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副对联,逗人一笑,又引人深思,堪称“神联”

对联,可以说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了,逢年过节,它们被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门两边,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我们见过的对联,大多都是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等中规中矩的,但也有一些奇特的对联,其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这三副对联,逗人一笑,又引人深思,堪称“神联”

01 经典无情对

有一幅很经典的无情对,上联是:“色难”,下联是:“容易”。

这一副看似很随意的对联,其中暗含很多知识。

上联”色难“一词出自《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子女侍奉父母要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是件很难的事。

可是这句对联,偏偏用了“容易”二字,为何?

关于这个,正是无情对的独特之处。

一是无情对在语意相关上讲究:上下联的内容不仅是风牛马不相及,而且还是两边的内容毫无关系,隔的是越远越好,完全不能用语意相关去理解它。

但在格式上却讲究:每个字必须相对,要做到十分工整,对句必须要有完整的意思,而且必须是出其不意,这样才能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二是因为“容易”出自东汉时期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其中的意思是说,在君王面前指陈得失,不可轻易从事。

且单从字面上来看,“色”那是脸色之意,那么相应的,用“容貌”一词中的“容”字去呼应,正好相对。

然后“易”与“难”是一对反义词,可以看出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极为巧妙。

这就是无情对的特别之处,无关乎感情,只看结构。

这三副对联,逗人一笑,又引人深思,堪称“神联”

02 最短拆字联

据野史记载,在清朝咸丰年间,皇帝突然想到了一个对联,上联只有一个字“墨”。

朝廷上的大臣当即说出了自己的下联,但大多都是“书”“纸”“笔”“砚”等等。

因为文房四宝就是“笔墨纸砚”,但没有一个答案得到皇帝的肯定。

有个大臣回家后仔细想了想这个“墨”字,当时他正好坐在庭院里的一处泉水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大臣突然领会了皇帝的意图。

第二天上朝便说出了下联“泉”,皇帝听到后欣喜若狂,重重赏赐了这位大臣。

为何这位大臣答的就对呢?

因为皇帝说的是拆字联。“墨”字上半部为颜色中的“黑”,下半部为五行中的“土”,而“泉”字上半部为颜色中的“白”,下半部为五行中的水。

“黑,白”颜色相对,“土,水”五行相对,“墨”“泉”二字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世人称为妙对,千古流传。

这三副对联,逗人一笑,又引人深思,堪称“神联”

03 最全能的“千古绝对”

“烟锁池塘柳”这句耳熟能详的上联,据说是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游西湖时,为西湖的美景所动而题的。

以烟比雾,意境优美,描绘出了一个烟雾弥漫,绿水清波,垂柳环绕的意象,可谓绝佳。更巧妙的是五个字的上联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偏旁,代表五行俱全。

要对下联难度相当大,当时无人能对出下联,被称为“绝对”,也就引得后来人跃跃欲试。

后来据说广东虎门炮台有一士兵对出下联:“炮镇海城楼”。

下联和上联相应的字偏旁都相同,也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偏旁,也含五行,表现了海防前沿阵地的雄姿,对仗工整,实属难得,且气势不亚于上联。

这种对联后来被称为“同位联边”,上下联中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字偏旁相同,创作难度很大。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这种对联很少,所以这幅对联也被称为“千古绝对”。

这三副对联,逗人一笑,又引人深思,堪称“神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