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23”世界氣象日:氣候與水

細數點滴,珍惜點滴。2020年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和世界水日共用同一主題:氣候與水。本主題著重於以協調和綜合方式管理氣候和水,因為氣候與水密不可分,兩者都是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減少災害風險等全球目標的核心。

珍惜每一滴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不僅影響工農業發展,更是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的生命線。據統計,有20多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的國家中,大約有40億人一年中至少有一個月面臨嚴重水荒。水量和水質問題威脅著全球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有研究表明,若全球升溫1.5攝氏度,全球水資源短缺人口將增加4%;升溫2攝氏度,全球水資源短缺人口將增加8%。

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萬億立方米,由於人口眾多,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人均水資源佔有量貧乏的國家之一。而氣候變化和極端氣候現象頻發導致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更加劇了我國水安全形勢的嚴峻程度。

冷凍水

山區佔地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居住著約11億人。山區被稱為“世界水塔”,因為位於山脈源頭的河流盆地為超過一半的人口提供淡水。中國的冰凍圈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新疆北部以及黑龍江北部地區。以烏魯木齊河上游最大的冰川“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為例,自1959年以來,該冰川一直處於退縮狀態,2001年冰川面積縮減至1.71平方公里,2008年縮減至1.59平方公里,2018年進一步縮減至1.51平方公里,2001年至今冰川面積減少11.7%。近年來,該冰川呈加速消融趨勢,與全球冰川總體變化一致。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顯示,目前海平面升高速度是20世紀的兩倍多,每年升高3.6毫米,而且升高速度還在加快。1980年至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

乾旱

乾旱對糧食安全、衛生、人口轉移和遷徙產生重大影響。

自古以來,乾旱就是氣候自然變化的一個特徵。由於氣候變化,預計在全球多地,乾旱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將會增加,造成越來越多的人員和經濟損失。

有記錄以來最長的乾旱期是172個月(1903年10月10日至1918年1月1日),發生在智利的阿里卡。

洪水

洪水是最致命的自然災害,每年襲擊全球許多地區。過去幾十年,洪澇災害呈增長趨勢,這是強降水頻發、上游土地利用變化以及人口和資產不斷向洪水易發地區集中的結果。1970年至2012年期間,風暴和洪澇造成100多萬人死亡。驟發洪水約佔洪澇災害的85%,其造成的死亡率也最高,是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之一,每年有超過5000人因此喪生。

氣候變化與水

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以及厄爾尼諾、拉尼娜等自然發生的氣候驅動因素,對水產生重大影響。氣候變化導致氣溫上升,水蒸發速度加快,造成水循環加快。但是較高的蒸發和降水率在世界各地分佈並不均勻,季節性降雨模式越來越不穩定,雨帶和沙漠的傳統位置也因氣候變化而發生轉變,一些地區可能出現比正常情況下更嚴重的降水,而其他地區則可能出現乾旱。

充分利用每滴水

根據2019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到2050年,預計全球用水需求將比目前用水量增加20%~30%。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9年年末,我國總人口數約為14億人,一滴水大約為0.05毫升。那麼,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全國約省水70立方米。成年人維持生命活動每天至少需要2升水(0.002立方米),70立方米水可以維持35000人一天的基本需水量。

保護水資源,希望真正能做到人人有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