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兵不血刃全靠圣人滤镜加持?探秘帝辛兵败身死的真相

前言

提起"武王伐纣"无人不知,千百年来,这件事以文字或影视形式传颂至今。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时候,周武王宣布了纣王的暴政和种种恶行,决定替天行道,带领大军攻伐商朝。由于纣王残暴不仁,贵族们也只知道享乐,根本不理会底层的奴隶们过得有多苦,他们看到周武王率军攻伐纣王时,他们都不愿意追随这个纣王暴君,于是望风归降,商朝不攻自破,武王就这样获得了胜利果实。

《尚书·无逸》曰:"(贵族们)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武王伐纣、兵不血刃全靠圣人滤镜加持?探秘帝辛兵败身死的真相

帝辛画像


纣王荒淫无道,鱼肉百姓,令人民愤恨,对比之下,周武王英明神武,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仁义之君,和周武王交战时,纣王70万大军的临阵倒戈也被定义为弃暗投明,一切看起来那么顺理成章,那么,武王仁义,大军归降真的是周武王的制胜关键吗?

商朝灭亡的锅,纣王也背了一半

实际上,商纣王其实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根据史料记载,他博闻强记、思维敏捷、臂力过人,曾经带领着大军大胜东夷,把疆域扩展到东南一带,顺带手开发了长江流域,这个时候商朝的疆域已经大大的超过了夏朝,可以说古代统一中国的先驱非他莫属了商纣王固然有些暴虐和急功近利,但是远远是称不上为昏君的,更别提是惨无人道的暴君了。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史料记载有限,并且商纣王与周武王交战失败之后,历史的话语权交到了周朝统治者的手上,经过他们的蓄意抹黑,历史已经较为难较难还原当时最真实的情况了。

一个帝国大厦将倾并不仅仅是君王自己一个人的锅,更不是妲己这个所谓的"祸国妖姬"的锅,而是各种很多隐患都是在之前就已经埋下了,只不过是恰好时商纣王帝辛摘下恶之果实而已,那么商朝的灭亡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武王伐纣、兵不血刃全靠圣人滤镜加持?探秘帝辛兵败身死的真相

帝辛影视形象


王室分裂,朝中上下异心

在古时候,王室有机会继承大位的子弟眼睛都紧紧盯着王位呢,商朝自然也是这样,原本商朝的继承王位的方式是父子相传、兄终弟及,这种方式也存在它的弊端,导致了后来的"九世之乱"。后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帝甲之后,嫡长子继承制就渐渐走上了舞台,按照这种继承制度,帝乙的嫡子帝辛继位是名正言顺,实至名归,这下本能继承王位的庶长子微子启和帝乙的弟弟箕子、比干他们就非常的不满,继承制度一变,他们坐上王位这件事就成了泡影于是就很敌视帝辛,导致了宗室的分裂,这三个人就组成了坚定的帝辛反对派。

说回帝辛,他虽然是得到了皇位,但是王族对他的支持却非常的有限。之前被打压、削弱权力的贵族们也开始了蠢蠢欲动,暗搓搓了想要给帝辛使绊子。帝辛心里明白,想要打破这种僵局,就必须运用铁血手腕,于是

他开始对反对阵营进行分化、打压。

除去反对自己的人,要及时补充忠于自己的人,那么接下来就是提拔、重用那些外臣,例如飞廉、恶来等将领,帝辛从底层选拔一些青年才俊重用,这些出身奴隶的人担当各级的管理(这个思想在当时算是很超前了),不仅如此,从那些达官显贵家中出逃出的奴隶,只要有能力的也可以受到他的重用,全都可以担当充实他改革道路上的人员。他的破格录用打破了贵族世代为官的世袭制度,动了这些人的奶酪不说,还狠狠给了他们一耳光,奴隶都比你们有能力,你们这些贵族一个个的就知道吃喝享乐。

武王伐纣、兵不血刃全靠圣人滤镜加持?探秘帝辛兵败身死的真相

帝辛画像


这些人感念帝辛的赏识,对帝辛的各种命令也是不打折扣的执行,由此换来的是了立下战功无数和国库逐年充盈,但是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政治斗争的稳定性。帝辛也将商朝的命脉——军队牢牢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些贵族们看到后本就更不满了,于是就开始污蔑这些底官吏们就说他们中饱私囊,整天就知道拍马屁。两方对立,矛盾越来越大。

《史记.殷本纪》:"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过长的东征线路拖垮商朝

除了用人方面具有先见之明,帝辛也开疆扩土,扩大商朝的的疆域。当时商朝能制造青铜兵器和盔甲,相当超前了,极大地增加了军队实力,在当时以来可以说是所向披靡的。

纣王发兵征讨东夷如同秋风扫落叶,他一直打到了长江下游,鲜有敌手,大部分部落都臣服了。除了有先进的青铜器之外,据说帝辛的军队参加战斗的时候,还有大象参与其中,"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就是记录的这件事。

由于那个时候运输太不发达,东部战线实在是太长了,过长的战线就能生生拖垮一个兵强马壮、国库充盈的王朝。据甲骨文记载,商朝征战东夷的时候,往返一次就要200天,这么长的战线,路上消耗的银钱和粮草数不胜数。由此看来,劳民伤财是必然的。正是由于过长的战线,才导致了商朝过早的空虚才给了周武王伐纣的提供了时机。而史书中对此战争也有这评价。

