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李鸿章和日本明治天皇都派幼童去欧美留学,你怎么看?

秋天的红叶882


目的相同,都希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国家富强起来!中日回国的留学生都非常优秀,但两人在各自国家的位置差距太大 造成结果大相径庭,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暂时不表。重点对中国留学生事宜进行阐述。

1.1896年李鸿章访问德国,在与铁血宰相脾斯麦会谈时问“如何治理国改革”。俾斯麦给的答案重点是两点,缺一不可:手握兵权,皇帝支持。然而,李鸿章知道,清廷不可能给他足够的信任和兵权,因为他是汉人。明治天皇则不一样,自己就是皇帝自上而下改革十分顺利。洋务运动过程中甚至出现过,李鸿章主张修建的铁路因守旧者禁用火车头用驴拉的奇闻,洋务运动可谓举步维艰。

2.李鸿章日本签订时,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问李鸿章"李大人,我留学英国的时候班级的第一名是你们中国人,现在他在哪里"。李鸿章一番查找才得知伊藤博文的同学在福建做一名小官员。

3.李鸿章的身边,聚集了一批完全不亚于日本的西学人才。可是中国的西学人才,在19世纪末决无可能涉足政治,决无可能影响决策,决无可能像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那样,去研究制度,设计制度,改革制度。而恰恰是那个难以改变的制度,决定了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无关。1901年李鸿章在代表清政府签订完后几个月吐血而亡。

4.中国派出留学生共计120名留美学生回国后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矿冶、铁路、电报建设,活跃在此等新兴产业。一部分人又历经了1884年清法海战和1894年清日甲午海战,甚至为国捐躯。

5.直到20世纪初,清庭覆灭这些当年的留美幼童纷纷成为朝廷重臣,在外交领域,更是当仁不让地代表大清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詹天佑:著名铁路工程师,运用折返线原理修建京张铁路。还曾经在福建水师任职,参加了清法马江海战。

唐绍仪: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促成南北议和 ,参与《拉萨条约》,与英国签定《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梁诚:驻美国公使,向美国交涉返还1500万美元庚子赔款。

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

邝荣光:中国第一批矿冶工程师,曾发现湘潭煤矿。

沈寿昌:大清北洋水师济远舰大副,在丰岛海战中指挥军舰与日本海军作战,并英勇战死。

周寿臣:晚清重要官僚,二十世纪前期香港政商界著名人物。

容星桥:参加了辛亥革命,协助建立民国。

方伯梁: 清政府京张铁路电讯工程师,山海关路矿大学堂校长,奉天农工商司副司长







鹏哥哥看世界


脱儒入欧为主流的曰本留学生,成就日本文明大业,中体西用为主流的儒徒李鸿章被迫派留学生装点门面派,把国家沦陷给列强。



很可惜中国幼童留学,没坚持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