用生命也要诠释忠义二字。

当然,庞德最终也用生命保住了自己的忠义之名。

庞德到底算不算得上忠义,看看史学家们怎么说,用命博名

《三国志.魏书.曹仁传》《三国志.魏书.张既传》《三国志.魏书.于禁传》《三国志.魏书.庞德传》《三国志.蜀书.马超传》......

茶余饭后历史小话题,如有更多见解,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