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還是人禍?互聯網大廠的低級錯誤何時休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度越來越高。這就表明了越是互聯網大廠,對社會的影響就越來越大。

天災還是人禍?互聯網大廠的低級錯誤何時休

前段事件微盟運維刪庫,對公司和客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股價大跌,市值約蒸發了近20億港元,還有更要命的是後續客戶對其Saas業務的信心會有很大的顧慮。這個影響的波及面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下面這個對用戶和企業名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網易郵箱現重大失誤,導致大量用戶無法使用,特別是蘋果用戶。


天災還是人禍?互聯網大廠的低級錯誤何時休

其實故障在2020年2月20日就出現了,主要原因是因為服務器證書快要到期了,得更新。在彈窗中蘋果標註不能驗證「appleimap.163.com」的身份,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域名的 HTTPS 證書無法被信任。

然而要命的是,網易郵件團隊居然沒有發現是證書的原因,到了3月20日那天才想起來,網易郵箱及部分網易產品使用的通配符數字證書的到期時間是 2020年3月20日 週五晚上八點整。


天災還是人禍?互聯網大廠的低級錯誤何時休

而打臉的是,這個還是網易郵箱團隊根據用戶反饋的信息去更新的證書。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有點意思了,一個互聯網大廠,工作流程都相對比較嚴謹,郵箱業務也做了這麼多年(網易郵箱可以說是國內郵箱領域第一梯隊的了);居然出現這麼低級的錯誤,這不由讓人深思。

1、網易這些年來的主營業務是遊戲,郵箱這塊是不是由於營收什麼原因,在內部得不到重視了。

2、網易內部管理或許沒有外界想象的這麼好。

3、這是不是人為故意的?

4、這麼大個廠沒有自行開發一個自動化的證書檢查工具麼?

5、隨著協同辦公軟件的崛起,未來郵箱業務會不會變成雞肋(其實已經比較雞肋了)。

6、如果郵箱業務退出歷史舞臺,替代它的產品是什麼形態呢?

其實除了網易,就在今年微軟也出現過類似情況,導致旗下teams通訊工具在全球出現不可用的情況。

天災還是人禍?互聯網大廠的低級錯誤何時休

我們來看看其他科技公司都出過哪些烏龍事件。


  • 2020年2月, FCoin(幣圈)宣佈銷燬團隊擁有的7億枚FT,然後,然後就得到通知FCoin停服維護,雖然沒說明原因,外界猜測大概率是內訌刪庫跑路。
  • 2019年,蘋果公司錯用美元結算工資,工資翻7倍,員工表示不敢用。
  • 2019年,Google+下線。谷歌自己也承認,“90%的谷歌+用戶會話都不到5秒就結束了。因為谷歌發現了一個漏洞,開發者可以公開用戶的私人信息,安全漏洞發生了。這是比較大的漏洞了。
  • 2019年,遊戲公司螃蟹網絡公告稱,公司一款遊戲在上線測試當天,遭後端主程序員鎖死服務器不交接工作。最終導致耗時兩年、耗資600萬的項目失敗。
  • 2018年,順豐一位高級工程師在升級系統數據庫時,不慎將RUSS數據庫刪除,導致了大約10小時順豐線上發車功能無法使用。
  • 2018年,英特爾,當時有消息披露,供應給個人電腦、筆記本電腦、服務器、手機和其他設備的芯片存在安全缺陷,多年來一直無人注意。據報道,針對這些缺陷的修復將導致系統的性能下降高達30%。這些代號為“熔斷”(Meltdown)和“幽靈”(Spectre)的漏洞,可能被用來從易受攻擊的計算機中提取敏感信息。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有,沒法解決。
  • 2018年,Facebook Bug改變了1400萬用戶的隱私設置,暴露了私人照片,並且Facebook讓亞馬遜(Amazon)等公司繞開了它的隱私規定。

其他的就不多列舉了,總之證書過期、刪庫、升級BUG、隱私BUG、硬件不可修復BUG在科技領域是數不勝數,或許很多漏洞是早期沒有發現,一旦用戶數到了一定量級才體現,或許很多烏龍就是人為的,還有就是不管你做如何完善,新的BUG也會一直伴隨,就像幽靈一樣。這也警醒了我們科技公司,或許在這些事件面前,他們會對這些行為制定更優的解決方案或者是提醒機制,願天下沒有BUG,這會跟世界和平一樣難於實現。

那麼未來有沒有一種技術能夠實現呢?我想是可以做得更好,而是不能夠完全杜絕。

1、技術是不斷革新的,不管軟件還是硬件。在革新的過程中,功能越來越強大,覆蓋面越來越廣泛,因為技術的新,那麼很多問題也是曾經沒有出現過的。

2、利用AI進行故障和BUG的模擬,這個可以做,但是首先要確保AI本身就沒有BUG,想必目前一些科技企業已經在這塊有所建樹。

3、很多故障的模擬和復現是需要在一定的環境下,有些可能還不是那麼容易復現,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

4、量子計算技術或許未來會在這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但是也不能做到天衣無縫。

5、科技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有攻就有防,有來自內部的也有來自外部的。

寫在最後,基於物理層面的故障預測性維護比較容易實現,而基於信息層面的故障預測性維護系統相對要複雜很多,特別是基於互聯網和物聯網層面的,隨著未來物聯網技術的普及,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漏洞,為了在領域成為常青樹,如何有效規避和解決這些故障和BUG是科技企業的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