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養心殿,有一處乾隆極小的書房,為什麼這叫“三希堂”呢?

首先,要明白三希是什麼?

三希”即“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它的出處來自於宋代大儒周敦頤之口。

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並積極修養,從而不斷超越,上升到更高的心靈境界。所以這很符合乾隆皇帝的內心追求。在這個號稱“十全老人”的心裡,世間最大的障礙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自己的內心。

三希堂位於故宮博物館養心殿的西暖閣,原名溫室,後改為三希堂。乾隆皇帝書寫的“三希堂”匾額和《三希堂記》墨跡,至今還懸掛在牆上,匾額兩側對聯為“懷抱觀古今;深心託豪素”。這裡藏有《快雪時晴帖》等巨多的文物精品。這個小書房後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各朝都從未有任何變動,至今仍保持原貌。時間彷彿在這裡靜止了。當時故宮舉行了走進養心殿特展活動,我有幸參觀於此。

下面我用我自己實拍的照片給你介紹一下這裡的陳設吧

在故宮養心殿,有一處乾隆極小的書房,為什麼這叫“三希堂”呢?

在故宮養心殿,有一處乾隆極小的書房,為什麼這叫“三希堂”呢?

在故宮養心殿,有一處乾隆極小的書房,為什麼這叫“三希堂”呢?

在故宮養心殿,有一處乾隆極小的書房,為什麼這叫“三希堂”呢?

對了還有故事,乾隆把《伯遠帖》和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定為“三希帖”。他還在《伯遠帖》上大玩彈幕刷屏,於空白處補繪樹石。乾隆還以“三希”為名,編刻了大型法書叢帖《三希堂法帖》。

所以這就是所有關於三希堂的由來和典故,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