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的恶趣味--家奴制度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里,老四雍正和老十四达成政治交易,雍正向皇帝推举老十四当“大将军王”,如果康熙批准了这个决定,那意味着老十四成为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了。投桃报李,老十四则推荐雍正的家奴年羹尧提任陕甘总督。

年羹尧不太清楚其中的情况,误以为老十四看得起他,进京后竟然没有先去给主子(雍正)“请安”,却先跑去老十四那去表“忠心”,雍正得到消息后大怒,立刻跑去吏部(中组部)把任命年羹尧为陕甘总督的文书给抢走,对吏部的干部访话说:“等我和上书房(中央办公厅)商量清楚了再说。”并没有否认对年羹尧的任命,留下转圜的空间。

中组部的官员急了,只好跑去找领导(八爷)报告这个情况。当时年羹尧正在和老八、老十四聚会表“忠心”,没了中组部的任命书,年羹尧就无法就任“陕甘总督”,为八爷、十四爷效力就成了一句空话,场面极度尴尬。老八、老十四总不好去强行再去“四哥(雍正)”那里把任命书抢回来吧?只好劝年羹尧回去看看主子。

逼着堂堂四川巡抚(四川省委书记兼重庆市委书记)的年羹尧跑去雍正府前跪着认错,跪了一天一夜,雍正就是不鸟他,期间雍正的老婆看不下去,想去说说情,被雍正给骂回去了。最后年羹尧只好趁着雍正不注意,代替仆人给雍正端水洗脚,极尽卑贱的姿态认错,雍正看到奴才被治理服帖了,这才转头说了几句“软话”,表示原谅他了,但是要他记住,“他头上只有一片云,那就是四爷。”

这里要提到清王朝的一个恶趣味,就是家奴(满洲语包衣阿哈)制度。提到“奴”,一般人的联想和想象就是“奴隶”,身上背着枷锁,在地里辛苦流汗,监工凶神恶煞、手持皮鞭,奴隶们生活水深火热,同主人势同是回火。后来,读书多了,才发现这种“奴工”形象虽真实存在过,却不是“奴隶”形态的主流,大部分的奴隶都没有绑住,相对行走自由,但是绝大部分的奴隶都不会逃走。家奴和主子相互利用,关系不仅不会势同水火,反倒颇为和谐。

大家都知道清王朝同中原王朝不同,清王朝是发迹于东北山海关外的女真人建立的。汉人经过长期的社会发展,对于“奴隶”没有太大的感觉,也不喜欢使用“奴隶”。但是女真人不同,在清朝崛起初期,还刚刚从氏族公社解体,一脚迈进奴隶社会的女真人,生活中习惯于驱使奴隶干活,对于抢夺“奴隶”的需求和渴望非常强烈。年羹尧被分配给雍正作奴隶,那么年的所有生命、财产都属于雍正,雍正对他生杀予以夺,这是满清八旗内部的社会规则。

所以,雍正去吏部抢年羹尧的任命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雍正恃宠而骄,以皇子的身份肆无忌惮的做违反国家行政条例的事情。而应该理解雍正之所以敢这么做,是有其历史背景的,那就是年羹尧是雍正的奴隶,朝廷想要任命年羹尧固然是朝廷的权利,但是放不放奴隶(年羹尧)给朝廷用,那要主子(雍正)同意,如果奴才可以不听主子,整个八旗社会就乱套了,这是大清王朝私人财产保障的神圣底线。也是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恶趣味”关系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