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拉扯得仨儿大,仨儿养不了一母老!子孝,永远超越不了母爱

最近在头条悟空问答里看到这样一个提问:为什么一个母亲能养育三个孩子,三个孩子却赡养不了一个母亲?

问题提的很实在,也很有冲击力,相信并非无中生有。因为在我老家的农村,这样的事情并不稀罕。

情不自禁,我对这个提问发表了自己的回答……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子孝和母爱是永远不能对等的,即便以三生来报。而实际上,子报母恩哪来的三生?即便一生,又能拿出多少来侍奉老母?

子孝,永远超越不了母爱!

一母拉扯得仨儿大,仨儿养不了一母老!子孝,永远超越不了母爱


让我们先来算一笔账:

从物质角度来衡量。打个比方:假如一个儿子每顿饭需要一个馒头养命,仨儿子就得三个馒头,母亲每顿饭就得准备三个馒头养育三个儿子;假如母亲每顿饭也需要一个馒头养命,仨儿子每人只要拿出三分之一个馒头就能养活老母。看到了吧?母亲每顿饭的付出都是一个儿子的九倍!而实际上,母亲抚育仨儿所消耗的物质金钱并非只有吃,还有拉、穿、用、行、住、病、娶等等,能是九倍就涵盖的吗?

从时间角度衡量。正常情况下,假如母亲能活到八十岁左右,他把儿子培养成人要18年,娶妻抱子再过10年,带孙到上中学又大约10年,合计就是38年。如果母亲身体好,还会给儿子做做饭拾掇拾掇家务啥的,甚至到六七十岁还能照顾儿子一家,把自己四十年的光景都贡献给儿子也很常见。而儿子们呢?真正能侍奉母亲的时间无非是几个点:母亲生病时;母亲卧床时;母亲生活自理能力变差时;母亲躺在灵床上时……若把这几个点相连,总时长能有几年呢?估计有的一分钟也没有,母亲走的时候千呼万唤也没能等到儿子归还。

从耗费精力衡量。母亲为儿子擦屎刮尿、做饭洗衣、缝衣纳鞋,为儿生病揪心、因儿淘气伤神、为儿娶媳发愁………所耗费的情感精力不分早晚,无论昼夜,那就不必计算了,也算不清楚;说与日月同天也不过分,也只有一句话能概而括之:万爱千恩百苦!为养娇儿,可付万爱可给千恩,但也必然尝尽百苦!

一母拉扯得仨儿大,仨儿养不了一母老!子孝,永远超越不了母爱


自然,百般孝顺的儿子,也难以和所享受的母爱对等。如果说母爱像大水漫灌禾苗,子孝充其量就是一根甘蔗的字段,能给母亲送一段甘甜的汁水而不让母亲渴死,就是大善了。

因为——正如网络作者字严所说的:母亲的爱是一种永远不会被污染的爱。不被污染,就会至纯至真,就会竭尽所有,就能为儿牺牲,这三个层面一个比一个厚重!

首先,母亲能爱儿至真。印度人有句话: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母爱为何真切永恒而不灭?那是因为母亲总是把儿视为自己的生命体,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爱子也就如爱己。所以,慈母爱子,非为报也,不以回报作为条件,这样的爱自然至真至纯。

反过来,做子女的就很难有如此境界。在赡养母亲的问题上,有三个儿子还交不了作业,就是因为儿子们不会把母亲视为自己的生命体,而是作为一个集体的负担,并把赡养责任一分为三,一旦大家都相互推诿起来,自己当然不愿意吃亏,这就是儿子的三心二意!它和母爱怎能相比?

一母拉扯得仨儿大,仨儿养不了一母老!子孝,永远超越不了母爱


其次,母亲能竭尽所有。母爱的至真决定了母亲在抚育儿女上将尽其所能、竭尽所有,绝不会有所保留。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一个故事:母亲没有一滴奶水,为了不让孩子饿死,也为了不让孩子因吮吸不到奶水而哭嚎,就把奶头刺破,让孩子吮吸血液。是的,相信如果不是担心孩子沦为孤儿,母亲也会舍命割下身上的肉来让孩子吃吧。母亲为儿子竭尽所有是天然的母性使然,是一辈子的习惯城自然,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无论儿子多大多老,在她跟前都是孩子,都能得到母亲没有边界的慈爱。

反过来,儿子能为母亲竭尽全力吗?很可能不会。在为母亲付出时,做儿子的心里还装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呢,哪能拿出自己的所有?母亲能卖房救儿,儿子有可能得看看母亲还有多少活着的价值?要是年高病重,就算了吧,别治了,免得最后人财两空。

一母拉扯得仨儿大,仨儿养不了一母老!子孝,永远超越不了母爱


再次,母亲能为儿牺牲。作为女人,母亲是柔弱的;但作为母亲,母亲则是刚强的,刚强到不惧牺牲,这样的故事自古至今不胜枚举。汉时安国侯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抓去,以此逼迫王陵降楚。王母深明大义,为让儿子辅助刘邦成就大业,拒绝说服王陵降楚,并伏剑自刎。要说这事有点远,咱们也有近的。汶川地震时,一位母亲宁可牺牲自己的血肉之躯,也要保护孩子周全;这次疫情当中,武汉一90岁老母冒着不怕感染及患病身亡的危险,独自一人守着64岁的儿子四天四夜……

如果换作当儿子的,能否以自己的生命保全母亲的生命?这是个问题。当然,这里只是个疑问,而非要提倡这样的报答方式。再说,当母亲的肯定也不会同意儿子这样做。否则,母爱的牺牲精神也就无若依附了。

一母拉扯得仨儿大,仨儿养不了一母老!子孝,永远超越不了母爱


可见,哪怕是那些极其孝顺的子女,其所尽孝道也难比母爱,因为母爱是无法超越的,这也造就了母爱的伟大。对于一些不孝的儿子,要相信其天生并非如此,只是不懂得母爱罢了。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儿女们每吃一点苦,做母亲的都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母亲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子女们却可能熟视无睹

所以,儿女们只有理解母亲,懂得母爱,才能跨越被动赡养,而升华为主动孝顺,以让母爱去润泽每一颗充满仁慈的心。

其实,所谓行孝,无非是对母亲的陪伴与慰籍,一个老人吃不过一碗、穿不过三尺,消费几多?即便晚年养病,体衰卧床,儿女花费的金银和精力也比不了母亲一生的付出和牺牲。所以,你养我从小到大,我陪你幸福老去,天经地义,天地良心。

一母拉扯得仨儿大,仨儿养不了一母老!子孝,永远超越不了母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