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項羽過了烏江,還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嗎?

籃途館小二


問題不在於項羽渡不渡烏江,而是項羽渡了烏江到了江東又能如何?江東民心便會盡歸項羽?項羽便能迅速整合出一支成規模的軍隊?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四個字,天下大勢。


此時的劉邦除了關中三秦等地,還坐擁趙燕代三國諸侯封地,而項羽僅剩一楚。

即便項羽能夠迅速整合江東父老,以江東土地,又能負隅頑抗多久?一楚之地而已,與劉邦此時佔據的土地相比,彈丸而已。

兩方土地人口差距巨大不說,手底下的人才將士同樣懸殊。

劉邦有蕭何韓信,張良陳平,樊噲周勃,灌英陳希等人跟隨,可謂人才濟濟。反觀項羽,則無太多可用之人,大將英布反叛,謀士范增離間出走。

垓下之戰過後,楚軍精銳盡失,從項羽丟下殘兵率領八百精騎突圍那一刻,他就已經沒機會了,而突圍帶著的八百精騎,到了烏江邊也僅剩下項羽一人而已。

以當時的形勢來說,楚軍的的確確氣數已盡,項羽此時的資本甚至還不如九江王英布,過了烏江又能如何?自取其辱罷了。

項羽還是最開始的那個項羽,自負天真,但天下已經不是最開始那個天下了。那個江東拉起幾千人起義便能迅速壯大到數萬人甚至十餘萬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此時的天下不叫秦,項羽面對的對手也變成了劉邦。

時勢造英雄,那個振臂一揮便有人跟隨的秦末已經過去了,而今的項羽就算過了江東,接下來恐怕要面對的是韓信、英布、等人的圍攻了。

劉邦是不會給他發展壯大的機會的,因為他自己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擊敗了項羽。

劉邦是個聰明人,這點應該無人質疑吧?


後世文人不論如何歌頌項羽,但他終歸是敗給了劉邦。

要我說,還是政治家王安石看的通透

《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