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勝:疫情對決勝全面小康的影響幾何

​疫情發生在春耕備產關鍵期、農產品銷售與休閒消費的黃金期、農民工就業的高峰期,無疑會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帶來全方位的衝擊。根據我們的調研,對標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疫情對“三農”工作造成的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上,最突出的是嚴重影響到農民的工資性收入。由於許多企業目前還未開工或開工不足,勞動力返崗就業受阻,後遺症可能會持續到整個上半年。2019年湖南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規模達1778.7萬人,工資性收入佔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在2、3月份至少有1000萬農民工沒有工資收入,每個月農民收入損失達就400億元。

在鄉村產業發展上,造成直接損失最大的是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春節期間本是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旺季,是一年中增加營業收入的黃金時期,但今年受制於疫情,鄉村旅遊景點、民宿酒店關閉,農民的集體文娛活動全部取消,城市居民下鄉阻斷,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收入基本為零,估計到4月份才會恢復。無論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都是一個天文數字,給脫貧攻堅與農村全面小康帶來了最大挑戰。

在加快補短板上,最突出的是嚴重影響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度。由於疫情防控期間用工短缺、材料運輸難、防護物資短缺等多種原因,各地普遍反映既定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工程項目開工不足,按期完成基礎設施補短板的任務難度不少。而上半年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將勢必受到嚴重影響,而抗疫的財政支出加劇了財政支出壓力,無疑會影響到鄉村基礎設施的財政投入水平和投入方式。

在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上,最突出的是嚴重影響到以生豬為主的畜禽業和農業加工企業。因交通隔斷、飼料廠復工延遲、活禽交易市場關閉等因素,導致部分飼料存儲不足使畜禽養殖戶缺飼料可用,一些需要補充種苗的無法補欄,與尚未消除的“非洲豬瘟”的影響疊加,養殖意願進一步下降。在種植業方面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時鮮蔬菜,由於難以外銷而滯留在田間地頭沒有收割,不僅導致收益受損,也使播種推遲影響到換茬,導致蔬菜供應出現空檔。在農業加工企業方面,復工復產在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的進度不一,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緊張、原材料供應不足、成本上升、資金不足、訂單減少等問題,導致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效益下降、風險加大。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年,既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又要統籌推進防止返貧增貧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最根本的是要按照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抓住推進疫情防控與全面小康的結合點,圍繞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這條主線,把突出市場導向提高效益、激發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積極性作為“保供給”的戰略重點,把惠農、富農、強農政策向小農戶傾斜作為“強弱項”的主攻方向,把加強對縣域經濟整體發展的支持以增加就地就業機會作為“促增收”的關鍵之舉,把推進以農民需求為導向的公共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補短板”的著力點,多途徑推進土地、資金、人才的關鍵改革釋放改革紅利“強動力”,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陳文勝:疫情對決勝全面小康的影響幾何

陳文勝:疫情對決勝全面小康的影響幾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