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和人类基因相似度达85%,为什么长得和人类差距这么大?

小马说旅行


鼠与人都是哺乳动物,也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都是一个祖先过来的,只不过由于分家分的太早,所以宏观形态差异性才那么大,在微观细胞水平上差异不大。而像分家分得晚的黑猩猩与人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9%,因为与它们分家时是在500万年左右,相同的祖先距离今天更近,也更直接!

其实地球上的物种分布就像一棵大树,每一个分支就是一和物种,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就是接近地面的树干,然后树干开始不断向上生长,不断向不同的方向产生分支,也就是物种走向不同的进化方向!

尽管基因有相似,但是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在时间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人类需要10个月,一些哺乳动物仅仅只需要几周,但是每种基因中又多多少少有一些碱基对的差异,这来源于漫长进化历史中不断形成的可遗传变异,就是这一点点差异导致了基因产物的天差地别,基因控制的生物体的发育结果就千差万别。

正因为是同缘异形的同纲物种,鼠类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才会有85%的相似度,但还有15%的不同,这也说明了基因非常细微的差别就可能导致物种的巨大差别!同时15%不同的基因就是人类与老鼠的最大区别所在!


看视界Horizon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然而你知道吗,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基因相似度非常高。据科学家研究发现:

  • 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
  • 人类和猫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0%;
  • 人类和奶牛的基因相似度高达85%;
  • 人类和老鼠的基因相似度有50%;
  • 人类和香蕉的基因相似度高达50%。

人类和老鼠根本不是同一各生物,也不存在亲缘关系,为什么基因相似度如此之高呢?这件事,还要从1亿年前开始说起。

老鼠与人类

在大约1亿年前,人类和老鼠还是一家,由于当时的生态位主要由恐龙统治,所以人类和老鼠不得不选择一些恐龙看不上的生态位生活,这些生态位就是:树上和地下。

在大约800万年前,人类的远古祖先选择了树上作为栖息地,而老鼠的远古祖先选择了地下作为栖息地。

由于这两者面临的环境不同,因此在繁衍后代时,对基因的选择也不同。比如:人类需要更强有力的手臂,来确保能抓住树上的藤蔓,从而不至于摔死。而强有力的手臂对于老鼠来说属于无用的技能,而且还比较浪费能量,因此它们在演化中没有保留该基因。

就这样,人类和老鼠越走越远,直到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

我们知道,有些基因不管对人类,还是对老鼠来说,都是有利的基因。比如:眼睛。由于人类和老鼠都是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的特点就是:

恒温,能分泌乳液,胎生等特点,控制这些特征的基因,就相当于基础设施一样,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对于老鼠,都属于必不可少的基因,因此两者的基因相似度偏高。

相似度高的原因

人类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人类只有大约25000个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这些基因的长度只占总长度的1.5%,也就是说,人体大多数基因是无用的,重叠的。

事实上老鼠身体内也有大量的无用的、重叠的基因,比如:鳞片基因等。据研究发现,如果把这些无用的、重叠的基因算进来,人类与老鼠只有50%的相似性。

除此之外,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也叫作外显子基因,有一些虽然人类和老鼠都有,但却存在突变基因。

比如:虽然人类和老鼠都有眼睛,但两者眼睛的位置却不相同。人类的眼睛在面部前方,两只眼睛的视野可以重叠在一起,让人类拥有立体视觉,人类的远古祖先需要眼睛来查看与藤蔓的距离,这可以帮助它们判断自己是否能够抓住藤蔓,因此立体视觉基因被挑选了出来。

老鼠的眼睛在脑袋两侧,两只眼睛的视野不重叠,被称为单眼视觉,单眼视觉的动物虽然无法准确判断与物体的距离,但却可以扩大视野,以便更迅速发现天敌,从而躲避天敌。这种视野有助于老鼠逃生,因此单眼视觉被老鼠挑选了出来。

除了视野之外,其他一些基因也是如此,虽然一些基因老鼠与人类都拥有,但这个基因存在着突变类型,导致人类和老鼠的差异性较大。

也就是说,老鼠和人类虽然基因相似度很高,但很多基因存在变异,所以人类和老鼠看起来才不一样。

总结

如果可以让时光倒流,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动物在远古时期都是一家,只是分家时间的早晚而已,比如:在生命刚刚诞生之初,人类和病毒、微生物都拥有同一个祖先;在2亿年前,人类和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拥有共同的祖先;在大约2000万年前,人类和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拥有共同的祖先。

这些远古的祖先在演化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后代,这些后代由于面临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又演化出了多种多样的生物。

但是不管这些生物的体态特征、生命活动以及外貌外表有多大变化,构成这些生命的基因总是有着共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和老鼠差异那么大,但基因相似度很高的原因。


钟铭聊科学


事实上,这并不奇怪,因为不仅人类和老鼠,而且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有超过90%的遗传相似性,与灵长类动物相比,遗传相似性一般超过96%。但话说回来,即便如此,这意味着什么?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人类和老鼠之间10%的基因不同差异足以使人类和老鼠发展成完全不同的物种。即使黑猩猩和人类基因有99%的相似性,只有1%的差异。与人类也是很大的差距不是吗?

