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最親的人,不僅什麼事都不鼓勵你,走到哪和誰都說你不行,什麼感受?

張毅誠


感受當然是不好的,我們做什麼事肯定是希望得到最親的人的支持,如果不支持,我們自己也沒有信心做下去,所以這樣的事應該好好溝通一下,看問題出在哪裡,好好聊聊應該可以解決的!


畫情晚


這個問題存在比較普便性,就是:很多人在外面跟人交流客客氣氣的,有說有笑,但是在家裡了,對家人說話比較直接,生硬,有時讓人有點難受。我也有類似情況。過年回家,有件事需要哥哥幫忙,微信發的,敘述有些點有遺漏,不過發的圖片已經很詳細明瞭,但是哥哥幫我辦的結果是差強人意。我問哥哥的時候,他就大呼小叫,又是對我吼。平時也對我也是跟你一樣情況,讓我很傷神。一方面,家人做的有點欠缺,家人應該更和氣,比較適中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和交流,可以給長輩說說,側面勸勸家裡人說話和處理事情方式。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己身上,也確實存在不足和問題,記得去改進和彌補。希望能幫到你和改變現在這種情況。祝福你和家人能和睦相處,幸福快樂!



腳步為你而停留


“你沒有姐姐好看,你學習沒有姐姐好,你沒有姐姐白 你工資比姐姐低......”這類話題,從小到大,充斥著我的生活。我生活的四口之家,有一個是媽媽,有一個是表姐,有一個是舅舅,而我成為最多餘的那個人。從勤儉節約的家庭變成吃穿不愁的家庭,看似灰姑娘變公主的美好開端,卻成為我童年不幸的開始。


爸爸的突然去世,以及舅舅和表姐從一線城市回到家鄉,我和媽媽就搬進了“大房子”,我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卻失去了精神上的滿足。

“寄人籬下,不得不低頭”媽媽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我的媽媽也變成了姐姐的媽媽,而她的爸爸卻依然是我的舅舅。每天的飯菜都是以姐姐的口味來做,就連談戀愛也要我讓著她,家裡的大人捨不得讓她受半點委屈。

成績下降就是一頓毒打,成績上升不會得到任何的鼓勵,我是偏遠一隅,姐姐是世界的中心。

我從未想過,與我有直系血緣關係的母親,會不在乎我的感受,對我的委屈不管不顧,童年的傷疤一直留在我的心頭,那個我最愛的人在我的心頭狠狠插了一刀。

長大以後,我明白,所有東西來源於自己,快樂,鼓勵,你想要擁有的一切,都可以自己獲得,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中心。


人是需要鼓勵的,每個人都是這樣。但是如果你無法從外界獲得這種鼓勵,那麼就請自己的身上獲得,自己給自己鼓勵。物質需求取決於你你自己的努力 ,而精神的需求也需要自己的努力。請記住一句話,有合作的地方就會有競爭,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不公,如何看待這些不公,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兩個蘋果,你會對其中一個另有偏愛,儘管你不會丟棄其中的任何一個,就像是你父母有兩個孩子,他們會有所偏愛一樣,在理解之中成長,而不是以他們為敵。快樂的源泉要從自己的身上獲得,而不是從其他人的身上,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依然那麼美好,儘管有很多不公,但是你依然能微笑面對生活。看到藍天白雲,你會笑;看到工資入賬,你會笑;吃到美味佳餚,你會笑。無論你的童年還是人生經歷什麼,你依然擁有愛與被愛的權力,你依然值得去追尋這個世界的所有美好。


發光的花生


我的父母從小到大真的沒有鼓勵過我一句。經常會說些特別諷刺的話。小時候記得開家長會。其他家長都是跟老師討論自己孩子的學習問題,我的父親是去跟老師討論我的不是,重要的是沒有的事情他喜歡自己添下去。我小的事情他們經常吵架。他們每天散播的負能量特別重。所以導致我跟原生家庭很不好。長大了,我交第一個男朋友。剛開始對我很好,所以也導致別人對我一點點好,我就把自己所有都給他。最後因為這段感情自卑,不自信,沒安全感最後結束了,結束的時候前男友跟我講了一句話。你不就是小時候沒有父愛嗎?你想在我這裡得到。但我給不了你,你應該找個年紀大你多點的,他們會疼人愛人。這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現在我的老公特別疼我。比我大三歲,因為他是外地人,所以我父母也不怎麼看不起他。當然,也在我面前說了不少難聽的話。甚至在我孕期也沒問候過半句。其實挺諷刺的,在自己原生家庭沒感受到溫暖。婆家給了我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