《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家贼难防!微子启叛逃

微子启虽然不能继承王位,但是身为王的兄弟自然过得也不差。在一个重视占卜的朝代,他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主持祭祀的大巫师。帝辛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削弱巫师团体的能量,做了许多的改革,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但是这个结果除了帝辛自己,恐怕很多人都不满意,面对帝辛的打压,比干想通过劝谏的方式使帝辛回心转意,由于二人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积怨已久,最终比干被杀。这样做,无疑再次刺激了本就脆弱的君主和巫师间的关系,随着箕子被囚禁,新一代的巫师大旗自然是由微子启扛起。他明白自己的处境,于是主动投靠周武王,给周武王报告了商朝国内空虚,统治阶级上下不是一条心,积怨已久的消息。周武王也给微子启了好处:世代奉守殷商的祭祀,换句话说就是顶替纣王的位置,这个条件他不可能不动心。

武王伐纣、兵不血刃全靠圣人滤镜加持?探秘帝辛兵败身死的真相

周武王画像


帝辛战败,归功于70万大军临阵倒戈?

周文王已经去世,而这时候年轻气盛的周武王听说了这个消息,立即就对商朝发起了进攻,双方在牧野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据史书记载,帝辛是有70万大军的,但是实际上是远远没有这么多的,但是,这一战打得依旧异常惨烈,奴隶临阵倒戈,望风归降是不存在的,兵不血刃只是孟子做的美化。

《尚书·武成》:武王伐商,血流漂杵,赤地千里。

当时商朝的奴隶军也是非常强悍的,在商与东南夷得战斗中就能够看出来他们十分的拼命,并且商朝的奴隶制度相对于周的来说要宽松不少,对于一些立了战功的奴隶,也是可以做到破格封赏的,当时的周则不能做到这一点,由此看来,奴隶军没有主动反抗的理由。

如果商朝对待奴隶残暴不仁,70万大军主动倒戈归降周武王,以现代的眼光看起来是自然而然的,但是从当时的角度看是说不通的,当时商朝是处于奴隶社会的,奴隶们是没有自主权的,从始至终都属于奴隶主,因为奴隶们都是这个样子生活的,也没有人会想着反抗。

底层人民具有反抗暴政的意识还是在800年后的秦朝末年才有的,压迫与反抗一说,其实是后人强加的

武王伐纣、兵不血刃全靠圣人滤镜加持?探秘帝辛兵败身死的真相

牧野之战


另外,两军交战的时候商朝的主力还在东南地区作战,在牧野紧急集结的仅仅是临时军队,是一些东夷的战俘和奴隶和少量的商军,压根不是正经的真正实力的商朝军队,并且这些投降的东夷部落也并不是全心全意帮着商朝抵抗周军的,他们也在观望,所以真正作战的只有那些少数的商军在中衍的带领下和周武王的军队交战。"赤地千里",周武王的胜利不是赢得轻轻松松的,也是极为惨烈的。由此可以看出商军的战斗力是有多么的强悍。最终,寡不敌众,商军牧野之战战败。周武王攻进朝歌,恶来为了保护帝辛战至最后一滴血,至于他的父亲飞廉则为帝辛尽节,帝辛则自焚而亡。

周武王胜利后,安抚前朝的子民也着实让他头疼,他为了安抚他们,让纣王的儿子继续治理殷商,但是没有起到作用,商朝的人民不服这个夺取了他们政权的王朝,在帝辛儿子的带领下造反,他们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完全把暴乱镇压下去

。可以看出帝辛当时是很得民心,商朝的子民异常结,并且当时女性地位很高,有封地,还能做官参与国事,称得上是男女平等,到了周朝,地位下降不少。如果纣王真的是暴虐无道,商朝的人民们还愿意为帝辛战斗、流血牺牲吗?

武王伐纣、兵不血刃全靠圣人滤镜加持?探秘帝辛兵败身死的真相

帝辛影视形象


评价

事实上,帝辛和秦始皇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他们都怀有着统一中国的雄才大略,但是帝辛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很好的处理内部矛盾的手段,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朝内外忧患,掩饰了内部空虚的事实,也仅仅是短时间的。多年征战又让朝廷内上下异心的国家风雨飘摇,矛盾激化。最重要的是在政治斗争中的那些先后出逃到周属地的奸细们,是他们提前暴露了商朝内部空虚的真相,从而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覆灭。因此,内乱之祸远大于外患之祸,最终使得帝辛没有完成一统大业。即便如此,帝辛对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开发,加强了中原和东南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生产,实际上帝辛对于历史的发展是很有贡献的。

至于将帝辛塑造成一个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君王,对祸国妖姬妲己言听计从,树立二人的形象仅仅是为了让周朝取代商朝显得合理、合法、正当

。还有,很多所谓的酷刑根本不是帝辛做的,而是后世为了宣扬"恶有恶报",生生加上去的!帝辛暴虐无道的说法作为反面教材一下子就流传了几千年,让一个本就有能力的君王承受了那么多不该有的骂名。

参考文献:《尚书·武成》 《左传》 《史记.殷本纪》 《尚书·无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