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 澄城縣 潼關縣抓生產 強產業 促脫貧

臨渭區 澄城縣 潼關縣抓生產 強產業 促脫貧

3月20日,下邽鎮城南村四組的貧困戶在渭南葡萄產業園內篩果

記者李亞曉 3月20日,在渭南葡萄產業園溫室種植大棚內,一串串翠綠的葡萄掩映在藤葉之間,來自下邽鎮城南村四組的貧困戶李西愛和她的同事們正在篩果,為今年的葡萄豐產豐收打下基礎。

渭南葡萄產業園始建於2009年,是以推動葡萄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集示範引領,農業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佔地5000餘畝,涵下邽鎮北七、神寺、東關和城南四個村,723戶果農,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4個。近年來,園區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果農脫貧致富的主要手段,依據“園區+企業+農戶”的幫扶模式思路,積極引導農民群眾種植葡萄,有力帶動了貧困戶的就業和產業的發展。56歲的李西愛曾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來到產業園務工,2019年實現脫貧,“活兒輕鬆,還能顧家,幹起活來,覺得渾身上下都是勁。”李西愛開心地說。與李西愛一同在園區打工的下邽鎮北七村貧困戶李秀玲一直以種植糧食為主,園區引導她改種葡萄,在技術上給予支持,並贈送農資,為她家的脫貧奠定了基礎。

北七村黨支部書記劉世俊說,他們村子裡為園區流轉土地800餘畝,村裡的貧困戶除了土地分紅,還可以來園區打工,園區還給種植葡萄的貧困戶給予技術上的支持和農資上的幫助。

又訊(記者韓樂通訊員葉茂)今年以來,澄城縣緊盯打造中國櫻桃第一縣目標不動搖,提早謀劃,及時安排,全縣總動員、全民齊上手,截至3月19日,已新栽櫻桃1.88萬畝。

澄城縣組織專業技術團隊赴省內外櫻桃苗木繁育企業實地考察,根據苗木品種、市場價格等情況確定供苗企業,全面備足苗木,保障苗木供應。建立苗木准入制度,對供苗企業進行資質審查,確保苗木不出問題。截至目前,已採購苗木100萬餘株。高技術支持。採取“線上+線下”方式進行技術指導,邀請省內外知名農業專家在微信群、抖音、快手、微課堂小視頻等平臺現場授課,組織18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櫻桃產業技術服務隊,深入9個鎮(辦)進行一對一技術服務,提高櫻桃栽植質量。高標準建園。制定春季櫻桃栽植生產技術標準,從園址選擇、栽植密度、起壟標準、苗木處理、成品苗栽植等方面提出栽植標準,確保今年春季櫻桃栽植達到建園高標準、栽植、標準化、管理精細化的目標。同時,落實好櫻桃每畝800元獎補資金,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已新栽100畝以上高標準示範園17個,50畝以上高標準示範園26個。

又訊(記者彭斌)正值春耕農忙時,同時也是軟籽石榴苗栽植的大好時節。近日,在潼關縣金橋現代農業園區,進行了一場精彩的人機“PK”,幾位栽植能手與一臺新式栽植機器上演一場栽植軟籽石榴的比賽。

在當日的比賽中,人工隊和機器隊分別同時栽植50株軟籽石榴苗,一隊是由一輛拖拉機改裝而成的栽植機,由三人配合,另一隊是由六名栽植能手組成的人工隊。隨著裁判一聲令響,軟籽石榴苗栽植機一馬當先,但人工隊並沒有輕言放棄。很快,由三人組成的機械隊以2分46秒的成績贏得了比賽。

軟籽石榴是潼關縣近年來重點發展的特色新產業。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為加快春耕進度,金橋現代農業園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因地制宜,利用農業機械原理,經過半個多月的試驗,將拖拉機改造成一臺軟籽石榴栽苗機,日栽植量可達5000株,栽植效率是人工的6—7倍,不僅操作方便,還提高了效益。據瞭解,該園區今年栽植軟籽石榴苗2000畝,有了這臺“神器”,在代替人工更好地完成栽植的同時,有效避免疫情防控期間人工作業可能產生的交叉感染,為農業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