婷婷婷婷TT


我想這個問題我適合回答。因為自己小時候就被媽媽這樣徹頭徹尾的否定過。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一種被上天詛咒、類似於孫悟空逃不出佛掌的悲觀感。會極度不自信,會想自己也許真的一無是處,才會連最親的人都否定你打擊你。然後,在未來的人生長河中,需要足夠的幸運,才能從那種極度壓抑、自卑、否定的狀態中走出來。

我現在算是走出來了。說來有趣,能走出來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老媽重男輕女。因為她樣樣看我不順眼、覺得我不像個好孩子樣的時候,弟弟出生了,媽媽的精力都被弟弟吸引過去了。我逃過了她嚴格管控、處處打壓的育女模式。沒有了媽媽的打壓,再遇到幾位恩師的肯定與鼓勵,又逐漸恢復了一個孩子應有的靈性和自信。


有法幫到你


這個問題我也是體會太深,在上一輩看來,鼓勵表揚你,你會驕傲,我的父母是從來都不表揚,從來沒有聽到他們表揚過我,他們總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印象童年裡也沒有說媽媽溫跟我玩,有的只是他們的打,罵,所以印象裡好像只有被打和罵感覺很悲催,也沒有過平等的交流溝通,比如以前我有同學來我家玩,我媽就會說我很懶,一天什麼都不做,孩子也不管,自己以前讀書也不行,把那些老黃曆翻出來跟人說,給感覺就是一無是處,讓我感覺自己以後都沒法跟同學接觸,所以後面我就不帶同學來家裡了,一直到現在過年過節要喊我的同學朋友吃飯,我基本不會讓他們參加,這也許是我不對,有時候我也在想,我聽到人家的父母說說自己的孩子都是哪哪都好,怎麼到了我父母談到我的時候就什麼都不是,現在慢慢的才知道他們的思想很負面,什麼都很悲觀,而且從小到現在他們做什麼事從來不溝通,所以也習慣了我做什麼事也不跟他們說,所以也讓我意識到在我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結這些經驗,讓他體會家裡的一些事,給老人端水等簡單的事,自己做一些簡單的家務,跟我一起買菜,然後每人拿一包東西回家,讓他看價格,聽他內心的想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為什麼,多多的從心理關心孩子,因為我想我的孩子童年是快樂的而不是像我只有不好的回憶……


萌寵愛變小豆


很榮幸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與想法,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兩種。

如果是你父母這樣說,遇事不鼓勵你,是希望你自己能找出問題,看到問題的本質。見人都說你不行,那是你父母在謙虛。

如果是你其它親朋好友這樣說,你可要自我反醒下了。

現實告訴你,不爭氣連你最親的人都會瞧不起你。生活告訴你,沒什麼不能沒錢,所以你一定要行,不行也得行\r ——這就是現實!凡事要靠自己!!





小學沒畢業o


來自【七七二一】的回答:

在覺得委屈的時候,還是希望你能理解這個“最親的人”。隔了一代,三觀不能奢求一樣。

或許這只是ta的一種處事方式。不誇耀你是為了讓你“勝不驕”,還有天天和別人炫耀你有多厲害,是要找人嫉恨嗎?(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我想靜靜])

誇你的未必真心希望你好,說你不行的未必不是真的愛你。

總之,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附圖《當幸福來敲門》



七七二一


父母經常做這樣的事,老一輩的教育經常都是打擊式的,不懂得孩子其實是很需要被鼓勵的,到現在我媽也是經常挑剔我,從小到大從沒聽過她誇獎我一句什麼的,從來沒有,我以前特別自卑內向,出來工作後見得多了,懂得也多了,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但是那種從小到大的自卑不是那麼輕易能調整過來的,已經變成我性格的一部份了,而我也明白自卑的原因,我只能自己鼓勵自己,或者忽略它隱藏它,不在人前顯示出來,但是遇到社會上的那種人精,人家還是能一眼看透我的本質


飄碎的蒲公英


傷心,委屈,失望,換個心態,調整自己,把他們的話當成一種激勵,做好的自己,你的人生你做主,你想成什麼樣自己努力了就好,他們是你的最親的人,都想讓你好好的,不會去害你,每個家庭的溝通方式不同,試著和他們談一談,把你的想法告訴他們和你所做的努力。試著讓他們理解你。把和他們的溝通當成一種歷練,辦法總比問題多。他們陪不到你的最後,這輩子是親人,下輩子就不是了,心胸開闊些,你能平平安安的長這麼大,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可以包容跟你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不好的一切,為什麼不能有點耐心的包容親人。最終在你最走頭無路的時候家人不都會拒絕你的。你說這些話的時候就是想讓他們理解你,支持你,你有沒有真正的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的評價你。去溝通,心平氣和的說話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