如果我们想在人类和老鼠之间找到共同点,那么恐怕我们必须回到上亿年前。人类和老鼠都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早在1.6亿年前就进化了。许多人认为哺乳动物是在恐龙灭绝后进化而来的。事实上,哺乳动物早在侏罗纪就开始发育了。迄今为止,1.6亿年后,人类和所有其他哺乳动物都是一样的。都是起源于哺乳动物,第一批哺乳动物就像一棵大树的基础。此后,哺乳动物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这棵大树长大后,继续分化成不同的树枝。然而,很久以前人类和老鼠不在同一个树干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和老鼠变得越来越不同。然而,人们普遍认为原始猿是人类的早期分化点。大约600万年前,现代猩猩和人类分道扬镳。经过多年的进化,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的遗传差异只有1%左右,这在外貌和智力上形成了如此大的差异,更不用说10%


暴躁小飒


这里的相似不是说老鼠和人类有85%的基因是相同的,而是指老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序列在核酸的拷贝数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而基因只占核酸序列很小的比例。

很多人都弄混了,不知道基因到底是什么。生物组成中最重要的是核酸,核酸就是一大串的碱基序列,人体的核酸序列(DNA)全部连在一起的话足有100万亿米长,而具有转录翻译蛋白质功能的核酸片段才被称为基因,人类大约有25000个基因,然而基因序列的总长度却只有所有核酸序列的1.5%左右,其它的全是无意义的重复序列或者回文序列等等(至少现代科学仍不确定这些核酸序列的功能)。有些是进化残留,有些是逆转录病毒基因,在人类与病毒的生存竞争中,病毒的基因被融合在人类核酸序列中,称为内源性的病毒基因,它们在人体内不会表达相应的功能。老鼠也是一样,核酸序列中的基因序列只占很少一部分,其余的也是像人类一样的重复拷贝或者回文结构等等,如果排除这些序列的影响,人类和老鼠的基因的差距就很大了。

基因决定功能,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表达,老鼠的面貌和人类区别很大,体型更小,全身有毛发,尾巴很长,眼睛的巩膜覆盖眼球外露部分所有的表面,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显然是和人类不同的,相似的基因是那些决定生物大体构造的基因,比如人类喝老鼠都有心肝脾肺肾,而且相应器官的功能也是相似的,那么控制这些器官和功能的基因也存在高度的相似;不过两者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又都有各自突变来的基因,比如人类体表缺少毛发,而如果将老鼠相应基因剔除,老鼠的毛发生长也会停止,还有一个在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的基因,据分析和人类的语言功能有关,而基因序列方面仅仅是几个核酸序列的区别,这就导致了功能很不相同。

同属于哺乳动物,在演化史中存在共同的经历,也就是哺乳动物分化并向其它生物演化之前,这部分共同的演化历史使得人类和老鼠具有一些相似的核酸序列,而在两者分别出现后则经历了不同的生活环境,环境对基因的选择使得两者向不同的方向演化,而这造成了两者基因的不同。排除无意义的核酸序列,老鼠和人类的相似度不高于50%,正是不同演化历史的结果。


来看世界呀


按照我的理解,基因相似性只能表明人和老鼠同源基因重合度高,和样子差距没多大关系。

同源基因重合度高,表明人和老鼠的代谢过程很相似。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人和老鼠都是哺乳动物,生活的环境又很接近,饮食上也和人类一致。特别是饮食这一块,杂食性,主要为谷物,坚果,水果和肉食等。光是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再利用这一块就占到了很大比例了。

此外,各种激素水平表达上老鼠和人类也是基本一致的。当然激素相关的大部分哺乳动物应该都是差不多的。

人和老鼠外形的差距,是细胞类型和基因表达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其中造成细胞类型和基因表达方式差异的原因就是剩下人鼠非同源基因的差异造成的。这些基因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是可以对所有的细胞有效果,因此造成了这么大的差异。


大大小问号


物种不一样,首先就是染色体数不一样,人的基因数量上也比老鼠多,虽然基因相似度高,但大部分基因的作用是”隐性的“,这里是说不表现在形貌上,也就是说,体形的相关基因可能只占人所有基因的很小一部分,而这部分人和老鼠肯定是不一样的。再者,即使基因99.99%都一样,但控制基因表现的DNA序列如果不一样,那表现肯定大不相同,举个例子:人和老鼠都有毛发,如果相关基因99.99%都相同,但那00.01%的序列可能就决定了人和老鼠毛发表现的不同。基因不能说明问题,人和植物都有相似基因,但人跟植物一点共同点都没有。


90健身粑粑


基因决定体型,


一猪猪侠一


人类和世界上人和动物基因都差不多,甚至是植物,但决定长相的关键基因就那么一两个,所以有差别也没什么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