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擔心,叫小時候離開父母去留學


有一種擔心,叫小時候離開父母去留學

近日,1.5萬名遠居英國的小留學生牽動著億萬國民的心。一方面是國內的父母強烈要求有關組織包機送孩子回國,一方面是眾網友擔心接回來的防疫問題,如果國外的大小留學生都接回來,我們奮戰了幾個月的防疫成果會不會功虧於潰?從駐英使館得到的消息,現在駐留英國學校和寄住民眾家庭的我國留學生有20多萬,正在積極想辦法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協調回國,英國政府也十分重視對留學生的保護。

有一種擔心,叫小時候離開父母去留學


2009年之後,選擇在國內上完小學,赴英國上學的小留學生人數迅速增加,一般為先入英國小學再讀一年後,考入中學學習5年,然而進入大學。這些孩子有進入教會學校食宿在校就讀的,也有寄住民眾家庭的走讀私立學校的,每年花費在50至60萬左右。

有一種擔心,叫小時候離開父母去留學


是的,這次英國的疫情防控給民眾帶來很大的風險,正如家長們所要求的,我們國家 一定會想辦法讓這些小留學生們首先回到祖國的懷抱。

有一種擔心,叫小時候離開父母去留學


有許多民眾卻在熱議,家長讓這些孩子從小離開父母去英國留學,對孩子們的成長,一定是最好最安全的選擇嗎?從這個階段孩子的成長規律和身心需求看,至少有以下三點令人擔心:

有一種擔心,叫小時候離開父母去留學


第一,健全人格和家國情懷能否形成。

11歲的兒童,正是健康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初步的價值觀形成階段,還需要在自己的文化環境中,在自己父母身邊一點一滴地培養,這個時期就在國外學習,不會懂家國情懷,更不會體會祖宗傳統和中國文化,還會指望將來學成歸來報效祖國嗎?臺獨分子、港獨分子和個別美籍華人音樂家那樣棄母投敵的行徑不正說明了這樣的後果嗎?

有一種擔心,叫小時候離開父母去留學


第二,過早離開父母離開親情容易形成成長缺陷。

一個人在小時候得到的愛越完整越充分,他的成長就越自信越陽光。在孩子正需要陪伴和呵護的年齡卻走進英國的家庭,或長時間離開父母寄住學校,雖然表面上培養了孩子的獨立精神和實踐能力,卻缺失了最最重要的情感薰陶,這種影響種在孩子心靈的最深處,影響著一生的家庭生活幸福。

有一種擔心,叫小時候離開父母去留學


第三,缺少陪伴的青春期是成長的危險期。

我國的青少年,一般從11歲進入青春期,生理心理變化加速,13歲左右達到峰值,在這個特殊的階段,生理的困惑,心理的煩躁,成長的苦惱,情緒的波動,許多的不確定因素集中爆發,他們需要溝通的對象難道是英國的退休老人,是別國的同學和老師嗎?這個特殊的階段過不去,孩子心理問題會影響一生。

有一種擔心,叫小時候離開父母去留學


各國的教育都有不同的特點,我們的基礎教育和英國相比也各有所長。我們很多父母因為有錢或跟風,想讓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不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往往容易誤入歧途,為孩子的一生埋下隱患,對自己的國家也不會有什麼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